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电机结构及水冷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4737 阅读:16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03:02
水冷用外壳(100)具有:筒状流路部(20),其在大致圆筒状的内壁上具有沿中心轴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直立的多个分隔壁,在该多个分隔壁与电机(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沿中心轴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去流流路及多个回流流路;第一盖部(10),其封闭筒状流路部的第一开口,并且具有将回流流路向后续的去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第二盖部(30),其封闭筒状流路部(20)的第二开口,并且具有将去流流路向后续的回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给水部(16a),其设于第一盖部(10),与筒状流路部(20)的多个流路中的最开始的去流流路的入口相连;排水部(17a),其与第一盖部(10)的最后的回流流路的出口相连,或者与第二盖部(30)的最后的去流流路的出口相连。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部件的制造容易、且冷却效率良好的水冷电机结构及水冷用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于制造且冷却能力高的水冷电机结构及水冷用外壳
技术介绍
在小型且大输出的电机(电动机)中,不能无视其工作时放出的热量,根据情况的不同还会发生电机线圈烧断等不良状况。以往,作为电机的水冷结构,提出过一种在嵌装定子及转子的圆筒状框架的内筒及外筒之间的空间中设置冷却水流路的电动机用冷却装置(专利文献I)。该装置在冷却水流路中沿圆筒状框架的轴向设置多个分隔板,具有一边将从冷却水入口管供给的冷却水在圆筒状框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交替地改变方向、一边将其向冷却水出口管引导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3中也有公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654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8818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_1432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一边将从冷却水入口管供给的冷却水在圆筒状框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交替地改变方向、一边将其向冷却水出口管引导的结构,形成了分隔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的、沿轴向延伸的分隔体交替在框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后退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分隔体的在圆筒状框架的一端和另一端后退的部分起到冷却水折返流路的作用。另外,圆筒状框架具有内筒、外筒及分隔其间的空间的分隔体形成一体的结构。这种框架结构在专利文献2、3记载的装置中是通过使用铸模的铸造形成的。在上述那种现有的电机水冷结构中,电机框架自身不得不形成为特殊结构,因此存在不能应用于已有的电机中的不便之处。另外,就电机框架的结构而言,由于冷却水流路的截面形状不是一定的,因此,通过切削、挤压成形等制造方法进行制造较为不易。本专利技术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的制造容易、且冷却效率良好的水冷电机结构及水冷用外壳。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电机的水冷用外壳,利用在所述水冷用外壳中流动的冷却水冷却所述电机,所述水冷用外壳具有:筒状流路部,其在大致圆筒状的内壁上具有沿中心轴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直立的多个分隔壁,在该多个分隔壁与所述电机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沿中心轴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去流流路及多个回流流路;第一盖部,其封闭所述筒状流路部的第一开口,并且具有将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回流流路向后续的去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第二盖部,其封闭所述筒状流路部的第二开口,并且具有将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去流流路向后续的回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给水部,其设于所述第一盖部,与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多个所述流路中的最开始的去流流路的入口相连;排水部,其与所述第一盖部的最后的回流流路的出口相连,或者与所述第二盖部的最后的去流流路的出口相连。所述多个去流流路及多个回流流路的各流路在电机收容于水冷用外壳的状态下由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内壁及分隔壁和电机的外周面(外壁)构成。典型地,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内壁的截面形状从轴向一端到另一端在任意位置处都相同。设于所述第一盖部及所述第二盖部的折返流路,由设于该盖部的内侧的将所述筒状流路部的相邻的两个流路连结的空洞构成。即,相邻的去流流路和回流流路之间的连结,是利用设于第一盖部及第二盖部的折返流路实现的。可以在所述第一盖部,设置从外部接收冷却水的供给并使该冷却水流入所述水冷用外壳的给水部和将通过了所述水冷用外壳的冷却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部。或者,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盖部设置从外部接收冷却水的供给并使该冷却水流入所述水冷用外壳的给水部,在所述第二盖部设置将通过了所述水冷用外壳的冷却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部。所述水冷用外壳也可以具有与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对应的、彼此平行地连结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一组所述给水部和所述排水部被所述第一空间及所述第二空间共用,供给到所述给水部的冷却水在流过所述第一空间内的多个流路之后,在所述第二空间内的多个流路中流过,从所述排水部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用外壳,其收容电机,利用冷却水冷却所述电机,所述水冷用外壳具有:筒状流路部,其在大致圆筒状的内壁上具有沿中心轴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直立的多个分隔壁,在该多个分隔壁与所述电机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沿中心轴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去流流路及多个回流流路;第一盖部,其封闭第一开口,并且具有将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回流流路向后续的去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第二盖部,其封闭所述筒状流路部的第二开口,并且具有将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去流流路向后续的回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给水部,其设于所述第一盖部,与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多个所述流路中的最开始的去流流路的入口相连;排水部,其与所述第一盖部的最后的回流流路的出口相连,或者与所述第二盖部的最后的去流流路的出口相连。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水冷电机结构的部件的制造容易、且冷却效率良好的水冷电机结构及水冷用外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机水冷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从另一角度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机水冷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机的外观例的图。图4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筒状流路部从轴向进行观察的主视图及从斜外侧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盖部从轴向内侧进行观察的主视图、其A-A箭头剖视图及从斜内侧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6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盖部从轴向内侧进行观察的主视图、其A-A箭头剖视图及从斜内侧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机收容于外壳的状态的主视图及其B-B箭头剖视图。图8是用与电机的轴正交的平面剖开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盖部得到的立体图。图9是在图2所示的电机水冷结构中用与电机的轴正交的平面剖开筒状流路部得到的、第一盖部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在图2所示的电机水冷结构中用与电机的轴正交的平面剖开第二盖部得到的、筒状流路部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从内侧对在图9中剖开的第二盖部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12与图8、图9、图10对应,是表示冷却水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机冷却结构中的流动的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应用例的外观的图。图14是在图13的应用例的三个位置剖开表示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幅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图1、图2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机水冷结构的立体图。该电机水冷结构将电机40收容在水冷用的外壳100中。在图1、图2中,电机40的旋转轴43和端部罩42从外壳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冷电机结构及水冷用外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电机的水冷用外壳,利用在所述水冷用外壳中流动的冷却水冷却所述电机,所述水冷用外壳具有:筒状流路部,其在大致圆筒状的内壁上具有沿中心轴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直立的多个分隔壁,在该多个分隔壁与所述电机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沿中心轴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去流流路及多个回流流路;第一盖部,其封闭所述筒状流路部的第一开口,并且具有将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回流流路向后续的去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第二盖部,其封闭所述筒状流路部的第二开口,并且具有将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去流流路向后续的回流流路连结的多个折返流路;给水部,其设于所述第一盖部,与所述筒状流路部的多个所述流路中的最开始的去流流路的入口相连;排水部,其与所述第一盖部的最后的回流流路的出口相连,或者与所述第二盖部的最后的去流流路的出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田顺一中西雄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沙夫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