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054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壳结构,包含壳体及卡固机构。壳体具有开口,且壳体具有可盖合于开口的板体,以及一前挡板上邻近于板体处形成有内凹的内周缘以限定出一容置孔。卡固机构包含闩扣及弹性元件,闩扣可活动地设于该板体上,且相对于前挡板的容置孔设有第一卡钩,而弹性元件一端连接闩扣于一初始位置。当板体朝开口闭合时,第一卡钩受该前挡板的内周缘的抵顶,使闩扣朝远离前挡板的方向位移时即拉动弹性元件形变,当第一卡钩通过内周缘而容设于容置孔后,闩扣借由弹性元件回复至该初始位置,呈勾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借由简单的扳移壳体动作,即能够开启壳体并将板体卸除。提升使用者自行拆卸板体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免螺丝的活动侧板机壳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的使用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具有多个电子元件以达成特定的电性功能的电子设备,通常是利用机壳以容置电子设备,进而达到保护电子元件的目的。 请参考图1,此为现有技术中机壳1的分解示意图。机壳1包含壳体11及侧板12,壳体11 及侧板12可对应设置而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容置电子设备。其中,侧板12的周缘形成有折边14,折边14及壳体11上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多个锁孔15,并可借由多个螺丝13将侧板12与壳体11锁合,以保护电子元件。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是借由多个螺丝13来进行壳体11及侧板12的锁合,因此在拆装过程中将会耗费掉相当多的工时与人力进行螺丝锁附作业。另一方面,若电子元件遇到故障而需要更换维修时,也必须先将螺丝13 —个一个拆卸才能开启侧板12以对电子元件进行检修,而后检修完毕亦必须重新将螺丝13 —个一个旋入锁孔15,以将侧板12与壳体11锁固,如此繁复的过程亦增加维修上的复杂度。同时,上述壳体11与侧板12的开启及闭合过程更需要额外准备检修工具的配合,而一般的使用者手边并不会特地备有检修工具,因此必须自行准备检修工具,或请求专业维修者的支援,否则无法进行检修作业。是以,现有技术中利用螺丝13将侧板12与壳体11锁合的方法,实为耗时且耗力。 因此,提供一种更为便利的免螺丝锁固的活动侧板机壳结构,乃为本领域目前所亟待努力的目标。由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免螺丝的活动侧板机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免螺丝的活动侧板机壳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壳结构,包含壳体及卡固机构。壳体具有开口,且壳体具有板体及前挡板,板体可盖合于开口,前挡板邻近于板体处形成有内凹的内周缘以限定容置孔。卡固机构包含闩扣及弹性元件,闩扣可活动地滑设于板体上,且相对于前挡板的容置孔而设有第一卡钩,而弹性元件勾持闩扣于一初始位置。当板体朝开口闭合时,第一卡钩受前挡板的内周缘的抵顶,使闩扣适于朝远离前挡板的方向位移时即拉动弹性元件形变,当第一卡钩置入容置孔后,R扣适于借由弹性元件回复至该初始位置,使第一卡钩容置于容置孔,呈勾合状态。在本技术中,该第一卡钩相对于该前挡板的容置孔斜向形成有一第一抵顶面。另外,于本技术中,该前挡板具有一凸片,该凸片平行于板体,该闩扣更具有一第二卡钩。当板体朝开口闭合时,第二卡钩受凸片的抵顶,使闩扣朝远离前挡板的方向位移,当第二卡钩通过凸片后,闩扣借由弹性元件储存的弹性恢复力回复至该初始位置,使第二卡钩勾合于凸片,呈勾合状态。 在本技术中,该第二卡钩相对于该前挡板的凸片斜向而形成有一第二抵顶在本技术中,该板体上具有一托架,该闩扣可活动地设于该托架上。在本技术中,该闩扣包含一推把,该推把设置于该闩扣具有该第一卡钩的侧缘,且突出于该前挡板。在本技术中,该闩扣上具有多个横向长孔,该板体上具有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穿置于所述横向长孔内。在本技术中,该闩扣上具有多个横向长孔,该托架上具有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穿置于所述横向长孔内。在本技术中,所述横向长孔邻近于该前挡板方向的孔径宽度大于远离该前挡板方向的孔径宽度。在本技术中,所述横向长孔为横卧的凸字形长孔。在本技术中,该弹性元件的相对二端分别与该闩扣及该板体连接。在本技术中,该第一抵顶面及第二抵顶面为斜面或曲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板体借由卡固机构的闩扣与壳体的前挡板直接卡固及拆离,不但节省如现有将螺丝一个一个旋除以解除锁固的时间,使本技术板体的盖合、拆卸于壳体的开口的操作更趋简便化,使用者打开壳体时,仅需借由简单的扳移壳体动作,即能够开启壳体并将板体卸除。再者,不论是将板体开启或闭阖,皆不需利用额外的检修工具,借此设置,更是大大地提升使用者自行拆卸板体的便利性。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机壳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壳体开启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壳体开启时的立体动作图;图5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壳体开启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壳体进行闭阖时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壳体进行闭阖时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板体完成闭阖时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板体完成闭阖时的立体动作图;以及图10为本技术机壳结构的板体完成闭阖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机壳11主壳体12 侧板13 螺丝14 折边15 锁孔2机壳结构21 壳体210 开口212 板体214前挡板214a 凸片215内周缘216容置孔23卡固机构24 闩扣241 第一"^钩Mla第一抵顶面242 第二卡钩对加第二抵顶面243 推把244横向长孔25 托架251突出部26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的机壳结构2包含壳体21及卡固机构23。其中,壳体21具有板体212及前挡板214,且壳体21具有一开口 210,板体212可闭合于开口 210, 以封闭壳体21。当壳体21闭阖时,壳体21具有容置空间,适于容置并保护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技术机壳结构2的前挡板214与板体212以相互垂直且相对侧相邻近的方向设置,然而此仅为一简单例示,并不仅限于此。请合并参阅图4,卡固机构23包含闩扣M、及弹性元件沈,其中,闩扣M为可活动滑移地设于板体212上一侧边且邻近前挡板214 —侧。闩扣M具有第一卡钩M1,且第一卡钩241相对于前挡板214斜向而形成有第一抵顶面Mla,而弹性元件沈的二端则分别与闩扣M及板体212连接,以勾持闩扣M于一初始位置。另外,针对一般既有壳体的设计,为使板体212上方便设置卡固机构23,板体212 上可具有托架25,托架25位于板体212的一侧边且当板体212盖合于开口 210时托架25 邻近前挡板214相对侧;托架25可为单独制成后再固设于板体212上,或一体成型在板体 212上。故,在本技术实施中闩扣M为可活动滑移地设于板体212上一侧边且邻近前挡板14 一侧。请进一步参阅图3至图5,分别为本技术机壳结构2的壳体21开启时的立体示意图、立体动作图及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前挡板214 —侧缘上邻近于板体212处形成有至少一个内凹的内周缘215,且内周缘215进一步限定有一容置孔216,适于容置第一卡钩Ml。再者,前挡板214具内周缘215、容置孔216的侧缘凸设有凸片214a,平行于板体 212,进一步,闩扣M上更具有第二卡钩M2,第二卡钩242相对于凸片21 侧缘斜向而形成有第二顶抵面对加。借此,当使用者欲闭阖壳体21,仅需对板体212朝往开口 210方向施加一按压力,即可使板体212朝前挡板214抵顶,以将壳体21闭阖。请参阅图6及图7,分别为本技术机壳结构2的壳体21进行闭阖时的立体动作图及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板体212持续接受一按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壳体具有一可闭合该开口的板体及一前挡板,该前挡板上邻近该板体处形成有一内周缘,该内周缘限定一容置孔,以及一卡固机构,包含一闩扣及一弹性元件,该闩扣可活动地设于该板体上,且相对于该前挡板的该容置孔设有一第一卡钩,而该弹性元件勾持该闩扣于一初始位置;其中,当该板体朝该开口闭合时,该第一卡钩受该内周缘抵顶,使该闩扣朝远离该前挡板的方向位移即拉动该弹性元件形变,当该第一卡钩置入该容置孔后,该闩扣借由该弹性元件回复至该初始位置,呈勾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介东曹忠程刚
申请(专利权)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