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6796791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的说是中药雷公藤单体成分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采用透皮给药途径治疗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癌及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含下列组分及重量份数比:雷公藤红素1份;混合脂质5~100份,其中混合脂质由固体脂质单甘脂和液体脂质辛酸/癸酸甘油酯按1∶0.1~10∶1重量比组成;磷脂0.5~10份;泊洛沙姆-1880.1~15份;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0.5~10份。将雷公藤红素制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后,采用半固体或液体剂型的形式透皮给药,可提高雷公藤红素的生物利用度,降低雷公藤红素的毒性反应,对提高雷公藤红素的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的说是将中药雷公藤的三萜类单体成分雷公藤红素制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所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采用透皮给药途径治疗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癌及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是从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erygiumWilfordii Hook f.)中分离提纯得到的五环三萜醌结构的化合物。分子式=C29H38O4,分子ο量450. 61,CAS 号34157-83-0,结构式^HO雷公藤红素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亚砜、氯仿、丙酮和乙醚。具有较强的抑制免疫反应、抗炎及抗癌作用,可以用于多种自体免疫、慢性炎症疾病及癌症治疗,包括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皮肤癌、乳腺癌、全身性红斑狼疮及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虽然雷公藤红素抑制免疫反应、抗炎症及抗癌的作用较好,但雷公藤红素不溶于水,口服胃肠道吸收较差, 加之雷公藤红素毒性较大,口服会产生全身性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胃肠道存在刺激作用、甚至出现严重的肠道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产生损害;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等。且口服制剂存在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低。采用经皮给药方式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避免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口服给药后产生的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其次,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此外,可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减少耐药性,对降低药物尤其是有毒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 lipid carriers, NLC)是将固体脂质和空间上不相容的液体脂质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制备得到的纳米粒给药载体。通过形成一些含纳米隔室的脂质骨架,提高药物载药量,避免储存过程中药物被排挤,与传统载体系统(如脂质体、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相比,其具有更高的载药能力及降低储藏过程包封药物泄漏的优点。研究发现将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于经皮给药,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纳米级颗粒能提高角质层的水合程度,促进药物透过;具有缓释作用;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并极大地降低药物因口服产生的毒性。将雷公藤红素制备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采用经皮给药的方式,可有效抑制由银屑病而导致的皮肤炎症及过增生等现象、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反应、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可降低雷公藤红素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其在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癌及乳腺癌方面的治疗优势,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目前未见具有采用经皮给药方式治疗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癌及乳腺癌作用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所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癌及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针对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含下列组分及重量份数比雷公藤红素1 混合脂质5 100其中混合脂质由固体脂质单甘脂和液体脂质辛酸/癸酸甘油酯按1 0. 1 10 1重量比组成磷脂0.5 10泊洛沙姆-1880. 1 15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 0. 5 10。所述的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一定量的混合脂质材料,先将单甘脂加热熔化,然后加入辛酸/癸酸甘油酯、磷脂、TPGS和雷公藤红素, 充分溶解后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将熔融液分散到相同温度的含(w/v)泊洛沙姆-188的水相中得到初乳,将此初乳通过高压乳勻机乳化,再在低温水相(0_2°C)中冷却固化,即可得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所述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制剂可以采用半固体或液体剂型的形式,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喷雾剂。制剂通常包括常规的药物学载体或赋形剂,并可以另外包括其他药剂、载体或佐剂。所述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制备采用透皮给药途径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制备采用透皮给药途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制备采用透皮给药途径治疗皮肤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制备采用透皮给药途径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透射电镜观察载药纳米粒呈圆形, 形态规整(详见附图1),平均粒径在95 150nm之间,电位值反映了粒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力,-20mv -50mv较好(详见附图2、3),冷冻干燥后复溶,粒径、电位几乎无变化,冻干后可长期保存。本专利技术因采用新型辅料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可将纳米粒包封率提高至 89-98%,载药量提高至8. 2-12%。经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查,雷公藤红素在175. 7°C 以及211. 4°C有吸热峰,制成物理混合物后,其175. 7°C的吸热峰消失,仅存211. 4°C的吸热峰,而在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其吸热峰完全消失(详见附图4)。通过A、B、C 三条曲线对比,可以看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辅料及雷公藤红素的存在形式均发生变化, 形成了无定形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可以提高脂质的载药量,避免脂质重结晶,并保持α 构型,药物不易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泄露。附图说明图1为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透射电镜照片图2为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电位测定结果图3为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测定结果图4为DSC图谱有益效果1、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与传统载体系统(如脂质体、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相比具有更高的载药能力及降低储藏过程包封药物泄漏的优势。将雷公藤红素制备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采用经皮给药的方式,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避免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雷公藤红素口服后产生的全身性毒副反应;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其次,由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好,与角质层的水合程度高,可以降低雷公藤红素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并促进雷公藤红素透过。此外,采用经皮给药方式可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减少耐药性。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有效抑制由银屑病而导致的皮肤炎症及过增生等现象、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反应、抑制癌细胞增殖,其在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癌及乳腺癌方面的治疗优势,将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2、本专利技术采用新型辅料TPGS与磷脂作为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磷脂具有乳化能力而TPGS兼具乳化及抗氧化能力于一身,两者合用并将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得固液脂质乳化完全,又不至于乳化过度而在体系中形成脂质囊泡,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均勻,稳定性高,纳米粒包封率可达89-98 %,载药量可提高至 8. 2-12%,显著提高药物溶解度,改善吸收,具有较强的皮肤靶向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可弥补现有雷公藤红素制剂剂型不足的缺陷,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例的任何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含下列组分及重量份数比:雷公藤红素    1混合脂质      5~100其中混合脂质由固体脂质单甘脂和液体脂质辛酸/癸酸甘油酯按1∶0.1~10∶1重量比组成磷脂0.5~10泊洛沙姆-188                   0.1~15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  0.5~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张振海周蕾吴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