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86164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除油装置,其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两组除油辊,除油辊内部中空,除油辊的表面设置通孔,除油辊外侧套装无纺布,除油辊连接抽真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运转可靠,能快速、高效的去除带钢表面的油污,同时能方便的对除油辊进行清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涉及冶金行业的生产设施,尤其涉及带钢的真空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带钢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带钢进行表面除油,以确保带钢的质量。申请号 200920221621.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钢表面除油装置,可以去除带钢表面的油污。其去除油污的方式为通过喷嘴将煤油均勻分布在带钢的上、下表面,稀释轧制油后,再通过擦拭辊去除轧制油。这种去油方式的缺点在于分多步解决问题,去除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安装两组除油辊,除油辊内部中空,除油辊的表面设置通孔,除油辊外侧套装无纺布,除油辊连接抽真空装置。进一步的特征在于除油辊的一端连接抽真空装置,另一端连接清洗装置。除油辊包括空心轴,空心轴的两端连接轴头,轴头套装有挡板,挡板的左端面与空心轴及无纺布抵接,挡板的一端抵接螺母,螺母套接在轴头上且与挡板紧固配合,轴头的端部套装轴承,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的内圈抵接,轴承的左右两端分别抵接隔圈和外端盖,外端盖与轴承座的右端面通过螺钉固连,隔圈的左端抵接有透盖,透盖与轴承座的左端面通过螺钉固连,透盖、隔圈皆套装在轴头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结构设计合理,运转可靠,能快速、高效的去除带钢表面的油污,同时能方便的对除油辊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图3,本技术包括机架1,机架上1安装有上、下两组除油辊3。见图1、 图2,除油辊3的外表面套接无纺布2。除油辊3包括空心轴31,空心轴31上均勻分布有若干通孔34,空心轴31的端部焊接有轴头32,轴头32内设置与空心轴31连通的通道33,旋转接头4连接轴头32,且与通道33连通。本技术使用时,带钢经过上下两组除油辊3之间,在经过的同时对其进行除油。除油时,除油辊3 —端的旋转接头4连接抽真空装置(图中未画出),另一端封闭,抽真空装置工作,使空心轴31内部的压力迅速降低,则带钢表面的油污由于压力作用,先后经过无纺布2和通孔34,最后被吸入空心轴31内部。而当本技术停止除油工作时,除油辊3 —端的旋转接头4可以接通清洗装置(图中未画出),而另一端同样封闭,清洗装置向空心轴31内部灌注大量的洗涤溶液,该洗涤溶液对空心轴31内部进行清洗,同时能通过通孔34冲刷除油辊3的表面以及无纺布2。无纺布2具有良好的透油性能,可以方便在除油时油污吸入空心轴31,同时无纺布2可以起到压紧各通孔34的作用,增强空心轴31内部的真空度。前述抽真空装置和清洗装置皆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本说明书略过不提。 为了确保除油辊3运转的可靠,本技术采用如下结构安装除油辊3 见图2,轴头32套装有挡板9,挡板9的左端面与空心轴31及无纺布2抵接,套装在轴头32上的螺母 5起到对挡板9压紧的作用,进而固定无纺布2的轴向。轴头32的右端套装轴承7,轴承7 的外圈与轴承座11的内圈抵接,轴承7的左右两端分别抵接隔圈12和外端盖8。外端盖8 与轴承座11的右端面通过螺钉10固连;隔圈12的左端抵接透盖6,透盖6与轴承座11的左端面通过螺钉13固连。透盖6以及隔圈12皆套装在轴头32上,透盖6与轴头32之间设置密封圈14,透盖6、隔圈12与右端的外端盖8共同起到对轴承7轴向固定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真空除油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两组除油辊,所述除油辊内部中空,所述除油辊的表面设置通孔,所述除油辊外侧套装无纺布,所述除油辊连接抽真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除油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两组除油辊,所述除油辊内部中空,所述除油辊的表面设置通孔,所述除油辊外侧套装无纺布,所述除油辊连接抽真空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辊的一端连接抽真空装置,另一端连接清洗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辊包括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两端连接轴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张靖胡智伟唐国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桥联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