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电缆槽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976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电缆槽模板,包括底模、内模和外模,底模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模移动的限位角钢,内模为整体结构,竖直置于底模上并由限位角钢固定,外模为四块,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竖直固定于底模四周,相邻外模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模板设计为立式结构,除底模外,内外模均为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对内模脱模时间的约束小,因此缩短了内模拆除时间,减少了单套模板的循环时间,减少了模板购置套数及购置费用,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具体涉及一种制造混凝土电缆槽所用的模板。
技术介绍
电缆槽是一种用于铺设电缆的混凝土预制件,可以用于地上或地下电缆的铺设, 由于具有铺设、检修电缆方便,保护电缆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制造混凝土电缆槽的模板多采用拼装式电缆槽模板,为卧式结构,每套模 板包括外模、内模和端模,内外模采用螺栓固定于端模;模板拼装好后,浇筑混凝土经振动 台振实后拆模养护,拆模后得到的电缆槽为卧式放置,即槽口在侧面,可见拆模前内模为承 重模板;由于内模为承重模板,必须最后拆除,所以拆模顺序为端模一外模一内模(内模拆 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方允许拆除),因此内模脱模时间受混凝土强度的约束很 大,单套模板循环时间较长,耗时耗工,不利于进度控制。另外,由于此种模板采用振动台施 工,模板必须足够坚固,每套重约400Kg,造价为2750元/套,每套模板拼装至少需2名工人 配合,耗时2小时拼装,拆模需1小时,因此此种卧式模板重量大,造价高,不利于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电缆槽模板,减小混凝土强度对 内模脱模时间的约束,缩短单套模板循环时间,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技术的立式电缆槽模板,包括底模、内模和外模,底模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模 移动的限位角钢,内模为整体结构,竖直置于底模上并由限位角钢固定,外模为四块,分别 以可拆卸的方式竖直固定于底模四周,相邻外模之间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所述内模上部设置用于抽拉内模的耳环;进一步,所述底模、内模和外模的外表面均设置加劲肋;进一步,所述外模与底模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相邻外模之间采用楔块固 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模板设计为立式结构,除底模外,内外 模均为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对内模脱模时间的约束小,故拆模顺序为内模(混凝土初 凝前拆除,约2小时)一外模一底模,因此缩短了内模拆除时间,减少了单套模板的循环时 间,减少了模板购置套数及购置费用,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由于本实用 新型的立式电缆槽模板无需采用振动台施工,因此可以降低单套模板重量,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底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模固定于底模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模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底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模固定于定模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 新型装模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立式电缆槽模板,包括底模1、内 模2和外模3,底模1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模2移动的限位角钢4,内模2为整体结构,竖直置 于底模1上并由限位角钢4固定,外模3为四块,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竖直固定于底模1四 周,相邻外模3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模板为立式结构,拆模后得到的电缆槽为立式放置,槽 口在上下面,可见除底模外,内外模均为非承重模板,因此混凝土强度对内模脱模时间的约 束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2上部设置用于抽拉内模2的耳环5;设置耳环5,便于拆模 时抽拉内模2。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1、内模2和外模3的外表面均设置加劲肋;设置加劲肋,可 以增强模板强度,增加稳固性,防止模板受力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模3与底模1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相邻外模3之间采 用楔块6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装模方法为①将底模1置于平地上,②将焊接成整体的内模2 (包括电力及通信 信号共两个箱室)通过底模1上的限位角钢4予以固定,③拼装外模3,并用楔块6固定,④ 装入绑扎好的钢筋网片,并设好保护层塑料垫块。以上装模工作一名工人即可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为由一名工人向模内用铁锹两侧向中间送入混凝土,另一人 用手持式振捣棒(功率为750W,棒头直径为30mm)按混凝土振捣工艺进行捣实。拆模方法为①首先在混凝土初凝前拆除内模2,由一名工人双手抓住内模2上的 耳环5,勻力向上抽拉;具体拆模时间根据天气、气温及配合比不同而相应改变,一般2小时 左右即可,以电缆槽混凝土实体有一定强度,且内模未完全与混凝土粘结为原则;②待强度 进一步提高后,约为1小时,拆除外模3,③对电缆槽实体进行养护,达到75%强度后,可将底 模1脱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 过参照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 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电缆槽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内模(2)和外模(3),底模(1)上 设有用于限制内模(2)移动的限位角钢(4),内模(2)为整体结构,竖直置于底模(1)上并由 限位角钢(4)固定,外模(3)为四块,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竖直固定于底模(1)四周,相邻外 模(3)之间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缆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2)上部设置用于抽 拉内模(2)的耳环(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缆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内模(2)和外 模(3)的外表面均设置加劲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电缆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3) 与底模(1)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相邻外模(3)之间采用楔块(6)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电缆槽模板,包括底模、内模和外模,底模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模移动的限位角钢,内模为整体结构,竖直置于底模上并由限位角钢固定,外模为四块,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竖直固定于底模四周,相邻外模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本技术将模板设计为立式结构,除底模外,内外模均为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对内模脱模时间的约束小,因此缩短了内模拆除时间,减少了单套模板的循环时间,减少了模板购置套数及购置费用,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文档编号B28B7/26GK201872232SQ201020610930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宋移刚, 许家华 申请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电缆槽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内模(2)和外模(3),底模(1)上设有用于限制内模(2)移动的限位角钢(4),内模(2)为整体结构,竖直置于底模(1)上并由限位角钢(4)固定,外模(3)为四块,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竖直固定于底模(1)四周,相邻外模(3)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华宋移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