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637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在不破坏外部美观性的情况下提高抗震性的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框架体,其通过具有过盈量的支撑梁设置在建筑物的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出入口地板,其设置在该框架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链条和梯级,它们环状连接且在出入口地板之间循环移动;主链轮和从动链轮,它们设置在出入口地板下部的邻近区域且卷绕有梯级链条;驱动轴,其通过轴承部分安装在框架体上且固定主链轮;驱动装置,其通过驱动链轮来驱动驱动轴,位于上部楼层侧的框架体中设置有在该框架体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在与该突出部分相对向的上部楼层侧设置有阻止体,阻止体与突出部分卡合且在阻止体与突出部分之间具有比支撑梁的过盈量小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建筑物的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的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抗震性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发生地震时,可能因建筑物发生晃动而使得楼层之间的距离扩大,从而导致乘客传送设备发生位移而掉落下来,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设置在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的乘客传送设备出现上述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乘客传送设备,该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具有形成在倾斜区间与上部水平区间之间的上弯曲部分和设置在倾斜区间与下部水平区间之间的下弯曲部分,该框架体的上端部通过连接装置、例如钢丝绳而固定在建筑物的强度构件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有些乘客传送设备考虑到轴承更换时的作业性,将主链轮的轴设置成突出到比框架体的外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特开2008-195475号公报(段落号码0009 0015,图2)专利文献2 日本国专利特开平5-78086号公报(图1)但是,因乘客传送设备的设置条件不同,有些乘客传送设备在从横向观察时,能够看到作为连接构件的钢丝绳,从而存在会破坏外部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破坏外部美观性的情况下提高抗震性的乘客传送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框架体,所述框架体通过具有过盈量(hooking margin)的支撑梁设置在建筑物的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 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设置在该框架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链条和梯级,所述梯级链条和梯级环状连接,并且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主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主链轮和从动链轮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下部的邻近区域,且卷绕有所述梯级链条;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部分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并且固定所述主链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链轮来驱动所述驱动轴,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上部楼层侧的所述框架体中设置有在该框架体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在与该突出部分相对向的所述上部楼层侧设置有阻止体,所述阻止体与所述突出部分卡合,并且在所述阻止体与所述突出部分之间具有比所述支撑梁的所述过盈量小的间隙。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中,通过将框架体的突出部分设置成与上部楼层侧的阻止体相对向,使得在发生地震时因建筑物晃动而使得楼层之间的距离扩大而产生移位时,突出部分与阻止体之间的间隙变为零,突出部分的移动被阻止体阻止。由此,能够防止框架体因位移而掉落下来。此外,突出部分和阻止体与现有的连接构件相比实现了小型化,并且能够隐藏在建筑物内,所以不会破坏外部的美观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阻止体是设置在所述上部楼层侧的U字形槽。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中,通过将设置在上部楼层侧的U字形槽作为阻止体,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阻止体具有必要的强度,并且还能够将突出部分和阻止体设置成完全隐藏在建筑物内。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阻止体是与所述突出部分相对向的止动体。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即使在无法设置U字形槽的建筑物中,或者在现有的建筑物中设置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设置阻止体。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突出部分是所述主链轮的轴承部分,其突出到比所述框架体的外轮廓更靠外侧的位置。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如果是主链轮的轴承部分突出到比框架体的外轮廓更靠外侧的乘客传送设备,则通过将该轴承部分作为突出部使用,从而能够节省另行设置突出部分所需的劳力和时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突出部分是设置在所述框架体的外部的支架。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能够设置结构简单并且具有足够强度的突出部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不会破坏乘客传送设备的从侧面观察时的外部美观性,并且能够防止乘客传送设备在地震时因发生位移而掉落,由此,能够得到一种兼具外部美观性以及安全性的乘客传送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乘客传送设备的大致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沿着图1的A-A线剖切的主链轮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B-B线剖切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体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沿着图1的A-A线剖切的主链轮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1的B-B线剖切的第二实施例的框架体部分的俯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建筑物11、12楼层地板2框架体21 基座22 导轨23 横梁24下部连接构件25储油器沈上部27导轨基座31,32出入口地板4主链轮41驱动轴42梯级链条用链轮43扶手驱动用链轮44驱动链轮45轴承5从动链轮6梯级链条7梯级8栏杆9U字形槽10支架M驱动装置S止动体H间隙R上部支撑梁的过盈量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乘客传送设备例如是自动扶梯,如图1所示,其具有框架体2,其通过具有过盈量的支撑梁2a、2b而设置于建筑物1的上部楼层11和下部楼层12之间;出入口地板31、32,所述出入口地板31、32设置在该框架体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主链轮4 和从动链轮5,所述主链轮4和从动链轮5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地板31、32的附近;梯级链条 6和梯级7,所述梯级链条6和梯级7环状连接,并且在出入口地板31、32之间循环移动;驱动梯级链条6的驱动装置M ;以及沿着梯级7的移动方向设置在左右相对向的位置上的栏杆8。如图2所示,主链轮4具有沿着框架体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驱动轴41 ;卷绕有梯级链条6的梯级链条用链轮42 ;扶手驱动用链轮43 ;传递来自驱动装置M的动力的驱动链轮44 ;以及设置在驱动轴41的端部且通过螺栓B而固定在设置于框架体2的基座21 上的轴承45。如图2所示,轴承45的一部分突出到比框架体2的外轮廓(指外形尺寸、宽度尺寸和外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基座21的一部分也突出到比框架体2的外轮廓更靠外侧的位置,从而成为凸起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在图2中只示出了自动扶梯宽度方向的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与右侧部分基本相同,只是省略了驱动链轮44。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扶梯1中,位于上部楼层11侧的框架体2设置有在该框架体2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在与该突出部分相对向的上部楼层11侧设置有阻止体,该阻止体与该突出部分卡合,并且在该阻止体与该突出部分之间具有比支撑梁加的过盈量R小的间隙H。如图2所示,上述突出部分例如由主链轮4的比框架体2的外轮廓更朝外侧突出的轴承部分构成,也就是由轴承45和基座21构成。如图3所示,上述阻止体由设置在上部楼层11侧的U字形槽9构成。此外,突出部分即主链轮4的轴承部分以及作为阻止体的U字形槽9被设置成在从自动扶梯1的侧面观察时完全隐藏在建筑物内。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发生地震时因建筑物晃动而使得上部楼层11和下部楼层12 之间的距离扩大而发生移位时,主链轮4的比框架体2的外轮廓更朝外侧突出的轴承部分与U字形槽9之间的间隙H变为零。也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框架体,所述框架体通过具有过盈量的支撑梁设置在建筑物的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之间;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设置在该框架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链条和梯级,所述梯级链条和梯级环状连接,并且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主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主链轮和从动链轮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下部的邻近区域,且卷绕有所述梯级链条;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部分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并且固定所述主链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链轮来驱动所述驱动轴,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上部楼层侧的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在该框架体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在与该突出部分相对向的所述上部楼层侧设置有阻止体,所述阻止体与所述突出部分卡合,并且在所述阻止体与所述突出部分之间具有比所述支撑梁的所述过盈量小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津宫博文军地孝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