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遮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677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遮阳板。其课题为提供一种在遮阳板主体能够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式车辆用遮阳板中,有助于遮阳板主体的滑动动作的稳定性的技术。该车辆用遮阳板的遮阳板主体与引导构件一起相对于可动体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滑动自如,其特征在于,具有对遮阳板主体相对于可动体的相对移动动作施加规定的摩擦阻力的摩擦机构。摩擦机构具有与引导构件滑动自如地接触而对该引导构件施加摩擦阻力的滑动构件和在该滑动构件与引导构件相互接触的方向上施加作用力的施力构件,在引导构件和滑动构件中,设定有多个由施力构件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向不同的滑动接触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式车辆用遮阳板,该滑动式车辆用遮阳板的遮阳板主体能够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移动。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08-28497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遮阳板主体能够在固定于车体侧的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滑动式车辆用遮阳板。在该车辆用遮阳板中具有引导构件及可动体,该引导构件是截面凹状的长条状,该引导构件沿遮阳板主体的上缘部固定配置,该可动体在安装在车体侧(车厢的前侧顶面)的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是固定的,并且能够绕回转轴的长度轴线转动。而且,以使引导构件能够相对于可动体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安装引导构件。并且,遮阳板主体能够通过与引导构件一起相对于可动体滑动来改变其在回转轴长度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这种利用滑动动作来进行的遮阳板主体的位置改变,主要在遮阳板主体位于侧窗玻璃(side glass)侧的情况下进行。在上述滑动引导构造的车辆用遮阳板中具有摩擦机构,该摩擦机构为了获得滑动动作的稳定性或顺畅性而在可动体和引导构件之间产生由摩擦引起的适度的滑动阻力。该摩擦机构由摩擦构件和施力构件构成,该摩擦构件对引导构件施加滑动阻力,该施力构件以朝向引导构件的凹状截面的底面按压该摩擦构件的方式施力。因此,能够在由施力构件的作用下摩擦构件按压引导构件的方向上抑制摩擦构件相对于引导构件的晃动,但不能够抑制与按压方向交叉的凹状截面的左右方向上的晃动,变得不利于滑动操作的稳定性或顺畅性,在该点上还有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遮阳板主体能够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式车辆用遮阳板中,有助于遮阳板主体的滑动动作的稳定性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具有遮阳板主体;回转轴,其用于将遮阳板主体安装在车体上;引导构件,其以固定状态配置在遮阳板主体的内部,该引导构件为长条状,其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延伸;可动体,其容纳在遮阳板主体的内部,该可动体以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能够绕长度轴线进行相对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回转轴上,并且该可动体以能够在该引导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该引导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引导构件上。而且,遮阳板主体能够通过与引导构件及可动体一起绕回转轴的长度轴线转动来改变该遮阳板主体在规定的收纳位置和除该收纳位置以外的使用区域之间的位置,并且遮阳板主体能够通过与引导构件一起相对于可动体进行相对移动来改变该遮阳板主体相对于回转轴在长度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由此,构成滑动式的车辆用遮阳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中,具有能够与引导构件相对滑动地接触的滑动构件和为使该滑动构件与引导构件相互接触而施加作用力的施力构件。而且,将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分成不同方向而作用在滑动构件和引导构件之间,由此,在该滑动构件和引导构件之间产生对应于作用的的被分成不同方向的分力的摩擦力。若采用本专利技术,使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分为不同的方向地作用于滑动构件和引导构件之间,从而在该滑动构件和引导构件之间产生与作用力的被分为不同方向的分力相对应的摩擦力,因此,例如将引导构件和滑动构件的相对移动方向设为左右方向时,能够抑制与该左右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引导构件和滑动构件相互之间的晃动。由此, 能够防止由于使遮阳板主体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进行移动动作而改变位置时,或者由于车体的震动而在引导构件和滑动构件之间产生晃动音(干涉音),能够谋求遮阳板主体相对于回转轴的移动动作的稳定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遮阳板的另一方式,滑动构件具有与引导构件接触的多个滑动区域,以能够分别接受上述作用力的被分为不同方向的分力的方式设定该多个滑动区域。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的“滑动区域”能够适当地包含平面之间接触的方式、曲面之间接触的方式、与平面点接触的方式、与平面线接触的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则做成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分力作用于多个滑动接触部的结构, 从而能够减少施力构件的数量,能够有效地谋求削减零件件数、降低成本。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遮阳板的其它另一方式,引导构件由在以铅垂状放置遮阳板主体的状态下与回转轴的长度轴线交叉的上下方向的铅垂部和与该铅垂部交叉的水平部构成,滑动构件具有与引导构件的铅垂部接触的第1滑动区域和与引导构件的水平部接触的第2滑动区域。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则通过做成利用具有相互交叉的铅垂部和水平部的轨道(rail) 状构件构成引导构件的结构,换言之利用截面形状大致为L字形的轨道状构件形成引导构件,从而能够合理的防止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的晃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遮阳板的其它另一方式,引导构件由两个倾斜部构成,该两个倾斜部在以铅垂状放置遮阳板主体的状态下相对于与回转轴的长度轴线交叉的上下方向的直线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并且该两个倾斜部相互交叉,滑动构件具有与引导构件的一倾斜部接触的第1滑动区域和与引导构件的另一倾斜部接触的第2滑动区域。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则通过将利用具有两个相互交叉的倾斜部的轨道状构件形成引导构件,换言之,利用截面形状大致为V字形的轨道状构件形成引导构件,从而能够合理的防止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的晃动。专利技术的效果综上所述,若采用本专利技术,则能够提供一种在遮阳板主体能够在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式车辆用遮阳板中,有助于遮阳板主体的滑动动作的稳定性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实线表示遮阳板主体位于前挡风玻璃侧的状态,双点划线表示遮阳板主体向侧窗玻璃侧转动了的状态。图2是省略一主体构成构件、并在另一主体构成构件上组装有滑动构造体的状态的立体图,表示遮阳板主体位于靠近回转轴的纵轴部的初始位置的状态。图3是省略一主体构成构件、并在另一主体构成构件上组装有滑动构造体的状态的立体图,表示遮阳板主体位于远离回转轴的纵轴部的延伸位置的状态。图4是表示滑动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组装状态的滑动构造体的立体图。图6是滑动构造体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改变截面位置而表示的滑动构造体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摩擦机构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壳体的滑动部和导轨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7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概括性来看,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101的主体由构成车辆用遮阳板101的外形的遮阳板主体103、用于将遮阳板主体 103安装在车辆上的截面为圆形的回转轴105及安装支座(bracket) 107构成。回转轴105 大致形成为L字状,具有大致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纵轴部10 和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横轴部10 (参照图2及图3),并且横轴部10 以相对于遮阳板主体103相对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遮阳板主体103的上缘部。回转轴105的纵轴部10 借助安装支座107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车厢顶面的前侧角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阳板是安装在右角部)。遮阳板主体103以能够绕回转轴105的横轴部10 的长度轴线转动且能够在该长度轴线方向上滑动(slide)的方式安装在回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遮阳板,其具有:遮阳板主体;回转轴,其用于将上述遮阳板主体安装在车体上;引导构件,其以固定状态配置在上述遮阳板主体的内部,该引导构件为长条状,其在上述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延伸;可动体,其容纳在上述遮阳板主体的内部,该可动体以在上述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该回转轴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能够绕长度轴线相对于该回转轴进行相对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回转轴上,并且该可动体以能够在上述回转轴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引导构件上,上述遮阳板主体能够通过与上述引导构件及上述可动体一起绕上述回转轴的长度轴线转动来改变该遮阳板主体在规定的收纳位置和除该收纳位置以外的使用区域之间的位置,并且上述遮阳板主体能够通过与上述引导构件一起相对于上述可动体进行相对移动来改变该遮阳板主体在长度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回转轴的位置,该车辆用遮阳板的特征在于,该车辆用遮阳板具有以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滑动自如的方式与该引导构件接触的滑动构件、和以使该滑动构件和上述引导构件相互接触的方式施加作用力的施力构件,使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分为不同的方向作用于上述滑动构件和上述引导构件之间,由此,在该滑动构件和上述引导构件之间产生与上述作用力的分为不同的方向的分力相对应的摩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宽人都岛亮
申请(专利权)人:共和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