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935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壳结构,其包含壳体以及卡合机构。壳体界定有开口,且壳体具有板体及抵顶件,板体可闭合于开口,抵顶件可活动地设于壳体邻近开口处。卡合机构具有滑动组件及弹性元件,滑动组件可移动地设于壳体上且邻近抵顶件,且滑动组件上形成有卡槽,板体对应卡槽形成有卡钩,弹性元件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壳体及滑动组件。其中,当抵顶件未抵顶于滑动组件时,滑动组件受弹性元件扣持而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卡槽通过卡钩的勾合,使板体闭合于壳体的开口处,当抵顶件抵顶而推移滑动组件至第二位置时,卡钩与卡槽处于释放,使板体可从开口拆离。该机壳结构大大地提升使用者自行拆卸板体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壳结构,具体是一种免除螺丝的活动侧板机壳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的使用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具有多个电子元件以达成特定的电气功能的电子设备,通常是利用机壳以容置电子设备,进而达到保护电子元件的目的。 请参考图1,此为公知技术中机壳1的分解图。机壳1包含壳体11及侧板12,壳体11及侧板12适当对应设置而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容置电子设备。其中,侧板12的周缘形成有折边14,折边14及壳体11上分别界定有相对应的多个锁孔15,并可通过多个螺丝13将侧板12与壳体11锁合,以保护电子元件。然而,由于公知技术中是通过多个螺丝13来进行壳体11及侧板12的锁合,因此在拆装过程中将会耗费掉相当多的工时与人力进行螺丝锁附作业。另一方面,若电子元件遇到故障而需要更换维修时,也必须先将螺丝13 —个一个拆卸才能开启侧板12进行检修, 而后检修完毕亦必须重新将螺丝13 —个一个锁固以闭合侧板12,如此繁复的过程亦增加维修上的复杂度。同时,上述壳体11与侧板12的开启及闭合过程更需要额外准备检修工具的配合,而一般的使用者手边并不会特地备有检修工具,因此必须请求专业维修者的支持, 或自行准备检修工具,否则无法进行检修作业。由此,公知技术中利用螺丝13将侧板12与壳体11锁合的方法,耗时且耗工。因此,提供一种更为便利的免除螺丝锁固的活动侧板机壳结构,为本行业目前所亟待努力的目标。于是,本领域需要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机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壳结构,其包含壳体及卡合机构。壳体界定有开口,且壳体具有板体及抵顶件,板体可闭合于开口,抵顶件可活动地设于壳体邻近开口处。卡合机构具有滑动组件及弹性元件,滑动组件可移动地设于壳体上且邻近抵顶件,且滑动组件上形成有卡槽,板体对应卡槽形成有卡钩,弹性元件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壳体及滑动组件。其中,当抵顶件未抵顶于滑动组件时,滑动组件受弹性元件的扣持而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卡槽通过卡钩的勾合,使板体卡掣闭合于壳体的开口处,当抵顶件抵顶而推移滑动组件至第二位置时,卡钩与卡槽处于释放,使板体可拆离于开口。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该抵顶件具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该滑动组件。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该板体上一角落处设有一凹缘,该抵顶件一侧枢设于该板体上并遮覆于该凹缘处,该滑动组件对应该抵顶件的突出部的一侧形成有一斜面,当该抵顶件枢转运动时,该突出部能推动该斜面进而使该滑动组件产生滑移。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该壳体于该开口的侧缘向外延伸有一延伸部, 该滑动组件包含一主杆以及至少一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该主杆固接,该滑动组件可移动地设于该延伸部上。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该延伸部界定有至少一第一穿孔及至少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沿该滑动组件的轴向方向,形成有一窄边朝向该抵顶件的凸字形穿孔。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所述滑动块具有一卡套部,该卡套部适以卡套于该第一穿孔。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该机壳结构还包含一弹性复归件,该弹性复归件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分别抵顶于该壳体及该抵顶件。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该主杆的材料为金属。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该主杆的材料选自钢材。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所述滑动块的材料为塑料。根据本技术构思的机壳结构,所述滑动块的材料选自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氧甲烯、聚碳酸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耐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橡胶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通过板体的卡钩与滑动组件的卡槽卡合,使板体闭合于开口处,而轻易地完成固定壳体的动作,由此,不但省去螺丝锁固的繁复装置步骤,使机壳结构的拆装更趋简便化。于是用户在打开机壳结构时,不但能够减省将螺丝一个一个旋转以解除锁固的时间,并且使用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扳动动作,即能够将板体拆离于开口。而且,不论是将板体自开口拆离或将板体闭合于开口处,皆不需利用额外的检修工具,如此设置,更是大大地提升使用者自行拆卸板体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使能更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其中图1为公知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勾合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勾合状态时的卡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勾合状态时的卡合机构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勾合状态时的卡合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解除状态时的卡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解除状态时的卡合机构的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解除状态时的卡合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处于解除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的板体自壳体脱离后卡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的板体自壳体脱离后卡合机构的侧视图;以及图14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的板体自壳体脱离后卡合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机壳11 壳体12 侧板13 螺丝14 折边15 锁孔2机壳结构21 壳体210 开口211 凹孔212 板体212a 卡钩213 凹缘214抵顶件214a 突出部216延伸部216a 第一穿孔21 第二穿孔22卡合机构23滑动组件232 卡槽233 斜面234 主杆235滑动块24弹性元件25复归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的机壳结构2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的机壳结构2包含壳体21及卡合机构22。壳体21界定有开口 210,且壳体21具有板体212 以及抵顶件214,板体212相对应于开口 210的外形大小,适于闭合开口 210。由此,各式电子设备可容置于壳体21内,以接受壳体21的保护。为进一步清楚揭示,请合并参考图3,图3为部分机壳结构2的立体分解图。如图3 所示,抵顶件214可活动地设于壳体21邻近开口 210处。而优选实施方式为,板体212上角落处设有凹缘213,抵顶件214 —侧枢设于板体212上并遮覆于凹缘213处。而且,壳体21 在开口 210处的侧缘向外延伸有一延伸部216,且延伸部216界定有至少一第一穿孔216a 及至少一第二穿孔216b。延伸部216优选形成为一扁平的折边,而板体212适于稳固靠合在延伸部216。而且,卡合机构22更具有滑动组件23及弹性元件对,滑动组件23可移动地设于延伸部216上,而弹性元件M —端连接于壳体21,而另一端则与滑动组件23扣持。 其中,滑动组件23在延伸部216上优选可移动的设置方式为,滑动组件23包含有主杆234 及滑动块235,滑动块235 —侧与主杆234固接,而滑动块235的另一侧则形成有至少一卡套部(图未示),至少一卡套部适于卡套于至少一第一穿孔216a,由此可移动地设于延伸部 216。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穿孔216a为一窄边朝向抵顶件214的凸字形穿孔,以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壳结构包含:一壳体,界定有一开口,且该壳体具有一可闭合于该开口的板体,及一可活动地设于该壳体上邻近该开口处的抵顶件;以及一卡合机构,具有一滑动组件及一弹性元件,该滑动组件可移动地设于该壳体上且邻近该抵顶件,该弹性元件一端连接该壳体,该弹性元件另一端连接该滑动组件,该滑动组件形成有一卡槽,该板体上对应该卡槽设有一卡钩;其中,当该抵顶件未抵顶于该滑动组件时,该滑动组件受该弹性元件的扣持而通过该卡钩勾合于该卡槽,使该板体闭合于该壳体的开口处,当该抵顶件抵顶而推移该滑动组件时,该卡钩与该卡槽处于释放,使该板体能被从该开口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斌陈介东程刚
申请(专利权)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