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467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不需要使用螺栓和螺母就能够将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引导体固定在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具有:多个梯级(5),这些梯级(5)呈环状连接,并且在出入口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沿着梯级的行进方向竖立设置的栏杆(6);移动扶手(7),其由栏杆支承,并且与梯级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设置在移动扶手的返路侧的支架(8);以及引导体(9),其安装在支架上,在移动扶手的返路侧与移动扶手的内侧嵌合而对移动扶手进行引导,该乘客传送设备的引导体(9)具有与支架(8)嵌合的凹部,引导体(9)通过与支架(8)嵌合来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乘客传送设备。
技术介绍
乘客传送设备设置有与梯级同步移动的移动扶手,在该移动扶手的返路侧,由驱动装置的多个滚轮夹住该移动扶手而对该移动扶手进行驱动,并且在多个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引导下使该移动扶手进行移动。为了提高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作业性,在日本特开2001-146378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用移动扶手的引导装置。该公报的自动扶梯用移动扶手的引导装置具有以环状排列的方式旋转的梯级、连接成环状且与该梯级同步旋转的移动扶手以及与该移动扶手的内侧嵌合以限制移动扶手在横向移动的引导体,该引导装置的引导体具有能够与移动扶手的内侧面中的任一个内侧面抵接的转动部以及保持抵接状态的保持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特开2001-1463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引导装置中,构成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支架和引导体设置成利用形成在支架的孔和形成在引导体的孔以及螺栓和螺母的螺合来进行固定,所以存在组装和更换作业费工费时的问题。尤其是移动扶手引导装置设置在移动扶手的返路侧,并且设置有多个,所以需要提高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作业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不需要使用螺栓和螺母就能够将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引导体固定在支架上。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例如具有:多个梯级,这些梯级呈环状连接,并且在出入口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沿着所述梯级的行进方向竖立设置的栏杆;移动扶手,所述移动扶手由所述栏杆支承,并且与所述梯级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扶手的返路侧的支架;以及引导体,所述引导体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移动扶手的返路侧与所述移动扶手的内侧嵌合以引导所述移动扶手,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具有与所述支架嵌合的凹部,所述引导体通过与所述支架嵌合而固定于所述支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引导体与支架嵌合来对引导体进行固定,所以不需要使用螺栓和螺母就能够将引导体固定在支架上。由此,能够提高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组装和更换作业的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引导体的主视图。图3是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引导体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移动扶手引导装置对移动扶手的引导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重复说明。图6是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以自动扶梯为代表的乘客传送设备I具有:架设在上部楼层2和下部楼层3之间的框架4 ;多个梯级5,这些梯级5设置在该框架4内,呈环状连接,并且在出入口 2a、3a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沿着这些梯级5的行进方向竖立设置的栏杆6 ;以及移动扶手7,移动扶手7由该栏杆6支承,并且与梯级5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引导体的主视图,图3是移动扶手引导装置的引导体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移动扶手引导装置对移动扶手的引导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支架的立体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循环移动的移动扶手7的返路侧设置有具备支架8和引导体9的移动扶手引导装置10。具体来说是,在移动扶手7的返路侧设置有例如使用未图示的螺栓和螺母固定并支承在框架4上的支架8。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为了将支架8安装在框架4上而形成的长孔及其周边部分的图示。另外,如图4所示,在支架8上安装有在移动扶手7的返路侧与移动扶手7的内侧嵌合以引导移动扶手7的引导体9。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移动扶手引导装置10中作出了能够方便地将引导体9固定在支架8上的创意。具体来说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引导体9设置形状与支架8的外形大致相同并与支架8嵌合的凹部11,通过使引导体9与支架8嵌合而将引导体9固定在支架8上。凹部11遮盖支架8的三边,从凹部11以成对的方式伸出的延伸部I Ia遮盖支架8的剩余的一边。引导体9具有通过在其一部分进行切口而形成的板簧部12,在该板簧部12形成有突起13,该突起13与形成在图5所示的支架8上的孔部16嵌合。由此,引导体9被定位以及固定在支架8上。凹部11在延伸部Ila的端部设置有朝凹部内突出的突起11b,通过该突起Ilb产生按压支架8的按压力,从而能够增强支架8与引导体9之间的嵌合强度。在此,突起Ilb沿着图2的进深方向延伸。突起Ilb的结构并不仅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只要设置成朝向凹部11内突出并且按压支架8即可。板簧部12在设置有突出部13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具有握持部14,通过握住握持部14并使板簧部12弯曲而能够从孔部16取下与孔部16嵌合的突出部13。另一方面,在将引导体9安装在支架8上时,通过握住握持部14并使板簧部12弯曲,由此能够以突出部13不会在凹部11内成为阻碍的方式将支架8插入凹部11内,在将支架8插入到适当位置时,突出部13与孔部16嵌合而进行定位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方便地使突出部13与孔部16嵌合以及方便地将突出部13从孔部16取下。引导体9由具有适当的挠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在引导体9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形成有槽15。在设置有槽15的面因移动扶手7的滑动而发生了磨耗时,槽15的深度变浅,或者槽15消失,通过以目视方式观察这一现象,能够确认磨耗量。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引导体9安装在支架8上时,使引导体9的凹部11与支架8相对,在使凹部11张开的同时,握住握持部14并将板簧部12提起,形成突出部13不会成为阻碍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将支架8朝向凹部11按压而使支架8与凹部11嵌合。接着,放开握持部14,使板簧部12恢复原状,突出部13与形成在支架8的孔部16嵌合。另一方面,在将引导体9从支架8上取下时,握住握持部14并将板簧部12提起,将突出部13从形成在支架8的孔部16拔出,使凹部11张开,并在该状态下将引导体9从支架8上取下,由此解除嵌合状态。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引导体9与支架8嵌合而对引导体9进行固定,由此不需要使用螺栓和螺母就能够将引导体9固定在支架8上。由此,能够提高移动扶手引导装置10的组装和更换作业的作业性。通过对引导体9的一部分进行切口而形成板簧部12,在该板簧部12形成突出部13,并使得该突出部13能够与形成在支架8的孔部嵌合。由此,能够在增强支架8与引导体9之间的嵌合强度的同时,防止突出部13在引导体9的安装和拆卸时成为阻碍。通过在凹部11设置朝凹部11内突出并按压支架8的突起11b,能够增强支架8与引导体9之间的嵌合强度。通过在板簧部12的嵌合面的相反侧的面设置握持部14,能够方便地使板簧部12和形成在该板簧部12上的突出部13位移,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性。通过在引导体9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形成槽15,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因移动扶手7的滑动而产生的引导体9的磨耗量。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而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结构只不过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多个梯级,这些梯级呈环状连接,并且在出入口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沿着所述梯级的行进方向竖立设置的栏杆;移动扶手,所述移动扶手由所述栏杆支承,并且与所述梯级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设置在所述移动扶手的返路侧的支架;以及引导体,所述引导体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移动扶手的返路侧与所述移动扶手的内侧嵌合以引导所述移动扶手,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具有与所述支架嵌合的凹部,所述引导体通过与所述支架嵌合而固定于所述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圭佑长野裕太仲条勇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