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支撑装置、车辆座椅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5751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支撑装置、车辆座椅和车辆。该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包括座椅固定组件、车体固定组件、弹性支撑件。该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作为所述支撑装置。该车辆,包括车体和车辆座椅,车辆座椅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车辆座椅通过车体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车辆座椅和车辆,优化了座椅支撑结构,改善了座椅的减振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支撑装置、车辆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中,包括火车、公交车、地铁列车、各种汽车等车辆,在车辆的车体中设置有座椅,用于满足乘坐的需要。通常是将座椅通过支撑装置安装于车辆车体的地板上,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座椅支承装置通常采用刚性联接方式,如图1所示,该车辆座椅支承装置包括支撑部件211,支撑部件211通常是采用空心钢管制成,在空心钢管上焊接安装角码,再通过螺栓和安装角码将支撑部件211上端与座椅本体301底部固定连接,支撑部件211的下端可以通过螺栓与车体地板302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遇到地面或者轨道存在较大的不平度的情况时,车辆的车体会产生上下振动,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运行的情况下车体的振动会更加明显,尽管各种车辆车体的内部结构中都采用了一定的缓冲和减振结构,但是这些缓冲和减振结构是安装在车体上的,一般的只对车体有一定的缓冲和减震作用,而且这种缓冲和减震作用是有限的,仍会对车体产生较大的冲击,而造成车体中座椅的上下振动,使乘坐人感到不舒服,当这种振动严重时,甚至会对乘坐人造成伤害。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中采用的刚性联接方式,无法消除车辆的车体振动对乘坐人带来的不舒适感和在极端情况下因车体振动对乘坐人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支撑装置、车辆座椅和车辆,以优化座椅支撑结构, 改善座椅的减振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包括座椅固定组件,所述座椅固定组件包括座椅固定板和上导筒,所述上导筒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座椅固定板的下部,所述座椅固定板用于与座椅本体固定;车体固定组件,所述车体固定组件包括车体固定板和下导筒,所述下导筒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车体固定板的上部,所述车体固定板用于与车体地板固定,所述下导筒滑动嵌设在所述上导筒的内部;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下导筒的上端面抵触,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上端穿过所述上导筒与所述座椅固定板的下部抵触。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还包括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下导筒的上端面之间。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橡胶垫的两侧分别通过钢夹板与所述弹性支撑件和下导筒接触。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还包括防拔弹性件,所述防拔弹性件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下导筒的侧壁上,所述防拔弹性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上导筒的下端。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下导筒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上导筒下端向内设置有翻边,所述防拔弹性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凸起和翻边上。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还包括塑性缓冲板,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上端和所述座椅固定板的下部之间。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塑性缓冲板为多孔铝板复合压块。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塑性缓冲板两侧分别通过钢夹板与所述弹性支撑件和座椅固定板接触。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还包括尼龙内套,贴附在所述上导筒的内壁上,所述下导筒与所述尼龙内套之间为间隙配合。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还包括尼龙导套,所述尼龙导套贴附在上导筒下端与下导筒外壁的接触处,所述下导筒与尼龙导套之间为间隙配合。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座椅固定板中形成有滑槽腔体,所述滑槽腔体中嵌设有滑块;所述上导筒的上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外缘板;所述滑块、座椅固定板和外缘板通过螺栓和螺母相互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车体固定板上穿设有用于连接车体地板的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车体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和平垫片,所述车体固定板的下部还设置有插入车体地板进行固定的定位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支撑装置,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作为所述支撑装置,所述座椅本体固定在所述座椅固定组件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通过车体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车辆座椅和车辆,优化了座椅支撑结构,改善了座椅的减振性能,提高乘坐车辆时乘坐人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局部部附图标记图3为放大的结构示意图<1-上导筒; 101-座椅固定板 2-下导筒; 201-车体固定板; 3-定位销; 401-第一螺栓;402-第二螺栓; 5-平垫片; 6-弹性垫圈; 7-尼龙导套; 8-防拔弹性件; 9-橡胶垫;11-弹性支撑件; 12-塑形缓冲板; 13-滑块;14-螺母; 17-尼龙内套; 18-滑槽腔体; 19-外援板; 111-第一钢板夹 112-第二钢板夹113-第三钢板夹; 114-第四钢板夹 121-凸起;122-翻边;211-支撑部件;301-座椅本体;302-车体地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包括座椅固定组件、车体固定组件和弹性支撑件。座椅固定组件具体的包括座椅固定板和上导筒。座椅固定板用于与座椅本体固定,通过该座椅固定板将座椅支撑装置固定在座椅上;上导筒的上端固定在座椅固定板的下部。车体固定组件具体的包括车体固定板和下导筒。车体固定板用于与车体地板固定,通过该车体固定板将座椅支撑装置固定在车体地板上;下导筒的下端固定在车体固定板的上部,下导筒滑动嵌设在上导筒的内部。弹性支撑件设置在上导筒的内部,并位于座椅固定板的下部。弹性支撑件的下端与下导筒的上端面抵触,弹性支撑件的上端穿过上导筒与座椅固定板的下部抵触。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承装置,通过座椅固定板与车体固定板将座椅固定连接在车辆的车体地板上;通过弹性支撑件实现上导筒与下导筒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弹性支撑件的弹性力方向为竖直方向,该弹性支撑件给座椅提供竖直方向的缓冲力,当车体产生振动时,通过弹性支撑件的变形使上导筒与下导筒相对滑动,实现座椅与车体地板之间的柔性连接,减缓了因车体振动而对乘坐人产生的冲击作用,提高了乘坐人乘坐车辆时的舒适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下面将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局部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包括座椅固定组件、车体固定组件和弹性支撑件。具体地是,座椅固定组件包括座椅固定板101和上导筒1,上导筒1的上端固定在座椅固定板101的下部,座椅固定板101用于与座椅本体301固定。车体固定组件包括车体固定板201和下导筒2,车体固定板201用于与车体地板302固定,下导筒2的下端固定在车体固定板201的上部,下导筒2滑动嵌设在上导筒1的内部。将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固定组件,所述座椅固定组件包括座椅固定板和上导筒,所述上导筒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座椅固定板的下部,所述座椅固定板用于与座椅本体固定;车体固定组件,所述车体固定组件包括车体固定板和下导筒,所述下导筒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车体固定板的上部,所述车体固定板用于与车体地板固定,所述下导筒滑动嵌设在所述上导筒的内部;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下导筒的上端面抵触,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上端穿过所述上导筒与所述座椅固定板的下部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