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电机,包括外壳体、插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外壳体两端的端盖,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两个所述端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所述外壳体上连接有供所述冷却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和供所述冷却水排出的第一出水管,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能够缩减电机长度,降低电机噪声,提高电机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冷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电机大多为风冷电机,其通过风扇对电机进行冷却,这样不仅风扇占用空间,而且还会造成电机噪声高,损耗大,能效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冷电机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冷电机,其能够缩减电机长度,降低电机噪声,提高电机能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包括外壳体、插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外壳体两端的端盖,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两个所述端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所述外壳体上连接有供所述冷却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和供所述冷却水排出的第一出水管,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通道呈S形,若干个所述隔板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中的一个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一端的所述端盖连接,另一个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另一端的所述端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隔板沿周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通道呈螺旋形。优选地,所述水冷电机还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安装于所述内壳体的两端,所述轴承座内部沿周向开设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弧形通道,所述轴承座上连接有供所述冷却水进入的第二进水管和供所述冷却水流出的第二出水管,所述弧形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通过在空腔内设置隔板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冷却水进入通道内对电机机身进行冷却,省去了传统电机的风扇,不仅缩减了电机的长度,而且还降低了电机的噪声,同时也因没有了风扇耗能,从而还提高了电机的能效。进一步地,在轴承座上沿周向开设弧形通道,通入冷却水可以单独对电机轴承进行冷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内壳体未示出;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冷却水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4,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包括外壳体1和插设于外壳体1的内壳体2以及盖设于外壳体1两端的端盖12,外壳体1、内壳体2和两个端盖12之间形成空腔(图中未标示),空腔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外壳体1上连接有供冷却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3和供冷却水排出的第一出水管4,上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管3和第一出水管4相连通。冷却水从第一进水管3进入通道内,对水冷电机进行冷却后由第一出水管4排出。其中,通道可以呈螺旋形,亦可以呈S形,由多个隔板分隔而成。螺旋形通道可以由一个隔板螺旋缠绕于内壳体2上而成,亦可以由两个隔板等螺距地螺旋缠绕于内壳体2上而成,该两个隔板之间形成螺旋形通道。然而,由于螺旋形通道呈环绕状,难于维护,因此,为了便于维护,通道呈S形。具体地,继续参见图3、图4并结合图1,空腔内的若干个隔板5沿外壳体1的周向分布,为了进一步方便维护,隔板5沿外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隔板5的长度短于外壳体1的长度。其中,相邻两个隔板5中的一个隔板5的一端与外壳体1一端的端盖12连接,另一端与外壳体1另一端的端盖12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个隔板5的一端与外壳体1另一端的端盖12连接,另一端与外壳体1一端的端盖12保持一定的距离。若干个隔板5与外壳体1、内壳体2与两个端盖12之间形成S形通道6,如图4中箭头方向所示,冷却水沿S形通道6流动以对水冷电机机身进行冷却。为了使水冷电机的冷却效果比较均匀,优选地,若干个隔板5沿周向均匀分布。如图4所示,隔板5靠近外壳体1的一侧可以通过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于外壳体1的内壁,隔板5靠近内壳体2的一侧亦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固定于内壳体2的外壁,但是为了方便水冷电机的拆卸和维护,作为优选,隔板5的另一侧与内壳体2的外壁相接触即可。为了进一步加强水冷电机的冷却效果,还可以对水冷电机的轴承进行单独冷却。具体地,如图1所示,水冷电机还包括轴承座7,该轴承座7安装于内壳体2的两端,轴承座7内部沿轴承座7周向开设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弧形通道13,轴承座7上连接有供冷却水进入的第二进水管8和供冷却水流出的第二出水管9,弧形通道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水管8和第二出水管9相连通。冷却水从第二进水管8进入弧形通道13,对电机轴承进行冷却后由第二出水管9排出。为了结构的简单,如图2、图3所示,第二进水管8与第一进水管3通过管路10相连,第二出水管9与第一出水管4通过管路11相连。冷却水由第一进水管3进入后分成三路,一路直接进入S形通道6对水冷电机机身进行冷却,另两路分别经第二进水管8进入弧形通道13对电机两端的轴承进行冷却,最后三路由第一出水管4汇合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电机,通过在空腔内设置隔板5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冷却水进入通道内对电机机身进行冷却,省去了传统电机的风扇,不仅节省了风扇所占的空间,缩减了电机的长度,而且还降低了电机的噪声,同时也因没有了风扇耗能,从而还提高了电机的能效。进一步地,在轴承座7上沿周向开设弧形通道13,通入冷却水可以单独对电机轴承进行冷却,使得电机的冷却效果更好。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多种改进,这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插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外壳体两端的端盖,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两个所述端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所述外壳体上连接有供所述冷却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和供所述冷却水排出的第一出水管,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插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外壳体两端的端盖,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两个所述端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所述外壳体上连接有供所述冷却水进入的第一进水管和供所述冷却水排出的第一出水管,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呈S形,若干个所述隔板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中的一个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一端的所述端盖连接,另一个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体另一端的所述端盖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电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锐,朱赟煜,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