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沟道的SiCIE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48187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延沟道的SiC?IEMOSFET器件及制作方法,主要解决现有SiC?IEMOSFET器件沟道电子迁移率低,导体电阻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器件包括栅极(1)、SiO2隔离介质(2)、源极(3)、源区N+接触(4)、P+接触(5)、P-外延层(7)、JFET区域(8)、P阱(9)、N-漂移层(10)、N+衬底(11)和漏极(12),其中:SiO2隔离介质(2)和JFET区域(8)之间设有一层厚度为0.1μm~0.2μm,氮离子掺杂浓度为3×1016cm-3的上外延沟道层(6′),使得器件在工作状态下的导电沟道远离SiO2和SiC界面,减少表面散射对电子迁移率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沟道电子迁移率高,导通电阻低,功耗低的优点,可用于开关稳压电源、汽车电子以及功率放大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
,涉及半导体器件,特别是一种外延沟道的SiC IEM0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SiC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电学特性成为制造高温、大功率电子器件的一种最有优势的半导体材料,并且具有远大于Si材料的功率器件品质因子。SiC功率器件 MOSFET的研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具有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耐高温高压等一系列优点,已经在开关稳压电源、高频加热、汽车电子以及功率放大器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SiC功率MOSFET器件中SiC和SW2的接触界面质量较差,高密度的界面态和界面粗糙导致器件沟道迁移率急剧降低、导通电阻迅速增大,甚至使基于SiC的器件的性能劣于基于Si的器件的性能。因此,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器件结构来降低SiC和 SiO2的接触界面粗糙度和界面态密度一直是比较活跃的课题。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工艺是造成SiC MOSFET界面粗糙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 1600度左右的高温退火后表面的粗糙度会增加10倍以上。而严重的界面粗糙度还会导致栅氧化层的可靠性降低。双外延MOSFET通过ρ+和p_两次外延形成ρ阱,避免了离子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延沟道的SiC IEMOSFET器件,包括栅极(1)、SiO2隔离介质(2)、源极(3)、源区N+接触(4)、P+接触(5)、P-外延层(7)、JFET区域(8)、P阱(9)、N-漂移层(10)、N+衬底(11)和漏极(12),其特征在于:在SiO2隔离介质(2)与JFET区域(8)之间设有上外延沟道层(6′),以保证器件在工作状态下的导电沟道深度,减少表面散射对迁移率的影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晓燕张超张玉明张义门杨飞王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