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11909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采用硫酸亚锡(SnSO4)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为原料,两者的用量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作为计量基准,即SnSO4:Na3C6H5O7·2H2O=2:5~4,将其称好后加入到一定量的体积比为(1:9~9)的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快速搅拌1~2小时后装入高压反应釜中于120~200℃下反应2~48小时,冷却后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若干次,干燥后即得到二氧化锡纳米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可批量生产。所得产物二氧化锡纳米球的粒径在50nm左右,且单分散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无机化学和材料合成

技术介绍
二氧化锡(SnO2)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它具有宽的带隙(3.6 eV)、低的电阻率(10_4 IO6Ω - cm)以及高透光性。此外,它还具有可靠性高、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对气体检测可逆、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于气敏性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玻璃涂层、光催化、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制备出了形貌多样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核壳,纳米球,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片等。在这些材料中,二氧化锡纳米球由于其独特的形貌以及合成条件温和,引起了人们了极大的兴趣。目前文献报道关于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真空冷凝法,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等。但以上这些方法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真空冷凝法和气相沉积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沉淀法制备的产物纯度低,颗粒半径大等。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水热合成法因具有操作简单,所得产品粒子纯度高、分散性好等特点而广受研究者的亲睐。它又称为热液法,是指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水等为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以硫酸亚锡(SnSO4)为锡源,二水合柠檬酸三钠(Na3C6H5O7 · 2H20)作为螯合剂,在此过程中快速磁力搅拌使得SnSO4充分水解,再利用Na3C6H5O7 · 2H20在溶液体系中的螯合作用及高温高压的反应体系,最终形成了形貌较为均一的小粒径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根据上述构思,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a.按照(1 9 9)的体积比将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勻,形成混合液;b.按照(2 5 4)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硫酸亚锡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并加入到步骤 a所得混合液中,搅拌1 2小时;c.将步骤b所得混合液在120 200°C下反应2 48小时,经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然后烘干后即得到二氧化锡纳米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机理叙述如下本专利技术过程中将SnSO4和Nei3C6H5O7 · 2H20同时溶解于乙醇和水组成的混合液中;本专利技术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粒径小、单分散性好。且形貌均一,在气敏性传感器和电化学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批量生产,这非常适合工业化应用。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制备条件温和,重复性好,且产物收率较高,可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这非常有利于其工业化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中所得产物SnA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中所得SnO2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中所得SnO2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所有实施例均按上述技术方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过程和步骤如下所述1.用量筒分别量取10mL无水乙醇(CH3CH2OH)和90 mL的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混合均勻;2.用电子天平称取1.0738 g (5 mmol)的硫酸亚锡(SnSO4)和4. 4115 g (15 mmol) 的二水合柠檬酸三钠(Na3C6H5O7 · 2H20);3.把称量的SnSO4和Nii3C6H5O7· 2H20 一并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快速磁力搅拌1小时;4.将上述混合溶液装入高压反应釜中,于160°C的烘箱中反应12小时;5.将反应所得产物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3次后在80°C下干燥12小时,即得到二氧化锡纳米材料。所得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粒径在40 60 nm范围内,且单分散性良好。实施例2:实施过程除以下不同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1.用量筒分别量取20mL无水乙醇(CH3CH2OH)和80 mL的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混合均勻;4.将上述混合溶液装入高压反应釜中,于120°C的烘箱中反应36小时; 所得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粒径在40 200 nm范围内。 实施例3 实施过程除以下不同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2.用电子天平称取1.0738g (5 mmol)的硫酸亚锡(SnSO4)和0. 7353 (2. 5 mmol)的二水合柠檬酸三钠(Na3C6H5O7 · 2H20);4.将上述混合溶液装入高压反应釜中,于140°C的烘箱中反应M小时; 所得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粒径在40 100 nm范围内,但有大量块状SnO2生成。 实施例4 实施过程除以下不同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2.用电子天平称取1.0738g (5 mmol)的硫酸亚锡(SnSO4);3.把称量的SnSO4加入到溶液中,快速磁力搅拌2小时;4.将上述混合溶液装入高压反应釜中,于200°C的烘箱中反应2小时; 所得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粒径在40 60 nm范围内,但存在一定的团聚现象。 以上实施例所得产物为SnA纳米材料,均具有相似的XRD谱图,只是形貌上有些差别。参见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得产物SnA的X射线衍射(XRD)谱图,XRD 分析在日本RigaKu D/max-2550型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Cu-K α衍射。从图1可知,SnO2 衍射峰的位置与标准卡片相一致(JCPDS card No. 41-1445),且无其他明显的杂晶相出现, 证明通过该方法成功合成出了具有金红石结构的纯相的SnA纳米材料。参见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中所得SnA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图。,SEM分析采用日本JEOL公司JSM-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形貌。由图2可知,合成出的SnA具有均一的球状形貌。参见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中所得SnO2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图。 TEM分析采用日本JEOL公司JEM-200C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形貌。从TEM图片可以看出,采用该法合成出的SnA呈现多孔材料的特征,其粒径在50 nm左右,且单分散性非常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a.按照(1 : 9 ~ 9)的体积比将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b.按照(2 : 5 ~ 4)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硫酸亚锡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并加入到步骤a所得混合液中,搅拌1 ~ 2小时;c.将步骤b所得混合液在120 ~ 200℃下反应2 ~ 48小时,经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然后烘干后即得到二氧化锡纳米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a.按照(1 9 9)的体积比将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勻,形成混合液;b.按照(2 5 4)的摩尔比分别称取硫酸亚锡和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娇焦正何青泉耿洪亚魏凤君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