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沸腾炉排出的热烧渣进入到冷渣机,在冷渣机内部利用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使烧渣温度降到200℃以下,再输送到渣中间仓,在渣中间仓处来自沸腾炉、余热锅炉、旋风收尘的烧渣进行汇合,汇合后的烧渣从渣中间仓出来进入圆筒增湿机进行加水增湿并进一步冷却降温,增湿到含水量质量10~14%以后再输送至烧渣料库,进一步使烧渣表面被水分均匀润湿,从而改善其成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铜陵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硫铁矿制酸项目,利用冬瓜山选铜尾矿磁黄铁矿精砂作为原料,采用沸腾炉焙烧、动力波洗涤净化、两转两吸工艺流程进行制酸。目前我国硫铁矿制酸焙烧和转化过程的高温、中温热量基本已经得到有效的利用,生产1吨硫酸一般可以产生1. 1 1. 3吨3. 5MPa的中压蒸汽。但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如电收尘出口气体含有的热能,沸腾炉、余热锅炉、旋风收尘器和电收尘器等排出的烧渣所含的热量目前回收利用得较少。此类热渣排出的数量较大,而且温度较高(800°C左右),相应带走的热量也较多。采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充分回收这部分热量,对节能创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类渣含水率极低,在运输过程和造球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环境;成球性差,导致造球时添加大量膨润土粘结剂,严重影响球团产品质量。将此类热烧渣冷却和增湿,还可改善烧渣的成球性, 为烧渣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热渣冷却增湿与充分回收这部分热量, 节能降耗、改善烧渣成球性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沸腾炉排出的热烧渣进入到冷渣机,在冷渣机内部利用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使烧渣温度降到200°C以下,再输送到渣中间仓,在渣中间仓处来自沸腾炉、余热锅炉、旋风收尘的烧渣进行汇合,汇合后的烧渣从渣中间仓出来进入增湿机进行加水增湿并进一步冷却降温,增湿到含水量质量14 16%以后再输送至烧渣料库,进一步使烧渣表面被水分均勻润湿,从而改善其成球性。上述步骤中在冷渣机内部利用软化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上述步骤中从冷渣机出来换热后的软化水经换热器与送往除氧器的脱盐水进行换热,经除氧器进一步加热后用于锅炉给水。所述的冷渣机为多管式圆筒冷却机。所述的增湿机为圆筒增湿机。上述步骤中输送到渣中间仓是通过链式刮板机输送到渣中间仓。上述步骤中增湿到含水量质量10 14%以后再由皮带输送至烧渣料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热烧渣含有大量热量,而且含水极低,表面活性差,导致运输和使用困难,浪费大量热能,易产生大量粉尘;热渣表面活性低、成球性差。本专利技术通过开发开发回收热渣热量(冷却)与增湿相结合的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备,将热渣冷却增湿与充分回收这部分热量有机结合,达到节能创效、改善烧渣的成球性,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管式圆筒冷却机与圆筒增湿机配合使用,充分利用了渣的热量,保证了烧渣排出与输送的畅通。通过多管式冷却机将热量转移到冷却水上,再经换热器与脱盐水进行换热,给锅炉给水用脱盐水预热,使烧渣所带走的热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多管式冷却机出来的烧渣与另外两路烧渣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冷渣方式,同时也达到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圆筒增湿机内添加水,增加烧渣含水量和表面活性,改善烧渣成球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进入多管式圆筒冷却机的热烧渣的热渣温度由进口的750-900°C降低到出口时的 200°C。冷却软化水进口温度为30-33°C,出口温度可以达到75-77°C。经过换热器后脱盐水进口温度为30°C,出口脱盐水温度为70-75°C,换热量达到4. 70X 109J。经过圆筒增湿机后,烧渣温度进一步下降到70-80°C,水分由干渣上升到含水量质量14 17%。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管式圆筒冷却机与圆筒增湿机的配套使用,充分利用了热量,保证了烧渣排出与输送的畅通,烧渣湿度增大,成球性得到改善,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改善烧渣性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排渣系统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热渣冷却增湿工艺流程见图1,沸腾炉排出的热烧渣进入到多管式圆筒冷却机,在冷却机内部利用软化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使烧渣温度降到200°C以下,再通过链式刮板机输送到渣中间仓,在渣中间仓处来自沸腾炉、余热锅炉、旋风收尘的烧渣进行汇合,汇合后的烧渣从渣中间仓底部出来,进入圆筒增湿机进行加水增湿并进一步冷却降温,增湿含水量质量14 17%,降温到70-80°C以后再由皮带输送至烧渣料库,进一步使烧渣表面被水分均勻润湿,从而改善其成球性。从冷渣机出来换热后的软化水经换热器与送往除氧器的脱盐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脱盐水温度约为75°C,经除氧器进一步加热后可用于锅炉给水。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设备结构及性能设计的多管式圆筒冷却机正常排出烧渣量为15t/h,其工艺条件及要求如表1和表2所示表1多管式圆筒冷却机工艺条件物料温度750 850物料容重1. 5 1. 8t/m3(堆);3. 5 3. 7t/m3(真)物料粒度平均150um物料特性干粉物料,不粘结 表2多管式圆筒冷却机工艺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沸腾炉排出的热烧渣进入到冷渣机,在冷渣机内部利用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使烧渣温度降到200°C以下,再输送到渣中间仓,在渣中间仓处来自沸腾炉、余热锅炉、旋风收尘的烧渣进行汇合,汇合后的烧渣从渣中间仓出来进入圆筒增湿机进行加水增湿并进一步冷却降温,增湿到含水量质量14 17%以后再输送至烧渣料库,进一步使烧渣表面被水分均勻润湿,从而改善其成球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上述步骤中从冷渣机出来换热后的水经换热器与送往除氧器的脱盐水进行换热,经除氧器进一步加热后用于锅炉给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上述步骤中在冷渣机内部利用软化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冷渣机为多管式圆筒冷却机。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增湿机为圆筒增湿机。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上述步骤中输送到渣中间仓是通过链式刮板机输送到渣中间仓。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上述步骤中增湿到含水量质量14 17%以后再由皮带输送至烧渣料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沸腾炉排出的热烧渣进入到冷渣机,在冷渣机内部利用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使烧渣温度降到200℃以下,再输送到渣中间仓,在渣中间仓处来自沸腾炉、余热锅炉、旋风收尘的烧渣进行汇合,汇合后的烧渣从渣中间仓出来进入圆筒增湿机进行加水增湿并进一步冷却降温,增湿到含水量质量10~14%以后再输送至烧渣料库,进一步使烧渣表面被水分均匀润湿,从而改善其成球性。文档编号C22B1/14GK102230076SQ20111017925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何西民, 徐五七, 徐光泽, 徐文星, 朱德庆, 李启厚, 李正贤, 潘建, 许岩松, 钱建成 申请人:中南大学,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烧渣余热与烧渣增湿一体化强化成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沸腾炉排出的热烧渣进入到冷渣机,在冷渣机内部利用水与热渣之间的热交换,使烧渣温度降到200℃以下,再输送到渣中间仓,在渣中间仓处来自沸腾炉、余热锅炉、旋风收尘的烧渣进行汇合,汇合后的烧渣从渣中间仓出来进入圆筒增湿机进行加水增湿并进一步冷却降温,增湿到含水量质量14~17%以后再输送至烧渣料库,进一步使烧渣表面被水分均匀润湿,从而改善其成球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李启厚,徐光泽,朱德庆,钱建成,徐五七,徐文星,何西民,李正贤,许岩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冠冶化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