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管直管接头压紧装置及其压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00255 阅读:4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油管直管接头压紧装置及其压紧方法,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一个具有小端直径向下的锥形内腔的支承座;支承座内腔中对应设置有挤压模,所述挤压模包括呈环形布置的数个模瓣,模瓣整体呈锥度与支承座内腔锥度一致的锥台形;模瓣上下两端通过连接销与连接盘连接起来,连接销沿连接盘上的槽作径向滑动。所述上连接盘上端通过一个连接头固定在立式压力机的活动横梁上;所述上连接盘中心的通孔内向下设置有用于液压油管接头定位的定位头;所述模瓣整体形成的中心通孔内壁上的环形槽内设置有弹簧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在立式四柱液压压力机上实现压紧,具有压紧效果好、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加工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液压油管直管接头的压紧装置,以及采用了该装置的一种 液压油管直管接头的压紧方法。
技术介绍
液压油管是用于大型机械设备液压系统中的管道,一般包括中间的橡胶柔性油管 和两端的硬性接头。这种液压油管在制作时,需要将柔性油管与硬性接头连接在一起。现 有技术中,有采用手工挤压的方式使柔性油管与接头相连接,但存在加工不便,工作效率低 的缺陷。另外,还可以采用液压式的挤压装置进行挤压使其压紧,用这种设备生产效率高, 但是因设备价格昂贵,故成本较高。故申请人想到,如果能够设计一种用一般的液压立式压力机实现压紧的装置,既 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一般立式 压力机上用液压油管直管接头的压紧装置,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的目 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该连接压紧装置的液压油管直管接头的压紧方法,使其能 够更好地得到压紧连接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油管直管接头压紧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承座,支承 座具有一个小端直径向下的锥台形内腔;支承座内腔中对应设置有挤压模,所述挤压模包 括呈环形布置的数个模瓣,模瓣整体呈锥度与支承座内腔锥度一致的锥台形,相邻模瓣之 间具有间隙;模瓣下端设置有下连接盘,下连接盘上对应每个模瓣开有沿径向设置的下滑 槽,每个模瓣下端对应下滑槽设置有下连接销,下连接销一端固定在模瓣上,其另一端可滑 动地挂接在滑槽内;模瓣上端设置有上连接盘,上连接盘上对应每个模瓣开有沿径向设置 的上滑槽,每个模瓣上端对应上滑槽设置有上连接销,上连接销一端固定在模瓣上,其另一 端可上滑槽内滑动;所述上连接盘上端通过一个连接头连接在立式压力机的活动横梁上; 底座固定在立式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所述下连接盘、模瓣整体和上连接盘的中心部份为通 孔,所述上连接盘中心的通孔设置有用于对液压油管直管接头定位的定位头;所述模瓣整 体形成的中心通孔内壁上还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弹簧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圈为带状弹性的中间断开一个缺口的环形的具有弹性的构件,弹簧圈装于安装槽后,当模瓣向中间挤压时,弹簧圈在压力作用下缺口处的两端向 中间靠拢,当模瓣压力取消后弹簧圈可恢复原态。本压紧装置使用时,初步连接好油管的接 头插入到模瓣整体形成的通孔内并由定位头定位,再启动立式压力机使其活动横梁向下运 动将模瓣压入支承座,并迫使模瓣向内运动,从而将接头与油管压紧。其中所述模瓣的宽 度、弧度以及相邻模瓣之间的间隙可以根据具体待压紧的直管接头的大小合理设置,使挤 压接头时能够达到承受压力和密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管直管接头连接压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管 采用橡胶柔性油管,所述接头采用如下结构的接头所述接头包括螺母、卡芯和卡套,所述 螺母内孔的一端设置有内台阶,所述卡芯为一端设置有轴肩的筒状体,卡芯轴肩所在一端 卡接在螺母内孔的内台阶上,所述卡套为一端连接在卡芯上的筒状体,卡套另一端与卡芯 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柔性油管的空腔;本方法采用了上述结构的压紧装置并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柔性油管插入所述接头的卡芯和卡套之间的空腔内;b,抓住柔性油管并令直管接 头向上插入到所述压紧装置的连接盘、模瓣整体和上连接盘的中心通孔内,并定位在定位 头上;c,从下方支撑住柔性油管防止接头从定位头上脱落,并启动立式压力机使其伸缩柱 向下运动,将挤压模向下压入支承座的锥台形内腔中,迫使挤压模中的模瓣克服弹簧圈的 弹力向内移动,进而从四周向内挤压接头的卡套,使卡套产生塑性变形并将柔性油管密封 压紧在卡套和卡芯之间。压紧后,只需启动立式压力机的换向手把,使活动横梁向上移动, 模瓣在弹簧圈的作用下向外张开,取下接头即可。本方法中采用的接头结构,可以使得压紧 后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效果均更好。其中作为优化,所述柔性油管包括里层的耐油橡胶层,位于第二层的不锈钢丝编 织层,第三层的耐油橡胶层和最外层的棉线层;所述接头的卡套内壁设置有锯齿形结构,所 述直管接头的卡芯的外表具有多个环形槽结构。优化后可以使得连接效果和密封效果更 好。同时这种柔性油管自身还具备柔软性好、隔热性好和耐高温等优点,申请人已经单独申 请了专利进行保护,故不在此详述。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压紧装置,采用一个支承座内腔和模瓣外表之间的锥台形表面的 配合,将模瓣向下的运动转化为模瓣向内的运动,实现压紧。其结构简单巧妙、,压紧效果 好、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使设备扩大使用范围,投资少、加工简单、方 便、快捷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油管直管接头压紧装置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B-B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具体实施时所采用的接头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3所示(图1中双点划线表示被加工工件),一种液压油管 直管接头压紧装置,包括底座1 ;底座1上设置有支承座2,支承座2具有一个小端直径向下 的锥台形内腔;支承座2内腔中对应设置有挤压模,所述挤压模包括呈环形布置的数个模 瓣3,模瓣3整体呈锥度与支承座2内腔锥度一致的锥台形,相邻模瓣3之间具有间隙;模 瓣3下端设置有下连接盘4,下连接盘4上对应每个模瓣3开有沿径向设置的下滑槽5,每 个模瓣3下端对应下滑槽5设置有下连接销6,下连接销6 —端固定在模瓣3上其另一端可 滑动地挂接在下滑槽5内;模瓣3上端设置有上连接盘7,上连接盘7上对应每个模瓣3开 有沿径向设置的上滑槽8,每个模瓣3上端对应上滑槽8设置有上连接销9,上连接销9 一 端固定在模瓣3上其另一端可滑动地挂接在上滑槽8内;所述上连接盘7上端通过一个接 头10连接在立式压力机的活动横梁(因立式压力机和活动横梁均属于现有机构,故未在图 中示出)上;底座1固定在立式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所述下连接盘4、模瓣3整体和上连接 盘7的中心部分为通孔,所述上连接盘7中心的通孔内向下设置有用于对液压油管直管接 头定位的定位头17 ;所述模瓣整体形成的中心通孔内壁上还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 内安装有弹簧圈12 ;具体实施时,所述安装槽和弹簧圈12可以设置为上下两组,使其施力 更加平衡。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基于上述压紧装置的一种液压油管的直管接头连接压紧方法,其 中所述的液压油管需要采用柔性油管,所述接头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的接头,所述接头包 括螺母13、卡芯14和卡套15,所述螺母13内孔的一端设置有内台阶,所述卡芯14为一端 设置有轴肩的筒状体,卡芯14轴肩所在一端卡接在螺母13内孔的内台阶上,所述卡套15 为一端固定在卡芯上的筒状体,卡套15另一端与卡芯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柔性油管16的空 腔;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柔性油管16插入所述接头的卡芯14和卡套15之间的 空腔内;b,抓住柔性油管16并令直管接头向上插入到所述压紧装置的连接盘、模瓣整体和 上连接盘的中心通孔内,并定位在定位头17上;c,从下方支撑住柔性油管防止接头从定位 头17上脱落,并操纵立式压力机的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油管直管接头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具有一个小端直径向下的锥台形内腔;支承座内腔中对应设置有挤压模,所述挤压模包括呈环形布置的数个模瓣,模瓣整体呈锥度与支承座内腔锥度一致的锥台形,相邻模瓣之间具有间隙;模瓣下端设置有下连接盘,下连接盘上对应每个模瓣开有沿径向设置的下滑槽,每个模瓣下端对应下滑槽设置有下连接销,下连接销一端固定在模瓣上,其另一端可滑动地挂接在下滑槽内;模瓣上端设置有上连接盘,上连接盘上对应每个模瓣开有沿径向设置的上滑槽,每个模瓣上端对应上滑槽设置有上连接销,上连接销一端固定在模瓣上,其另一端可滑动地挂接在上滑槽内;所述上连接盘上端通过一个连接头连接在立式压力机的活动横梁上;底座固定在立式压力机的工作台上;所述下连接盘、模瓣整体和上连接盘的中心部份为通孔,所述上连接盘中心的通孔设置有用于对液压油管直管接头定位的定位头;所述模瓣整体形成的中心通孔内壁上还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弹簧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国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