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5157 阅读:7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落料模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上模和下模构成;所述的上模是:上模座的两端安装导套,上模座和上模底板之间设置退料聚氨酯板,上模底板下安装冲孔凸模和落料凹模镶块;所述的下模是:下模座和下模底板之间通过钢架支撑,下模底板上安装落料凸模镶块和冲孔凹模,下模座的两端安装导柱,导柱通过导柱加强板与钢架连接;定位销设在下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保证冲压的零部件加工尺寸精度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领域,冷冲压生产过程中的落料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冲压件主要是利用模具完成各种形式的加工,因此生产过程中对模具的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零部件尺寸的精度。落料模具是冷冲压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具,属于冲裁类模具,但是现有落料模具,成本高,重量重,而且导向和定位效果差,容易导致冲压的零部件尺寸精度出现偏差,直接影响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保证冲压的零部件加工尺寸精度高的落料模具。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上模和下模构成;所述的上模是上模座的两端安装导套,上模座和上模底板之间设置退料聚氨酯板,上模底板下安装冲孔凸模和落料凹模镶块;所述的下模是下模座和下模底板之间通过钢架支撑,下模底板上安装落料凸模镶块和冲孔凹模,下模座的两端安装导柱,导柱通过导柱加强板与钢架连接;定位销设在下模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导柱和导套,工作时,通过导柱插入导套中,确保模具导向精度,通过定位销定位毛坯料,从而保证冲裁凸凹模间隙的稳定,然后由冲孔凸模、冲孔凹模、落料凹模镶块与落料凸模镶块完成冲裁工作,确保冲压出批量合格的冲压件。本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只有3吨,而常规设计通常为12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落料模具由上模和下模构成。所述的上模是上模座(1)的两端安装导套(2),上模座(1)和上模底板(4)之间设置退料聚氨酯板(3),上模底板(4)下安装冲孔凸模(5)和落料凹模镶块(6);所述的下模是下模座(13)和下模底板(10)之间通过钢架(11)支撑,下模底板(10)上安装落料凸模镶块(8)和冲孔凹模(9),下模座(13)的两端安装导柱(12),导柱(12) 通过导柱加强板(7)与钢架(11)连接,定位销(14)设在下模上。本技术工作时先把落料模具安装把卡在压力机上,压力机开动后,毛坯料片 (15)放于下模上,并靠紧前面和侧面的定位销,要求定位准确。由曲柄滑块机构把压力传递到冲孔凸模(5)和落料凹模镶块(6)上,冲孔凸模(5)与冲孔凹模(9)、落料凹模镶块(6)与落料凸模镶块(8)通过一定的间隙配合,完成边线和中间工艺孔的冲裁。冲裁作业完成后, 退料聚氨酯板(3)产生回弹实施退料,使料片落在下模上,完成一次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上模和下模构成;所述的上模是:上模座(1)的两端安装导套(2),上模座(1)和上模底板(4)之间设置退料聚氨酯板(3),上模底板(4)下安装冲孔凸模(5)和落料凹模镶块(6);所述的下模是:下模座(13)和下模底板(10)之间通过钢架(11)支撑,下模底板(10)上安装落料凸模镶块(8)和冲孔凹模(9),下模座(13)的两端安装导柱(12),导柱(12)通过导柱加强板(7)与钢架(11)连接;定位销(14)设在下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落料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上模和下模构成;所述的上模是上模座(1)的两端安装导套(2),上模座(1)和上模底板(4)之间设置退料聚氨酯板(3),上模底板(4)下安装冲孔凸模(5)和落料凹模镶块(6);所述的下模是下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运翟补荣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来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