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柱导套组合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自润滑导柱导套组合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冲压领域中的导柱导套常采用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但在高速、高频和长时间工作时,导柱和导套的磨损将导致间隙增大,精度降低,再加上不平衡侧向力将会使上、 下模中心发生偏移,这样就无发保证导柱与导套的正确导向。因此,怎样才能减少导柱和导套之间的磨损,保持导柱和导套在工作中的间隙稳定性和均勻性是当前高速、精密冲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减少导柱和导套之间的磨损,且装拆方便,可增加模具使用寿命的新型自润滑导柱导套组合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自润滑导柱导套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导柱组件部分和导套组件部分,所述的导柱组件部分包括固定套、垫板、上模座、第一压板、导柱,所述的固定套设置在上模座上,通过第一压板与上模座压紧连接,所述的导柱的一端穿过固定套与垫板连接,所述的导柱的另一端为管状,管状导柱的内壁设有多排密集小孔,所述的导套部分包括导套、浮动板、复位弹簧、下模座、第二压板,所述的导套的下端通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润滑导柱导套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导柱组件部分和导套组件部分,所述的导柱组件部分包括固定套、垫板、上模座、第一压板、导柱,所述的固定套设置在上模座上,通过第一压板与上模座压紧连接,所述的导柱的一端穿过固定套与垫板连接,所述的导柱的另一端为管状,管状导柱的内壁设有多排密集小孔,所述的导套部分包括导套、浮动板、复位弹簧、下模座、第二压板,所述的导套的下端通过第二压板与下模座压紧连接,导套的上部内壁设有螺旋槽,所述的复位弹簧设置在导套内底部,其一端与导套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浮动板连接,所述的导套的下部侧面开设有排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继涛,朱正龙,郑卫,谢箐,杨梅,张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