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5148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固定于第一机体的第一枢接件、连杆、第二枢接件及固定于第二枢接件的第二机体。连杆具有第一止挡凸块且枢接于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具有第二止挡凸块且枢接于连杆。当第二机体通过第二枢接件相对连杆的枢转而从闭阖于第一机体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时,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而限制第二枢接件与连杆的相对枢转。在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之后,第二机体通过连杆相对第一枢接件的枢转而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大于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受惠于半导体元件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不断的朝向小型、多功能且携带方便的方向发展,常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移云力电话(mobile 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等。可携式电子装置采用折叠方式来减少收纳面积,以达到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目的。以笔记型电脑为例, 一般的笔记型电脑大多是由主机与显示装置所组成,其中主机与显示装置相互枢接。使用者可通过主机与显示装置的相对转动使笔记型电脑的主机与显示装置闭阖以方便携带,待欲使用笔记型电脑时再将显示装置展开以方便操作。图IA为现有一种笔记型电脑的侧视图。图IB为图IA的笔记型电脑闭阖的俯视图。如图IA所示,笔记型电脑50的主机52与显示装置M之间的转轴56设置于主机52 上方,以使主机52与显示装置M可相对枢转至如图IA所示的具有180度的夹角。然而, 当笔记型电脑50如图IB所示闭阖时,转轴56所处的位置会影响笔记型电脑50外型的美观。图2A为现有另一种笔记型电脑的侧视图。图2B为图2A的笔记型电脑闭阖的俯视图。如图2A所示,笔记型电脑60的主机62与显示装置64之间的转轴66设置于主机62 后端,如此一来,当笔记型电脑如图2B所示闭阖时,可避免转轴66影响笔记型电脑60外型的美观。然而,当显示装置64相对主机62枢转至如图2A所示的位置时,却会因为桌面70 的干涉而无法继续相对主机62枢转,而使笔记型电脑60的主机62与显示装置64无法相对枢转至具有180度夹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兼顾外型的美观及其两机体相对枢转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枢接件、连杆、第二枢接件、 第二机体及电池。第一枢接件固定于第一机体。连杆具有第一枢部、第二枢部及第一止挡凸块,其中第一枢部沿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枢接件,连杆适于抵抗第一枢部与第一枢接件之间的第一摩擦力而相对第一枢接件枢转。第二枢接件具有第二止挡凸块,其中第二枢接件沿实质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二枢部,第二枢接件适于抵抗第二枢部与第二枢接件之间的小于第一摩擦力的第二摩擦力而相对连杆枢转。第二机体固定于第二枢接件,其中当第二机体通过第二枢接件相对连杆的枢转而从闭阖于第一机体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时,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而限制第二枢接件与连杆的相对枢转,在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之后,第二机体通过连杆相对第一枢接件的枢转而继续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大于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电池配置于第一机体后端,其中电池同轴于第二轴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在第一枢部具有轴孔,第一枢接件穿过轴孔而枢接于第一枢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枢接件包括座体及柱体。座体固定于第一机体,其中座体具有组装孔。柱体插设于组装孔,其中柱体穿过轴孔而枢接于第一枢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在第二枢部具有轴孔,第二枢接件穿过轴孔而枢接于第二枢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夹角实质上等于180度。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枢接件、连杆、第二枢接件、第二机体及电池。第一枢接件固定于第一机体。连杆具有第一枢部、第二枢部及第一止挡凸块,其中第一枢部沿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具有第二止挡凸块,其中第二枢接件沿实质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二枢部。第二机体固定于第二枢接件,其中当第二机体通过第二枢接件相对连杆的枢转而从闭阖于第一机体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时,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而限制第二枢接件与连杆的相对枢转,在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之后,第二机体通过连杆相对第一枢接件的枢转而继续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大于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电池配置于第一机体后端,其中电池同轴于第二轴线。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枢接件、连杆、第二枢接件及第二机体。第一枢接件固定于第一机体。连杆具有第一枢部、第二枢部及第一止挡凸块,其中第一枢部沿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枢接件,连杆适于抵抗第一枢部与第一枢接件之间的第一摩擦力而相对第一枢接件枢转。第二枢接件具有第二止挡凸块,其中第二枢接件沿实质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二枢部,第二枢接件适于抵抗第二枢部与第二枢接件之间的小于第一摩擦力的第二摩擦力而相对连杆枢转。第二机体固定于第二枢接件,其中当第二机体通过第二枢接件相对连杆的枢转而从闭阖于第一机体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时,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而限制第二枢接件与连杆的相对枢转,在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之后,第二机体通过连杆相对第一枢接件的枢转而继续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大于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枢接件、连杆、第二枢接件及第二机体。第一枢接件固定于第一机体。连杆具有第一枢部、第二枢部及第一止挡凸块,其中第一枢部沿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具有第二止挡凸块,其中第二枢接件沿实质上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二枢部。第二机体固定于第二枢接件,其中当第二机体通过第二枢接件相对连杆的枢转而从闭阖于第一机体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时,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而限制第二枢接件与连杆的相对枢转,在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第一止挡凸块之后,第二机体通过连杆相对第一枢接件的枢转而继续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大于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分别固定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 且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分别沿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枢接于连杆。第二机体可先沿第二轴线相对第一机体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再沿第一轴线相对第一机体转动至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大于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由此,可在第二机体与桌面产生干涉而无法沿第二轴线转动至水平展开于第一机体的情况下,让第二机体改以沿第一轴线继续转动至水平展开于第一机体,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具有更大的相对枢转范围。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一种笔记型电脑的侧视图IB为图IA的笔记型电脑闭阖的俯视图2A为现有另一种笔记型电脑的侧视图2B为图2A的笔记型电脑闭阖的俯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4为图3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5A及图5B为图3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作动流程图图6为图3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50,60 笔记型电脑52、62 主机54,64 显示装置56、66 转轴70,80 桌面100:可携式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120 第一枢接件122 座体122a 组装孔124 柱体130 连杆132 第一枢部132a、134a 轴孔134 第二枢部136 第一止挡凸块140 第二枢接件142 第二止挡凸块150 第二机体160 电池Al 第一轴线A2 第二轴线具体实施例方式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枢接件,固定于该第一机体;连杆,具有第一枢部、第二枢部及第一止挡凸块,其中该第一枢部沿一第一轴线枢接于该第一枢接件,该连杆适于抵抗该第一枢部与该第一枢接件之间的第一摩擦力而相对该第一枢接件枢转;第二枢接件,具有第二止挡凸块,其中该第二枢接件沿平行于该第一轴线的一第二轴线枢接于该第二枢部,该第二枢接件适于抵抗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的小于该第一摩擦力的第二摩擦力而相对该连杆枢转;第二机体,固定于该第二枢接件,其中当该第二机体通过该第二枢接件相对该连杆的枢转而从闭阖于该第一机体转动至与该第一机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时,该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该第一止挡凸块而限制该第二枢接件与该连杆的相对枢转,在该第二止挡凸块抵靠于该第一止挡凸块之后,该第二机体通过该连杆相对该第一枢接件的枢转而继续转动至与该第一机体之间具有大于该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以及电池,配置于该第一机体后端,其中该电池同轴于该第二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正南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