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管件起箍的模具、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051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管件起箍的模具、装置和方法。该模具包括一端具有扇形凸缘和切削部的圆柱体的凸模和具有对应于所述凸模中的扇形凸缘的环形凹槽的凹模。该装置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并且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凹模连接到冲床滑块的上模板和用于将所述凸模连接到冲床工作台的下模板,其中所述凹模和所述凸模在竖直方向上对准。该方法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并且还包括:将待起箍管件的一端套置在凸模上;冲床滑块下行达到下死点,凹模和凸模挤压待起箍的管件,完成管件一端局部起箍;冲床滑块上行,将管件旋转一定角度;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管件一端的起箍过程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更特别地涉及用于使小直端、小内腔、立体空间管件两端起箍的模具、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许多实际的工业过程中常常需要生产大批量的小直端、小内腔、立体空间管件。 为确保管件的空间尺寸精度,必须在管件成形后才可在小直端处起箍。目前管件起箍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采用铜焊、压线机、组合机床等方法。但是它们要么存在适用范围窄,不能用于立体管件和厚壁管成型,要么成本较高,有些还存在质量缺陷,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例如铜焊起箍的方法需要将制作好的两个圆环铜焊在管子的两端合适位置后进行修磨,确保焊箍高度、宽度及美观性,采用此工艺费工费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浪费材料多,同时修磨时操作者的安全也难以保证。此外,还可以采用类似组合机床的起箍专机,但是其生产成本高,并且仅仅适合于对直管件进行起箍,而不适用于对小直端、小内腔、立体空间管件进行起箍。目前已有的起箍方法均存在上述各种各样的缺陷,不能满足生产大批量的小直端、小内腔、立体空间管件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简易高效的方法以解决管件特别是小直端、小内腔、立体空间管件两端起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管件起箍的模具,包括凸模,为一端具有扇形凸缘和切削部的圆柱体;凹模,具有对应于所述凸模中的扇形凸缘的环形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为待起箍的管件的内径,所述管件的内径大于20mm或等于2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切削部包括底切部和斜切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切削部为弧形切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凹模的型腔高度等于管件的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管件为小直端、小内腔、立体空间管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管件的壁厚为3. 5mm或小于3. 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在对所述管件采用局部加热的情况下,所述管件的壁厚为大于3. 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扇形凸缘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扇形凸缘的横截面的半径加上所述管件的壁厚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横截面的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凸模和凹模的材料为T10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其中所述管件的材料为冷20-45高X2.5-GB/ T816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管件起箍的装置,其中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并且还包括上模板,用于将所述凹模连接到冲床滑块;下模板,用于将所述凸模连接到冲床工作台,其中所述凹模和所述凸模在竖直方向上对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其中所述上模板通过压板及六角螺钉连接到所述冲床滑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其中所述下模板通过压板、内六角螺钉和垫块连接到所述冲床工作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管件起箍的方法,其中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模具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管件套置步骤,将待起箍管件的一端套置在凸模上;管件挤压步骤,冲床滑块下行达到下死点,凹模和凸模挤压待起箍的管件,完成管件一端局部起箍;管件旋转步骤,冲床滑块上行,将管件旋转一定角度;重复所述管件挤压和管件旋转步骤,直到管件一端的起箍过程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其中所述管件旋转的角度不大于1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其中管件旋转的角度为9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其中所述管件挤压步骤重复执行4次并且所述管件旋转步骤执行3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其中所述管件挤压步骤重复执行多于4次并且所述管件旋转步骤执行多于3次。附图说明参考附图作为示例而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加以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凸模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模的横截面主视图和在A-A处的横截面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凸模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管件起箍的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管件起箍的装置的侧视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件起箍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压力机上采用成型模连续旋压三次以上的成型方式实现, 设计原理是利用圆的定义的启发,即“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所以利用此原理,设计制作包括凸模6及凹模5的用于使管件起箍的模具,利用凹模5与其上套置有待起箍的管件的凸模6相匹配来使管件起箍。待加工的管件可以是小直端、小内腔、立体空间的管件。管件的内径大于20mm或等于20mm。管件的壁厚例如可以为3. 5mm或可以小于3. 5mm。在对管件采用局部加热的情况下,壁厚也可以大于3. 5mm。管件的材料例如可以为冷20-45高X2. 5-GB/T8162,或者可以为冷拔或热拔的其它材料。与模具配合使用的设备为通用冲床,一般用16吨以上的单点闭式压力机就可满足要求,模具适合壁厚在3. 5毫米以下的管件的起箍,适合内腔为20毫米以上,如内腔太小,凸模6的强度较差,不能承受起箍时的压力。在实际存在中,由于需要生产的管件的品种规格较多,所以可以只更换相应的凹模5和凸模6,以便节约生产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管件起箍的模具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凸模6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所示,凸模6为一端具有扇形凸缘61和切削部的圆柱体。扇形凸缘6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切削部包括底切部62和斜切部63。图 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凸模6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如图3所示,凸模6为一端具有扇形凸缘61和切削部的圆柱体。扇形凸缘6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切削部为弧形切部6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模具中,切削部的削去部分视工件要求进行切削。首先要保证定位要求,其次要保证上件及取件方便,但切削部的削去部分在保证放入管件及取出管件方便的情况下,越小越好以保证凸模6的强度高,同时凸模的直端还可以起到起箍之前的管头校圆的作用。此外,凸模6的切削部在圆柱体的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决定凸模6的端部台阶 65的位置。而端部台阶65的位置则是可以取决于不同的具体生产要求来径向前后调整。 凸模6的材料例如可以选择为T10A,或者其它材料。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模的横截面主视图和在A-A处的横截面侧视图。凹模 5具有对应于凸模6中的扇形凸缘61的环形凹槽51。环形凹槽5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凹模5的型腔高度尺寸要接近管件的半径,一般取管类管件的上偏差的一半作为凹模型腔的下偏差,以利于在操作过程中起到校圆作用。在凹模5制作过程中,可采用车成后铣扁等工序完成后,再用线切割剖开的方式完成,制造成本低。凹模的成型凹槽深度应大于管件的成型高度,凹模5的材料例如可以选择为T10A,或者其它材料。在管件的生产过程中,凹模5和凸模6需成对使用。扇形凸缘61的横截面的半径加上管件的壁厚应当接近于并且小于环形凹槽51的横截面的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管件起箍的装置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管件起箍的装置的主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管件起箍的装置的侧视图。其中,为清楚起见,除图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使管件起箍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为一端具有扇形凸缘和切削部的圆柱体;以及凹模,具有对应于所述凸模中的扇形凸缘的环形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欣刘建新高中夫王跃臻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