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烟叶烘烤调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换热芯、回收箱、排水管、百叶窗、进风门、电动执行器等组成。换热芯置于回收箱内左或右侧,排水管安装于回收箱底部,进风门装于回收箱的右或左侧,电动执行器安装于回收箱底部。本装置通过回收烟叶烘烤过程中所排出的大量湿热蒸汽的余热,并通过高效的热转换技术将回收的余热热能用来加热排湿时需吸入的常温空气,提高吸入空气的温度,从而降低烟叶烘烤过程的煤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烤房烟叶烘烤中使用的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适用于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排湿过程中,对湿热蒸汽的热能回收利用的装置,属烟叶烘烤调制
技术介绍
为适应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使用了新型密集烤房。并于2009年下发了《密集烤房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版》[国烟办综(2009)418号],统一了全国密集烤房的建造标准,以及密集烤房所用设备标准。几年来,在 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倡导与推动下,全国密集烤房的建设发展速度极快。截止2011年底全国约有40余万座密集烤房建成并投入使用。烟叶烘烤的工艺特点,是使烟叶处于一个温度持续、缓慢、不断升高(最高68°C左右),而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烤房中,当烤房内温度逐步提高时,烟叶内水份开始不断蒸发,导致烤房内湿度不断增大,当湿度达到烘烤工艺所要求控制的湿度时,需及时迅速地排除烤房内的湿热蒸汽,否则将导致烟叶烤坏。通过持续不断的升温和排湿最终将烟叶全部烘干。整个烘烤过程约需140-180小时。密集烤房的排湿方式是采用常温常湿的空气在风机作用下经与供热设备热交换升温后进入烤房,与烤房内的高温高湿蒸汽进行置换,湿热蒸汽从烤房排湿口处排出,从而达到降低烤房内湿度的目的。在排湿过程中,烤房内温度远高于常温下的空气温度,为确保排湿过程烤房内温度不下降(烘烤工艺要求),往往需加大供热设备的供热量(大量加煤,助燃风机连续工作),使得常温空气经与供热设备热交换后,能迅速升温,从而实现“稳温排湿”或“升温排湿”的烘烤工艺。另一方面,烤房所排出的湿热蒸汽携带了大量的热能,据有关权威专家分析,烤房排湿时,所排出的湿热蒸汽造成的热量损失约占烟叶烘烤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总热量的40% -70%。回收密集烤房排湿出的高温湿热蒸汽,对其热能进行吸收、并利用其对排湿时所进的常温空气进行热交换加热,使所进的常温空气在与供热设备热交换前就能利用排湿余热将温度提高,降低其与供热设备热交换时,对供热设备的热量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煤耗、电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实现充分回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过程中所排出的湿热蒸汽的余热,通过高效的热转换技术利用回收的余热热能来加热排湿时吸入的常温空气。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列结构实现的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换热芯(I)、回收箱(2)、排水管(3)、百叶窗(4)、进风门(5)、电动执行器(6)组成,换热芯(I)置于回收箱(2)内左侧或右侧,排水管(3)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进风门(5)装于回收箱(2)的右侧或左侧,电动执行器(6)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百叶窗⑷装于回收箱(2)的前面和/或顶面,由换热芯(I)、回收箱(2)、百叶窗(4)与进风门(5)四个部件共同组成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内循环风道,排湿蒸汽在内循环风道内做循环,使得蒸汽热量再利用率得以提高。所述的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是安装于密集烤房左右两侧的烤房排湿口处,并与风机房左右两侧直接相连,对排湿余热直接回收利用且减少余热回收与利用的过程损失。换热芯(I)采用铝箔片分层制作而成,层与层间距4mm-5mm,冷、热气流正交流动且互相不混合,在流动过程中以铝箔片做为传热媒体完成热交换,具有热交换面积大,热能利用率高的特性。所述的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设有能够自动调节开度的进风门(5),能按烘烤工艺要求对进风量自动调节,从而自动控制了排湿量。所述的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在回收箱(2)的底部设有排水管(3),使得在蒸汽在本装置做内循环时,放热后的冷凝水能够自动排出。本技术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安装于密集烤房左右两侧的排湿口处。当烟叶烘烤处于非排湿状态时,冷风进风门(5)关闭,在本装置内形成循环“通道”并参与烤房热气流的内循环,使得换热铝箔板保持着与烤房内热气流相同的温度,有利于排湿开始时能迅速提高进入烤房内的常温空气的温度。当烤房内的湿度达到烘烤工艺所允许的湿度时,开始排湿。进风门(5)在电动执行器(6)的作用下自动逐级打开,烤房内湿热蒸汽沿烤房轴线方向连续排出,流经本装置内换热芯(I)经与铝箔板充分热交换后放热,尾汽吹开百叶窗(4)排入大气。而常温空气沿烤房水平垂线方向,通过进风门流入换热芯(I),经与铝箔板充分热交换(吸热),温度迅速提高后流入烤房。从而完成对湿热蒸汽的余热回收利用并用此余热再加热进入烤房的常温空气的再利用过程,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湿热蒸汽经热交换后产生的冷凝水沿本装置底部的排水管自动放出。本技术密集烤房排湿余热的回收与再利用装置通过回收烟叶烘烤过程中所排出的大量湿热蒸汽的余热,并通过高效的热转换技术将回收的余热热能用来加热排湿时需吸入的常温空气,提高吸入空气的温度,从而降低烟叶烘烤过程的煤耗。附图说明图I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的另一个面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装置的左视图。图5为本装置的右视图。图6为本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本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8为本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标号1_换热芯、2-回收箱、3-排水管、4-百叶窗、5-进风门、6-电动执行器、7-风机室、8-烤烟装烟室。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至图6的结构形式制造,其中换热芯I采用铝合金箔板按普通空调叶片制作,回收箱2采用Imm冷轧钢板冷压折弯按图制作,并局部设置加强筋,百叶窗4采用铝合金薄板按图制造并加铝合金边框,进风门5由Imm厚冷轧钢板按图制造,电动执行器6采用角行程电动执行器并与专利技术者自行研制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控制器”配套使用。参照图7与图8方式进行密集烤房现场安装,安装时应注意与烤房各结合面应做密封处理,确保最大限度回收与再利用排湿余热。本技术的换热芯)采用铝合金箔片分层制作而成,层与层间距4mm-5mm。冷、热气流正交流动且互相不混合,在流动过程中,以各层铝合金箔片为传热媒体进行热交换,具有热交换面积大,余热热能利用率高的特性。其特征在于·I、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换热芯(I)、回收箱(2)、排水管(3)、百叶窗⑷、进风门(5)、电动执行器(6)等组成。换热芯(I)置于回收箱(2)内左或右侧,排水管(3)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进风门(5)装于回收箱(2)的右或左侧,电动执行器(6)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百叶窗(4)装于回收箱(2)的前面或顶面,或者前面和顶面都装;2、由上述换热芯(I)、回收箱(2)、百叶窗(4)、进风门(5)等四个部件的相互位置,构成本装置的内循环风道,排湿蒸汽在内循环风道内做循环,使得蒸汽热量再利用率得以提闻;3、该装置是安装于密集烤房左右两侧的烤房排湿口处且与风机室左、右两侧直接相连,对排湿余热的直接回收与再利用过程中的余热损失最小;4、换热芯(I)采用铝箔片分层制作而成,层与层间距4mm-5mm,冷、热气流正交流动且互相不混合,在流动过程中完成热交换。具有热交换面积大热能利用率高的特性;5、设有能够根据烘烤工艺要求自动调节开度的进风门(5),对排湿进风量自动调节,从而自动控制排湿量;6、在回收箱(2)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使得在蒸汽在本装置做内循环时,放热后的冷凝水能够自动排出。本技术设有能够根据烘烤工艺自动调节开度的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换热芯(1)、回收箱(2)、排水管(3)、百叶窗(4)、进风门(5)、电动执行器(6)组成,换热芯(1)置于回收箱(2)内左侧或右侧,排水管(3)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进风门(5)装于回收箱(2)的右侧或左侧,电动执行器(6)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百叶窗(4)装于回收箱(2)的前面和/或顶面,由换热芯(1)、回收箱(2)、百叶窗(4)与进风门(5)四个部件共同组成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内循环风道,排湿蒸汽在内循环风道内做循环,使得蒸汽热量再利用率得以提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换热芯(I)、回收箱⑵、排水管⑶、百叶窗⑷、进风门(5)、电动执行器(6)组成,换热芯⑴置于回收箱(2)内左侧或右侧,排水管(3)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进风门(5)装于回收箱(2)的右侧或左侧,电动执行器(6)安装于回收箱(2)底部,百叶窗(4)装于回收箱(2)的前面和/或顶面,由换热芯(I)、回收箱(2)、百叶窗⑷与进风门(5)四个部件共同组成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内循环风道,排湿蒸汽在内循环风道内做循环,使得蒸汽热量再利用率得以提闻。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湿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是安装于密集烤房左右两侧的烤房排湿口处,并与风机房左右两侧直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明,徐鸿飞,李宏光,王春林,李亚铭,任洪波,李洪波,叶云明,崔勇军,张维坤,瞿玉芬,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七五零高新技术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O试验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