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纵阀,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电液控制操纵阀。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变速阀实际工作中功能不够用,没有四驱控制油路,电磁阀的电路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后容易产生乱档,在变速箱挂空档时,变速操纵阀主油压仍处于工作压力状态,节能效果差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上设有压力控制装置、档位控制装置、四驱控制装置,其间通过主油路(2)连通,其中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机构与蓄能缓冲机构,阀体的底面设进油口(3)、连接变矩器的减压回油口(4)、A工作油口(5)、B工作油口(6)与回油腔(7)。(*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操纵阀,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电液控制操纵阀。
技术介绍
目前装载机基本上使用二前一倒的三档机液控制变速操纵阀,这种变速操纵阀虽经过电液控制装置等多项技术改良,但满足不了当前国内外市场工程机械,筑建机械,挖掘机械,特别是轮式挖掘装载机等,新型工程机械发展的需要。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液变速阀(授权公告号CN2559818Y),其包括有电磁阀,阀体右边有三个阀孔中分别有一个电磁阀, 阀体的左上方的阀孔中装有调压弹簧,调压垫片,减压阀芯和调整垫片,通过螺塞安装在阀孔中滑阀上设有稳定油路压力的节流小孔,但这种变速阀实际工作中功能不够用,没有四驱控制油路;电磁阀的电路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后容易产生乱档,在变速箱挂空档时,变速操纵阀主油压仍处于工作压力状态,节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液控制操纵阀,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变速阀实际工作中功能不够用,没有四驱控制油路,电磁阀的电路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后容易产生乱档,在变速箱挂空档时,变速操纵阀主油压仍处于工作压力状态,节能效果差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液控制操纵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上设有压力控制装置、档位控制装置、四驱控制装置,其间通过主油路连通,其中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机构与蓄能缓冲机构,阀体的底面设进油口、连接变矩器的减压回油口、A工作油口、B 工作油口与回油腔。压力控制机构的压力控制阀将变速操纵阀主油压设定1.2-1. 55Mpa, 主油压可根据变速箱的要求调整设定范围,蓄能缓冲机构控制变速阀换档时的压力缓冲, 达到平稳换档。档位控制装置设空档、A档、B档三个工作档位,电磁阀杆与换档阀杆连接,2 个电磁线圈套装在螺纹插装式电磁阀的电磁阀杆上,两个电磁线圈分别控制换档阀杆A档和B档,当2个电磁线圈同时关闭,换档阀杆处于空挡时,变速操纵阀的主油压为OMpa,这时变速驱动油泵处于空载状态,变速换档系统油路也处于低压状态下循环,这样就达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空挡时换档系统油路在低压状态下运行,使油路系统内循环的液压油温有效降低,延长了变速阀橡胶密封件的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包括内部的第一限位卡簧,第一限位卡簧右侧装限位套,限位套右侧装第二限位卡簧,第二限位卡簧右侧装控制活塞,限位套和控制活塞之间装减压弹簧,控制活塞右侧装第三限位卡簧限位固定,第三限位卡簧右侧阀孔上有第一 0 型圈和第一螺塞封油固定,在控制活塞与第一螺塞之间的阀体底面设进油口,在控制活塞对应位置的阀体底部设减压回油口,在阀体正面回油口的对应位置设变矩器测压油口。工作时油泵的压力油输入变速操纵阀进油口,在进油腔与螺塞之间形成高压推动控制活塞左移,这时的进油口与减压回油口连通,一部分压力油通过减压回油口进入变矩器工作,减压回油口的压力0. 3-0. 5Mpa,能满足要求,减压弹簧将主油压设定在1. 2-1. 55Mpa,可按照不同变速箱要求设定压力范围,并通过控制活塞中心的主油孔进入缓冲结构等工作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蓄能缓冲机构包括设在阀体内部的第一限位卡簧左侧安装内向活塞,内向活塞左侧装的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内串装第二缓冲弹簧,内向活塞左侧的,第二缓冲弹簧内串装限位块,在第二缓冲弹簧内限位块左侧装第三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左侧套装蓄能外向活塞,蓄能外向活塞装在前盖的活塞孔内,前盖右侧设第一密封纸垫,第一密封纸垫右侧设隔板,隔板右侧设第二密封纸垫与阀体连接,前盖由第一螺钉、第二密封垫片固定在阀体上,内向活塞对应位置的阀体底部设缓冲回油口,阀体水平方向内向活塞下方设单向阀油路,在单向阀油路与主油路连接的上方阀体正面设主油路测压油口,单向阀腔底设单向阀弹簧,单向阀弹簧顶住单向阀钢球,钢球顶在隔板上的单向阀孔口,前盖上设连通单向阀与蓄能外向活塞之间的外向活塞油路,隔板的单向阀孔口旁边设节流孔。当换档阀孔阀杆处于空档时换档阀杆处的主油路与回油口连通,单向阀打开,蓄能外向活塞恢复到按装时位置,这时的主油压为OMpa。当换档阀杆处于工作状态时,换档阀杆回油口关闭,主油压开始升压,为了克服换档时压力瞬间冲击,内向活塞左移露出回油口卸压。当换档阀杆处于工作档位状态时,这时的单向阀关闭,主油路的部分压力油通过节流孔进入蓄能外向活塞左端,在前盖与蓄能外向活塞之间形成高压推动蓄能外向活塞右移,压缩弹簧带动内向活塞右移紧靠第一限位卡簧,关闭内向活塞处的回油口,使主油压上升到设定的1.2-1.5Mpa,升压时间1. 0-1. 6S,从而消除了变速操纵阀换档时的瞬间冲击,达到了变速箱平稳换档,延长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改善了操作的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档位控制装置包括设在阀体内部的换档阀杆,换档阀杆右端轴头上套装第一限位垫片,第一限位垫片右外侧装第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外侧的阀孔由第二 0型圈和第二螺塞封油固定,换档阀杆左端轴头上装第二限位垫片,第二限位垫片左侧装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外侧阀孔上装有螺纹插装式电磁阀,螺纹插装式电磁阀上设有A电磁线圈与B电磁线圈,螺纹插装式电磁阀的电磁阀杆与阀体连接端面装有第三0 型圈,螺纹插装式电磁阀的连接轴与换向阀杆左端套接,阀体底面设A工作油口、B工作油口,在阀体正面A、B工作油口的对应部位设A测压油口和B测压油口。开启A电磁线圈,电磁阀连接轴拉动换档阀杆左移连通A档油路;关闭A电磁线圈,第二复位弹簧推动换档阀杆右移复位至中立位置。开启B电磁线圈,电磁阀连接轴推动换档阀杆右移连通B档油路,关闭B电磁线圈,第一复位弹簧推动换档阀杆左移复位至中立位置。由A电磁线圈和B电磁线圈的开、闭来完成变速箱的前进,倒退换档。由于换档阀杆处于中立位置时,主油路与回油腔连通,这时在变速箱空档时,变速阀的主油压OMpa,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并延长变速阀、密封件及油泵、变速箱零件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四驱控制装置包括设在阀体内部的螺纹插入式的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三通电磁阀的阀杆上套装C电磁线圈,并有锁紧螺母锁紧,二位三通电磁阀与阀体连接端面设有第四0型圈密封,主油路连通电磁阀进油口,在阀体正面,二位三通电磁阀对应上方设有连接四驱控制装置的四驱工作油口,在阀体下面电磁阀水平方向的工艺油口有第二密封垫片和第二螺钉密封固定。当换档机构工作状态时(前进档或倒退档开启时),开启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三通电磁阀电磁阀工作油口的压力与主油压一致。当换档机构空档状态时,开启或关闭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三通电磁阀工作油口的压力为零。在换档机构工作状态时,开启二位三通电磁阀主油压有个迅速减压、升压的过程,从设定主油压减至 0.5 Mpa后又迅速升到设定压力。由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拖桥的工作状态。 四驱动控制装置可设计与电液控制操纵阀主阀体分体式设计,电液控制操纵阀主油路通过过渡板进入四驱电磁阀。作为优选操纵阀的进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设计在阀体底部,可根据不同变速箱的设计需要用油路过度板连接,阀体与油路过渡板之间用密封纸垫阻断渗油。因此,本技术的操纵阀在具备变速箱前进、倒退档位、油路控制外,还具有四驱控制,通过变速箱齿轮机构设计,可控制4个前进档,4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电液控制操纵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上设有压力控制装置、档位控制装置、四驱控制装置,其间通过主油路(2)连通,其中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机构与蓄能缓冲机构,阀体的底面设进油口(3)、连接变矩器的减压回油口(4)、A工作油口(5)、B工作油口(6)与回油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椒,吴戈,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叉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