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6711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轮悬架,尤其是机动车的后轮悬架,其包括车轮支架和悬臂件,该车轮支架和悬臂件在装配时通过相应的接触表面相互连接在一起,该相应的接触表面是锥形渐变面结构,并且每个接触表面均与肩部结合在一起,该肩部相互隔开一定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紧固件的数量,并且,为了实现悬臂件和车轮支架的固定连接,在每个实例中至多仅使用两个对应的接触表面并进而也仅使用两个螺钉或螺栓。不需要单独的对齐步骤,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轮悬架,尤其是一种机动车的后轮悬架,其包括车轮支架 和悬臂件,该车轮支架和悬臂件在装配时通过接触表面相互连接。
技术介绍
DE1530736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独立式后轮悬架,其具有固定在车体上的差 速器和浮动式半轴。差速器通过三个旋转轴颈固定在车体上,该轴颈由橡胶衬套支撑。牢 牢地连接在车轮支架上的拖臂能够围绕穿过万向节的连接中心的轴枢轴转动。在车轮支架 和车体之间设置有悬架单元。拖臂(或纵臂)刚性地与车轮支架连接。DE1957145公开了一种后轮悬架装置,其包括内翼板和外翼板,其基本沿机动车的 纵向方向伸展。该两个翼板在其后端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DE 3434790C2类似地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后轮悬架。拖曳臂在其前端可转动 地与车架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与车轮支架连接。在后端设置有容纳车轮支架的凹部。在 凹部中设置有孔,车轮支架的支承轴颈穿过该孔延伸。拖曳臂与车轮支架在凹孔区通过螺 栓连接。DE 3434790C2的分案DE 3448231C2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独立式车轮悬架。其 目的在于免除来自独立式车轮悬架设计位置的车轮挤压和反弹时的前张(toe-out),基于 此原因,DE 3434790C2提出独立式车轮悬架设计位置的轨道控制臂应该基本水平伸展。DE 3618563A1和DE 3618564A1也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独立式后轮悬架。每 个实例中的拖曳臂均具有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这些臂通过螺钉固定在各自的铰接式连接 件的各自连接臂上。DE1216858B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半径臂悬架系统。该半径臂由连接在一起 的半径臂主体、支架元件、支架加强件形成。支架元件通过螺钉连接在车轮支架上,并且设 置有分离间隔件。例如,车轮悬架(例如具有悬臂件的后轮悬架,其能够连接在车轮支架上)已知为 控制刀锋式悬臂(control blade suspension arm)的形式。因此,可以以一种材料整体制 成车轮支架和控制刀锋式后悬架(controlblade),从而在两个部件之间不需要独立连接。 然而,另一种已知的方法是将控制刀锋式后悬架和车轮支架制造成两个分离的部件,并相 互连接。这种情况下,例如,车轮支架可以通过合适的材料(比如铁,钢或铝)铸造或锻造 得到。控制刀锋式后悬架优选为由钢形成单独的部件。例如,为了形成控制刀锋式悬臂件, 必须通过合适的连接方法将两个独立部件连接在一起。普遍已知的是控制刀锋式悬臂件的 功能和操作原则。已知螺旋连接用于连接两部件,从而,压力主要产生在邻近的接触表面之 间。不过,能够产生力取决于两个平面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和螺栓的紧固力。这种情况下, 摩擦系数通常是被限制的,从而,为了提供合理固定和稳定连接而使用较大的螺钉或螺栓。 另一个缺点是,部件公差引起车轮支架和控制刀锋式后悬架之间不必要的偏移。为了克服 该缺点,例如,提出了插入例如导向销或螺栓或其他类似结构形式的对齐件,在装配两个部件后,即可执行该对齐。然而,提供额外的对齐步骤是非常耗时并且成本尤其高昂。由于需 要增大尺寸,使用较大的螺栓或螺钉也会影响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简单的装置改进前面所提到类型的车轮悬架,尤 其是车轮支架悬架臂连接,以避免前述的不利。根据本技术,通过车轮悬架实现了该目的,每个对应的接触表面都具有锥形 渐变面结构,并且每个接触表面都与肩部结合,该肩部在相互隔开一定距离。邻近接触表面的锥形渐变面结构有利地在两个表面之间产生离合式互锁。根据本技术,在两部件之间设有非刚性(或摩擦的)连接(non-positive connection),以便通过摩擦将横向力从一个部件传递至第二部件。为此,不同部件的两个 平面通过螺纹连接相互固定,在连接处产生压力。由于连接处的摩擦,该压力起到确保能够 传递横向力的作用,该横向力切向作用于连接处。此处能够传递的力的极限根据螺钉力和 摩擦的函数变化,更确切的说根据摩擦系数变化。在本技术中,另一方面,产生了完全锁合(positive interlock),其中通过两 个部件的两个相互接合的表面传递横向力。该力垂直于接触表面传递。能够传递的力的极 限只取决于部件的设计、材料和/或横截面。完全锁合(也就是说,两个锥形渐变面接触表 面的支承接触)比摩擦连接允许传递基本上更大的力,例如,传递八倍的力,因此不但能够 减少连接螺钉的数量,还能减小尺寸。在有利的改进中,装配时彼此相邻的两个接触表面中的每个都具有相同指向的倾 斜度。仅以示例的方式,两个锥形渐变面接触表面具有从45°至135°的锥度角。优选地,实施为控制刀锋式后悬架的悬臂件具有前端和后端,悬臂件可以与车轮 支架连接。例如,悬臂件由钢制成,车轮支架优选由铝制成。在一适当的改进中,设计悬臂件的接触表面,以使这些接触表面从悬臂件侧边上 的悬臂件平面朝向车轮支架凸起。悬臂件的接触表面与肩部结合在一起,优选地,其平行于 悬臂件的平面伸展,也就是说,平行于悬臂件的竖直轴线。肩部的自由端环绕通道开口。与其类似的,车轮支架包括定位件,其上设置有对应的接触表面或配合接触表面。 在定位件中设置有螺钉或螺栓能够拧入的中心孔,例如螺纹孔。车轮支架的接触表面远离 自由端朝向中心轴线成锥形地向内倾斜延伸。锥形渐变面接触表面与肩部结合在一起,优 选地,垂直于中心轴线。因此,车轮支架或定位件在其插入端具有对应于悬臂件凸起的凹 部。在悬臂件与车轮支架连接的端部,明显包括多于一个,例如,两个凸起,也就是说, 例如,沿悬臂件的竖直方向看,接触表面在彼此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当然,本技术不限 于此。车轮支架相应地包括对应数量的定位件。安装时,将悬臂件的凸起插入定位件的凹 部中,以便通道开口和孔相互对齐。从两个接触表面(凸起/凹部)的对应的锥形渐变面 结构可以看出,不需要单独的对齐步骤。换句话说,不需要专门的对齐工具和专门的夹具。 取代的是,有利地实现了悬臂件和车轮支架的直接对齐。螺钉穿过通道开口插入孔中并拧 紧在螺纹上。可选地,可以将螺帽拧紧在与定位件插入端相对的螺钉的突出螺纹上。施加 的拧紧力将悬臂件的接触表面朝向车轮支架的接触表面或其定位件旋紧,也就是说,朝向4与插入端相对的定位件端部。如果达到足够的连接力,两个肩部彼此间隔一定间隙。以这 样一种有利方式设计该间隙,即通过该设计方式可以确保力能够仅仅通过两个接触表面之 间的完全锁合从悬臂件传递至车轮支架,反之亦然,这是因为两个部件之间仅仅通过锥形 渐变面接触表面相互连接。当然也可以在悬臂件上设置凹部取代凸起,然后在定位件的插入端设有相应的凸 起。优选的是,螺钉或螺栓设有标准的头部。然而,也可行的是,螺钉或螺栓可以设有锥形 的渐变面头部,也就是说,在必要时,锥形渐变面夹紧面能够传递甚至更大的力。优选地,车轮支架的接触表面形成在定位件的插入端中,并且远离插入端朝向中 心轴线X成锥形地向内倾斜。优选地,在各种情况下,接触表面与肩部结合在一起,将悬臂件的肩部设置成平行 于悬臂件的竖直方向Y伸展,并且将车轮支架的肩部设置成垂直于中心轴线X伸展。优选地,悬臂件包括锥形渐变面结构的两个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沿悬臂件的垂 直方向Y设置,并且每个接触表面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悬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轮支架(3)和悬臂件(2),在组装状态,所述车轮支架(3)和悬臂件(2)通过相应的接触表面(8;17)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相应的接触表面(8;17)具有锥形渐变面结构,并且每个接触表面均与肩部(12;26)结合在一起,所述肩部相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西蒙托马斯·格哈茨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