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88661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操作便捷省力、使用寿命长,并提高乘驾舒适性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天窗框架及安装在天窗框架内的遮阳板,所述遮阳板包括前遮阳板和后遮阳板,所述前遮阳板嵌装在前滑架内,所述后遮阳板嵌装在后滑架内,所述前滑架通过导向件与后滑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天窗框架的两侧平行设有双滑道滑轨,所述双滑道滑轨包括上滑道及平行设置在上滑道下侧的下滑道,所述前滑架和后滑架均滑动连接在下滑道内,且所述前滑架可通过导向块自下滑道进入上滑道并位于后滑架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棚顶盖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力、使用寿命长的折叠式天窗遮阳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带有天窗的汽车,因车体内部空间的限制一般采用卷帘式遮阳帘,但对于全景天窗的汽车而言,由于所需的遮阳面积较大,卷帘式遮阳帘往往因刚度不够而下垂,由此在汽车行驶中不仅会产生晃动而引发异响,降低乘驾舒适性,严重时直接导致卷帘式遮阳帘破损,缩短卷帘式遮阳帘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卷起式天窗遮阳板(CN101186178A),它包括两条沿遮阳板侧边延伸设置的导轨,遮阳板的切口宽度大于相应导轨间的净距离,当遮阳板拉出时,通过位于导轨入口端适当的几何结构驱动遮阳板,从而形成环绕管件并随之运动的管状圈环,由于在管件上卷绕,遮阳板垂直于导轨的纵向长度固定就位。此装置虽然可避免遮阳板下垂引发的晃动异响,但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同时卷曲的遮阳板在反复的收放过程中极易形成局部折痕,不仅影响车体美观,而且局部折痕处在反复收放后极易断裂而降低遮阳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操作便捷省力、使用寿命长,并提高乘驾舒适性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天窗框架及安装在天窗框架内的遮阳板,所述遮阳板包括前遮阳板和后遮阳板, 所述前遮阳板嵌装在前滑架内,所述后遮阳板嵌装在后滑架内,所述前滑架通过导向件与后滑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天窗框架的两侧平行设有双滑道滑轨,所述双滑道滑轨包括上滑道及平行设置在上滑道下侧的下滑道,所述前滑架和后滑架均滑动连接在下滑道内,且所述前滑架可通过导向块自下滑道进入上滑道并位于后滑架的上方。通过设置两块遮阳板, 并将遮阳板嵌装在前、后两个滑架内,且前、后滑架又可滑动连接在天窗框架两侧的双滑道滑轨内,当遮阳板关闭时,前、后滑架平置于双滑道滑轨的下滑道内,当遮阳板打开时,前滑架在导向块的导向作用下自下滑道进入上滑道并叠置于后滑架的上方,结构简单、美观,提高乘驾舒适性;两块遮阳板分别嵌装在前、后两个滑架内,再由滑架带动遮阳板前后滑动, 由此确保了遮阳板在收放过程不会发生折痕及断裂现象,提高了遮阳板强度,延长了遮阳板的使用寿命;前、后滑架滑动连接在双滑道滑轨内,因此遮阳板收放操作轻松省力、方便快捷。作为优选,所述导向件对称设置在后滑架的两侧,在所述导向件上平行设有外滑槽和内滑槽,所述前滑架滑动连接在外滑槽内,所述后滑架通过销轴铰接在内滑槽内。通过3在后滑架的两侧对称设置导向件,确保前、后滑架间连接平稳可靠;通过在导向件上平行设置内、外滑槽,并通过内、外滑槽与前、后滑架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作为更优选,在所述销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勾挂在后滑架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勾挂在导向件上。通过在导向件的定位销轴上设置复位弹簧,导向件即可在前滑架进入上滑道后依据弹簧的恢复力复位,提高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对称设置在双滑道滑轨上,且导向块的纵向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对应导向块的斜面一端与下滑道相对接,对应导向块的斜面另一端与上滑道相对接。 通过在双滑道滑轨的两侧对称设置导向块,确保前滑架的两侧同时进入上滑道,确保前滑架收放操作平稳可靠。作为更优选,所述导向块包括前导向块和后导向块,所述前导向块设于上滑道的中部并与上滑道相对接,所述后导向块设于下滑道的后端并与下滑道相对接。通过设置前、 后导向块,使前滑架的两端平行支撑在上滑道内,防止前滑架偏斜。作为优选,在所述天窗框架上对应于双滑道滑轨的一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及一端与减速电机相连的拉索,所述拉索的另一端与前滑架相连。通过在双滑道滑轨的一端设置驱动装置,即可通过电机带动前、后滑架收放,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轻松省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具有下述优点通过设置前、后两块遮阳板,并将两块遮阳板嵌装在前、后两个滑架内,前、后滑架滑动连接在天窗框架两侧的双滑道滑轨内,结构简单、美观,提高乘驾舒适性;由前、后滑架带动遮阳板滑动,不仅操作轻松省力、方便快捷,而且提高了遮阳板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在双滑道滑轨的一端设置驱动装置,即可通过电机带动前、后滑架收放,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轻松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遮阳板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遮阳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A-A剖视图。图4是双滑道滑轨的侧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I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汽车车棚顶盖上长方形的天窗框架1及安装在天窗框架1内的遮阳板,其中的遮阳板包括前遮阳板21和后遮阳板22, 前遮阳板21嵌装在一个矩形的前滑架31内,后遮阳板22嵌装在另一个矩形的后滑架32 内,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后滑架32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导向件4,在导向件4的两侧平行开有外滑槽41和内滑槽42,前滑架31滑动连接在外滑槽41内,后滑架32通过销轴43 铰接在内滑槽42内,在销轴43上套装一根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的一端勾挂在后滑架32上,另一端勾挂在导向件4上,由此通过导向件4使前滑架31与后滑架32保持滑动连接。在天窗框架1的两侧边框内侧分别安装有双滑道滑轨5,如图3和图5所示,且左右两双滑道滑轨5间保持平行,如双滑道滑轨5包括上滑道51及平行设置在上滑道51下侧的下滑道52,当遮阳板关闭时,前滑架31和后滑架32首尾相接平行连接在下滑道52内,当遮阳板打开时,前滑架31可通过导向块的引导自下滑道52进入上滑道51并平行叠放在后滑架32的上方。如图4所示,导向块的纵向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它包括前导向块61和后导向块62,前导向块61及后导向块62对称的安装在双滑道滑轨5上,其中前导向块61安装在上滑道51的中部与上滑道51相对接,后导向块62安装在下滑道52的后端并与下滑道52 相对接,且对应导向块的斜面低端侧与下滑道52相对接,对应斜面高端侧与上滑道51相对接,在对应于双滑道滑轨5前端的天窗框架1上安装有一个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包括减速电机及一端与减速电机相连的拉索,拉索的另一端与前滑架31相连。打开遮阳板时,如图1所示,启动驱动装置6,减速电机通过拉索带动前滑架31后移,前滑架31沿下滑道52滑动,当前滑架31滑移至导向块61处时,导向件4将前滑架31 引至上滑道51滑动,最终使前滑架31平行叠置在后滑架32的上方,如图2所示。关闭遮阳板时反向操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天窗框架(1)及安装在天窗框架(1)内的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包括前遮阳板(21)和后遮阳板(22),所述前遮阳板(21)嵌装在前滑架(31)内,所述后遮阳板(22)嵌装在后滑架(32)内,所述前滑架(31)通过导向件(4)与后滑架(32)滑动连接,在所述天窗框架(1)的两侧平行设有双滑道滑轨(5),所述双滑道滑轨(5)包括上滑道(51)及平行设置在上滑道(51)下侧的下滑道(52),所述前滑架(31)和后滑架(32)均滑动连接在下滑道(52)内,且所述前滑架(31)可通过导向块自下滑道(52)进入上滑道(51)并位于后滑架(32)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天窗框架(1)及安装在天窗框架(1)内的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包括前遮阳板(21)和后遮阳板(22),所述前遮阳板(21)嵌装在前滑架 (31)内,所述后遮阳板(22)嵌装在后滑架(32)内,所述前滑架(31)通过导向件(4)与后滑架(32)滑动连接,在所述天窗框架(1)的两侧平行设有双滑道滑轨(5),所述双滑道滑轨 (5)包括上滑道(51)及平行设置在上滑道(51)下侧的下滑道(52),所述前滑架(31)和后滑架(32 )均滑动连接在下滑道(52 )内,且所述前滑架(31)可通过导向块自下滑道(52 )进入上滑道(51)并位于后滑架(3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4)对称设置在后滑架(32)的两侧,在所述导向件(4)上平行设有外滑槽(41)和内滑槽(42),所述前滑架(31)滑动连接在外滑槽(41)内,所述后滑架(32 )通过销轴(43 )铰接在内滑槽(42 ) 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销轴(4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44),所述复位弹簧(44)的一端勾挂在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赞陈继福毕连生陈磊吴成明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