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8852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包括处理室、真空泵、传热装置、热电偶、温度控制器和升降台,该传热装置由传热管安装盘、连接在该传热管安装盘周缘上方的传热罩和固定于该传热管安装盘下表面、并均匀分布的多个传热管组成。本装置能有效避免冷却或加热过程中熟食品内部各部分的温度差异,且大大缩短了熟食品冷却和加热的时间,冷却过程中食品无水分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和加热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南方人喜爱以粥、面类作为早餐,而学生或在职者每天早上都忙着吃完早餐赶去 学校或上班。但是,通常人们每天就餐时会因为食品刚煮好,太热,而不能即时进食。但有 时为了赶时间,会狼狈地吞咽早餐,热食会灼伤口腔和食道,而等食品冷却后,却往往赶不 上时间,于是,有人会饿着肚子上学或工作。这样既浪费粮食,又影响身体。在现有技术中只有对食物的单独冷却或加热的装置,并且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无 法做到食物的均勻受热或冷却的效果,及导致食物的水分损失,丧失原有的美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能有 效避免冷却或加热过程中食品内部各部分的温度差异,且大大缩短了食品冷却和加热的时 间,且冷却过程中食品无水分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包括处理室1,一个固定于该处理室1顶端外 部的真空泵3和一个固定于该处理室1内顶部的传热装置2,该传热装置2的顶端中空,外 接有气管与所述的真空泵3相连;所述的处理室1 一侧上设有热电偶4插口,以供热电偶放置;热电偶的另一端接有 温度控制器5,该温度控制器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真空泵3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处理室1底部内设有升降台6 ;所述的传热装置2由传热管安装盘沈、连接在该传热管安装盘沈周缘上方的传热 罩31和固定于该传热管安装盘沈下表面、并均勻分布的多个传热管27组成;靠近所述的传热罩(31)顶部内下方设有第二层吸水板(23),该第二层吸水板 (23)排水口与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的第一排水口 08)相对;在所述的传热罩(31) 内,该第二层吸水板的下方设有第一层吸水板(22),该第一层吸水板0 排水口与 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的第二排水口 09)相对;该第一层吸水板0 周缘和所述的第 二层吸水板周缘分别固定在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所述的第一排水口 08)与所 述的第二排水口 09)通过排水道(30)相连,该排水道(30)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 ⑴外的排水管04)相连;所述的传热管27内壁上设有螺旋凹槽,以供电热丝273放置,并通过传热胶覆盖 密封,该传热胶覆盖外粘有吸水材料272 ;所述的传热管安装盘沈上表面设有补水道,该补 水道连接所述的各传热管27管口,并汇聚于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补水口,该补水口 32 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的补水管25相连。所述的排水道30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的排水管M的接口位于所述的3第一排水口观和第二排水口四的下方,位于所述的补水口 32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 1外的补水管25的接口上方。所述的传热管安装盘沈和所述的传热罩31螺纹连接。所述的电热丝以螺旋方式布置在所述的传热管27内壁上的螺旋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利用抽真空使传热管内的吸水材料里水分蒸发吸热,从而带走食品内部的热 量,使在冷却过程中熟食品无水分损失,保持味道的鲜美。(2)由于排水道与排水管的接口位于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的下方,和位于补 水口与补水管接口的上方,使第一层吸水板和第二层吸水板收集的水分顺利排出,同时避 免了与传热管安装盘发生冲突。(3)由于采用了 二层吸水板结构,使水蒸汽被充分吸收,杜绝了水蒸气进入真空泵 损坏装置的可能性,使本装置使用寿命得到延长。(4)由于传热管数量多,且在熟食品中分布均勻,因而能有效避免冷却或加热过程 中熟食品内部各部分的温度差异,且大大缩短了食品冷却和加热的时间。(5)由于传热管安装盘采用螺纹方式与传热罩连接,方便拆卸,不仅可对传热管进 行清洗,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熟食品安装不同尺寸大小的传热管。(6)由于在传热管安装盘上表面设有补水道,该补水道连接各传热管管口,并汇聚 于传热罩内壁上补水口,并与补水管相连直通处理室外,使熟食品冷却前,水分通过补水管 均勻送到各个传热管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传热管的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 范围。请先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 见,一种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包括处理室1,一个固定于该处理室1顶端外部的 真空泵3和一个固定于该处理室1内顶部的传热装置2,该传热装置2的顶端中空,外接有 气管与所述的真空泵3相连;所述的处理室1 一侧上设有热电偶4插口,以供热电偶放置; 热电偶的另一端接有温度控制器5,该温度控制器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真空泵3的控制 端相连;所述的处理室1底部内设有升降台6。图2是图1中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见,传热装置2由传热管安装盘沈、 传热罩31和固定于该传热管安装盘沈下表面、并均勻分布的多个传热管27组成;靠近所 述的传热罩31顶部内下方设有第二层吸水板23,该第二层吸水板23排水口与所述的传热 罩31内壁上的第一排水口观相对;在所述的传热罩31内,该第二层吸水板23的下方设有 第一层吸水板22,该第一层吸水板22排水口与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的第二排水口四相对;该第一层吸水板22周缘和所述的第二层吸水板23周缘分别固定在所述的传热罩31内 壁上;所述的第一排水口观与所述的第二排水口四通过排水道30相连,该排水道30与伸 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的排水管M相连;在该传热管安装盘沈周缘上方通过螺纹方式 与传热罩31连接;所述的第一排水口观与所述的第二排水口四通过排水道30相连,该排 水道30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的排水管M相连。所述的排水道30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的排水管M的接口位于所述的 第一排水口 28和第二排水口四的下方,位于所述的补水口 32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 1外的补水管25的接口上方。图3是图2中传热管的结构剖面图,如图所见,传热管27内壁上设有螺旋凹槽,所 述的电热丝以螺旋方式布置在所述的传热管27内壁上的螺旋凹槽内,并通过传热胶覆盖 密封,该传热胶覆盖外粘有吸水材料272 ;各个传热管27内的电热丝273总结头与传热罩 31外壁上的电源线21相连。所述的传热管安装盘沈上表面设有补水道,该补水道连接所述的各传热管27管 口,并汇聚于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补水口,该补水口 32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 的补水管25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分为熟食品的冷却过程和熟食品的加热过程当熟食品需要冷却时,步骤如下①首先通过补水管25,对传热管27中的吸水材料272进行充水(充水的量可根据 吸水材料的性质而定);②打开处理室1放入盛有熟食品,将热电偶4插入该熟食品中;③然后通过自动升降台6,调节高度,使传热管27完全没入食品中,关闭处理室1 门;④开启真空泵3,对传热管27进行抽真空,使吸水材料272里的水分蒸发吸热,从 而带走食品内部的热量;⑤由热电偶4对熟食品进行测温,温度在温度控制器5中显示出来,当达到冷却终 温时,关闭真空泵3,打开处理室1取出冷却后的熟食品。当熟食品需要加热时,步骤如下①打开处理室1放入熟食品,并将热电偶4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熟食品的冷却和加热装置,包括处理室(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固定于该处理室(1)顶端外部的真空泵(3)和一个固定于该处理室(1)内顶部的传热装置(2),该传热装置(2)的顶端中空,外接有气管与所述的真空泵(3)相连;所述的处理室(1)一侧插设有热电偶(4),该热电偶的输出端接温度控制器(5),该温度控制器(5)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真空泵(3)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处理室(1)内的底部设有升降台(6);所述的传热装置(2)由传热管安装盘(26)、连接在该传热管安装盘(26)周缘上方的传热罩(31)和固定于该传热管安装盘(26)下表面、并均匀分布的多个传热管(27)组成;靠近所述的传热罩(31)顶部内下方设有第二层吸水板(23),该第二层吸水板(23)排水口与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的第一排水口(28)相对;在所述的传热罩(31)内,该第二层吸水板(23)的下方设有第一层吸水板(22),该第一层吸水板(22)排水口与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的第二排水口(29)相对;该第一层吸水板(22)周缘和所述的第二层吸水板(23)周缘分别固定在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所述的第一排水口(28)与所述的第二排水口(29)通过排水道(30)相连,该排水道(30)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的排水管(24)相连;所述的传热管(27)内壁上设有螺旋凹槽,以供电热(273)放置,并通过传热胶覆盖密封,该传热胶覆盖外粘有吸水材料(272);所述的传热管安装盘(26)上表面设有补水道,该补水道连接所述的各传热管(27)管口,并汇聚于所述的传热罩(31)内壁上补水口,该补水口(32)与伸出传热罩(31)和处理室(1)外的补水管(2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燕刘宝林李琳徐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