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880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轮毂,属于汽车部件制动系统领域。包括后轮毂本体,后轮毂本体内有扇页形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毂的扇页形机构能在轮毂和制动鼓总成在转动的时候搅动腔内的风转动,能起到扇风降温的作用。另外,在轮毂上增加导热孔,实现内外的空气交换,将热量排出后轮毂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制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毂。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后轮毂与制动鼓连接,组成制动鼓总成,通过制动蹄铁与制动鼓接触面起到制动作用。在汽车实际行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上下较长的坡时,由于长时间的制动导致制动鼓产生大量的热量。大量的热量无法导出,导致制动鼓破裂,引起制动失效。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是在长时间制动后对制动鼓外面进行浇水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然而此种方法需要经常准备大量的水,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车后轮毂在长期爬坡的时候产生较大的热量无法排除,提供一种能在转动时排热降温的汽车后轮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汽车后轮毂,包括后轮毂本体, 后轮毂本体内有扇页形机构。所述后轮毂本体上设有导热孔。本技术的轮毂的扇页形机构能在轮毂和制动鼓总成在转动的时候搅动腔内的风转动,能起到扇风降温的作用。另外,在轮毂上增加导热孔,实现内外的空气交换,将热量排出后轮毂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后轮毂本体1,后轮毂本体1上有扇页形机构 3。所述后轮毂本体1上设有导热孔2。由于轮毂上带有扇页形机构3,能扩大散热面积以及在转动时搅动制动鼓总成腔内的空气,进而增大总成内外热量的交换,通过轮毂本体上的导热孔2,进而将部分热量排出外部,降低后轮毂制动鼓转动时总成的温度。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轮毂,包括后轮毂本体(1),其特征在于后轮毂本体(1)内有扇页形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毂本体(1)上设有导热孔(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轮毂,属于汽车部件制动系统领域。包括后轮毂本体,后轮毂本体内有扇页形机构。本技术的轮毂的扇页形机构能在轮毂和制动鼓总成在转动的时候搅动腔内的风转动,能起到扇风降温的作用。另外,在轮毂上增加导热孔,实现内外的空气交换,将热量排出后轮毂外。文档编号B60T5/00GK202038115SQ201120131479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海亮, 赵水军, 高 浩 申请人:林州市银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汽车后轮毂,包括后轮毂本体(1),其特征在于:后轮毂本体(1)内有扇页形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浩王海亮赵水军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市银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