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86128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后悬架中的一种稳固装置,具体来讲是一种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增强U型扭转梁(1)横向刚性强度的支撑部及将支撑部稳固定位在U型扭转梁(1)中空槽(2)内的定位部,所述的支撑部与定位部固连。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该稳固装置的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采用上述方案,防止了支撑部的不稳固性,进一步确保了支撑部的实际效果,有效的减小了扭转梁本体两端因扭转而产生的相对位移,大大降低焊缝部位的应力,提高了扭转梁的疲劳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后悬架中的一种稳固装置,具体来讲是一种汽车扭转 梁稳固装置,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该装置的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
技术介绍
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是乘用车后悬架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现有的独立悬架结 构一般由左、右轮毂支架与左右纵臂焊接,左右纵臂与具有一 U型截面的扭转梁本体焊接, 横向稳定杆穿过左右纵臂并与之进行焊接而成。现有的大多数技术人员都致力于通过改变 悬架的结构,减轻车身的侧倾角,并使各车轮接地载荷均勻化,改善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性和 行驶平顺性,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在受力时的抗疲劳性,尤其是U型截面的疲劳寿命。U型截 面的扭转梁本体开口向前,具有一定曲率向上凸起的拱形特征,纵臂采用圆形截面的无缝 钢管,导致扭转梁本体与纵臂的焊接强度大大降低,试验过程中将扭转梁倒置即拱形向下, 载荷施加在轮毂支架上,扭转梁本体与纵臂焊接的焊缝要承受交变的载荷,同时因拱形向 下,明显降低了扭转梁本体的抗扭刚度,加剧焊缝的破坏,焊接在纵臂两端平直的稳定杆对 于增加整体抗扭刚度提高疲劳寿命没有明显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扭转梁两端刚 度,降低U型梁本体两端因扭转而产生的相对位移、提高扭转梁的疲劳寿命的汽车扭转梁 稳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设置在U型扭转梁内的中 空槽内,该装置包括用于增强U型扭转梁横向刚性强度的支撑部及将支撑部稳固定位在U 型扭转梁中空槽内的定位部,所述的支撑部与定位部固连。具体来说,支撑部为一横向支杆,定位部包括位于支杆两端、与支杆固连的左支撑 管和右支撑管。上述的左支撑管与右支撑管于各自中心线方向长度与U型扭转梁中空槽宽度相 应。上述的定位部包括位于支杆中部、与支杆固连的与扭转梁卡装的连接卡塞。进一步,上述的支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U形扭转梁相同的弧度。此外,本技术的稳固装置为一中空的加强板,该加强板于其外轮廓本体上具 有与U型扭转梁中空槽固连的连接点,所述的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非中空部分构成支撑 部,沿其连接点的宽度方向非中空部分构成定位部。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扭转梁稳固装置的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 悬架,包括轮毂支架、与轮毂支架固连的纵臂及与纵臂固连、位于纵臂上的U型扭转梁,所 述的U型扭转梁内设有中空槽,在U型扭转梁内的中空槽内固定设有扭转梁稳固装置。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U型扭转梁内的中空槽内固定设有扭转梁稳固装置, 该装置的支撑部通过定位部与U型扭转梁固连,以此为基础,支撑部增强了 U型扭转梁横向 强度,同时定位部将支撑部牢牢地定位在U型扭转梁的中空槽内,防止了支撑部的不稳固 性,进一步确保了支撑部的实际效果,有效的减小了扭转梁本体两端因扭转而产生的相对 位移,大大降低焊缝部位的应力,提高了扭转梁的疲劳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扭转梁稳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扭转梁稳固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U型扭转梁;2、中空槽;3、支杆;4、左支撑管;5、右支撑管;6、连接卡塞;7、轮毂支架;8、纵臂;9、连接孔;10、加强板;11、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扭转梁稳固装置,设置在U型扭转梁1内的中空槽2内,其设计理念 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增强U型扭转梁1横向刚性强度的支撑部及将支撑部稳固定位在U型 扭转梁1中空槽2内的定位部,支撑部与定位部固连。实施例一由图1所示可知,支撑部为一横向截面为圆形的实心支杆3,定位部包括位于支杆 3两端、与支杆3固连的左支撑管4和右支撑管5。左支撑管4与右支撑管5于各自中心线 方向长度与υ型扭转梁1中空槽2宽度相应。定位部包括位于支杆3中部、与支杆3固连的与U型扭转梁1卡装的连接卡塞6。 支杆3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U型扭转梁1相同的弧度。其应用在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上,由图3所示可知,该悬架包括轮毂支架7、 与轮毂支架7固连的纵臂8及与纵臂8固连、位于纵臂8上的U型扭转梁1,U型扭转梁1 内设有中空槽2,此部分内容均为现有的大体结构,其它结构未叙述的在此省略,但不代表 不属于本技术方案的特征,本技术主要是对U型扭转梁1的改进,因此,具体安装时,在 该U型扭转梁1中空槽2中部设有与连接卡塞6位置相应的卡槽,将连接卡塞6卡装在该 卡槽内实现整个扭转梁稳固装置在中空槽2内的初步定位,在U型扭转梁1的两端部设有 与左支撑管4和右支撑管5位置对应的连接孔9,在安装时,将螺栓通过连接孔9分别贯通 左支撑管4和右支撑管5,实现整个扭转梁稳固装置在中空槽2内的进一步定位和固定。实施例二由图2所示的本技术扭转梁稳固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可知,该稳固装置为 一中空的加强板10,该加强板10于其外轮廓本体上具有与U型扭转梁1中空槽2固连的连 接点11,加强板10沿其长度方向非中空部分构成支撑部,沿其连接点的宽度方向非中空部 分构成定位部。在安装固定时,将该稳固装置设置在中空槽2内,连接点11与中空槽2的固定可 采用螺纹螺栓固定或直接焊接,固定后使加强板10与U型扭转梁1为一刚性整体,进一步 增强了 U型扭转梁1的强度。以上内容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 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如连杆的截面形状为非 圆形,连接板的形状为异型或是连接板上设置的连接点为连接板的外部整体轮廓等,均属 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设置在U型扭转梁(1)的中空槽O)内,其特征在于该 装置包括用于增强U型扭转梁(1)横向刚性强度的支撑部及将支撑部稳固定位在U型扭转 梁(1)中空槽O)内的定位部,所述的支撑部与定位部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为一横向支杆 (3),定位部包括位于支杆C3)两端、与支杆(3)固连的左支撑管(4)和右支撑管(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管(4)与 右支撑管(5)于各自中心线方向长度与U型扭转梁(1)中空槽O)宽度相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包括 位于支杆(3)中部、与支杆(3)固连的与U型扭转梁(1)卡装的连接卡塞(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C3)沿其长 度方向具有与U型扭转梁(1)相同的弧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固装置为一中 空的加强板,该加强板于其外轮廓本体上具有与U型扭转梁(1)中空槽(2)固连的连接点, 所述的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非中空部分构成支撑部,沿其连接点的宽度方向非中空部分构 成定位部。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包括轮毂支架(7)、与轮毂支 架(7)固连的纵臂⑶及与纵臂⑶固连、位于纵臂⑶上的U型扭转梁(1),所述的U型 扭转梁(1)内设有中空槽O),其特征在于在U型扭转梁(1)内的中空槽O)内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扭转梁稳固装置,设置在U型扭转梁(1)的中空槽(2)内,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增强U型扭转梁(1)横向刚性强度的支撑部及将支撑部稳固定位在U型扭转梁(1)中空槽(2)内的定位部,所述的支撑部与定位部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晨张凯郭明明杨建海马晓磊李志强景向策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