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薄膜太阳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硅基掺杂薄膜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相比于N型材料,P型掺杂层因其特殊的掺杂特性较难制备.在目前的硅基薄膜 太阳电池结构中,有的采用光学带隙较宽的P型a-SiC:H作为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窗口层,但 其多数电导率都比较低.据相关文献报道P型a-SiC =H薄膜材料的光学带隙高达2. 5eV, 暗态电导率约为10_6S/cm。相比于非晶的P型材料,P型微晶硅(p-type μ c-Si :H)具有 较高的电导率,较低的激活能和光吸收,但是作为电池窗口层,由于其光学带隙比较窄,并 且与非晶的本征层之间存在结构失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I柔性衬底太阳电池用P型微晶硅碳薄膜材料及制 备方法,能同时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更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PI柔性衬底太阳电池用P型微晶硅碳薄膜材料,层厚15-30nm,电导0. 15S/ cm-10S/cm,带隙在2. OeV以上,晶化率为30% -50%。上述PI柔性衬底太阳电池用P型微晶硅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I柔性衬底太阳电池用P型微晶硅碳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型微晶硅碳薄膜材料层厚15-30nm,电导0.15S/cm-10S/cm,带隙在2.0eV以上,晶化率为30%-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宏琨,张德贤,胡居涛,陶科,赵静芳,王林申,靳果,谢珂,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