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耦合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867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叉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密封设置在第一、二谐振腔敞口处的密封盖板,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设有窗口腔壁;第一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柱和输出端口,第二谐振腔内设有第二谐振柱和输入端口;窗口腔壁上设有一端与输出端口连接而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谐振腔内的交叉耦合杆,交叉耦合杆与窗口腔壁绝缘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带谐振柱的谐振腔,并在两谐振腔之间的窗口腔壁上设置交叉耦合杆,该交叉耦合杆的两端分别伸入两谐振腔内,形成一个传输零点,从而缩小了整个交叉耦合单元的体积,实现了两腔便可形成一个输出零点的交叉耦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耦合单元
本技术涉及滤波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滤波器中的一种只有两个谐振腔 的交叉耦合单元。
技术介绍
双工器是射频通信系统中选频的一个重要器件,它功能以极小的插损通过有用信 号,还能有效的抑制其它噪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现当今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对通信系统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双工器体积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利用最小的体积,实现更高的 抑制要求,是现在双工器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双工器中通常包括两路滤波器,一路用于接收,一路用于发射。在每路滤波器中 包括多个交叉耦合单元,用于抑制不同频率的通带。在传统的交叉耦合单元中,人们通常采 用多个谐振腔(最少三个)来构造一个传输零点,以达到抑制带外通带的目的。但多个谐 振腔的结构使得交叉耦合单元所需的体积较大,使得整体的双工器的体积也不容易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交叉耦合单元至少需要三 个谐振腔才能构造出一个传输零点,使得交叉耦合单元体积无法进一步缩小的缺陷,提供 一种交叉耦合单元,只有两个谐振腔,从而可以进一步缩小整个交叉耦合单元的体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交叉耦合单元,包括 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二谐振腔敞口处的密封盖,所述第一谐振 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设有窗口腔壁;所述第一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柱和输出端口,所述 第二谐振腔内设有第二谐振柱和输入端口 ;所述窗口腔壁上设有一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 而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谐振腔内的交叉耦合杆,所述交叉耦合杆与所述窗口腔壁绝缘设 置。在本技术所述交叉耦合单元中,所述窗口腔壁和所述交叉耦合杆之间设有绝 缘块。在本技术所述交叉耦合单元中,所述窗口腔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绝缘块与所 述缺口相匹配,所述绝缘块中心设有与所述交叉耦合杆相配合的通孔。在本技术所述交叉耦合单元中,所述盖板上设有可调的调试螺钉,所述调试 螺钉向谐振腔内延伸并插入所述谐振柱内。实施本技术所述交叉耦合单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带谐振柱 的谐振腔,并在两谐振腔之间的窗口腔壁上设置交叉耦合杆,该交叉耦合杆的两端分别伸 入两谐振腔内,形成一个传输零点零点,从而缩小了整个交叉耦合单元的体积。可以通过调 节交叉耦合杆伸入谐振腔内的长度来调节输出零点的强弱,以满足不同的要求。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交叉耦合单元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如是两个谐振腔未设交叉耦合单元时的测试图形;图4b是本技术所述交叉耦合单元优选实施例的测试图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在本技术所述交叉耦合单元,包括两个谐振腔和密封设置在 两个谐振腔敞口处的盖板1。其中两个谐振腔分别为第一谐振腔10和第二谐振腔20,在两 个谐振腔10、20之间设有窗口腔壁2 ;第一谐振腔10内设有第一谐振柱11和输出端口 30, 第二谐振腔20内设有第二谐振柱21和输入端口 40。在窗口腔壁2上设有交叉耦合杆51, 该交叉耦合杆51的一端与第一谐振腔10内的输出端口 30连接而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谐振 腔20内,交叉耦合杆51与窗口腔壁2绝缘设置。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腔10内采用耦合输出,具体地,可从第一谐振腔10 的底部向盖板1延伸设置一个输出凸台31,在凸台31上固定设置一个穿过盖板1延伸至第 一谐振腔10外部的输出连杆32,该输出连杆32与外部连接器连接,形成输出端口 ;可设置 交叉耦合杆51与输出端口 30在凸台31处连接在一起。输入端口 40可设置在第二谐振腔 20的腔壁上,具体地可在第二谐振腔20的腔壁上设置一根输入连杆42,该输入连杆42 — 端与第二谐振柱21连接而另一端穿过腔壁延伸至谐振腔21外部与外部连接器连接,形成 输入端口。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窗口腔壁2和交叉耦合杆51之间设有绝缘块52,该绝缘块 52固定在窗口腔壁2上。具体地,可在窗口腔壁2上设置缺口 53,设置绝缘块52与缺口 53 相匹配,使得绝缘块52正好填充该缺口 53。在绝缘块52中间位置开设通孔M,该通孔M 与交叉耦合杆51相配合,这使得交叉耦合杆51绝缘设置在窗口腔壁2上。并且交叉耦合 杆51的一端穿过通孔M伸至第二谐振腔20内,而另一端与第一谐振腔10内的输出端口 30连接。如图如所示的测试图形中,当两谐振腔之间未设置交叉耦合杆51时,带外通带的 频率与输出频率很接近,该耦合单元对IOMHz带外的抑制仅为5dB,如图所示区域A。如图 4b所示的测试图形中,当两谐振腔内设置如上所述的交叉耦合杆51时,在带外通带中产生 了一个输出零点,使得该交叉耦合单元对IOMHz带外的抑制扩大到12dB,如图所示区域B, 从而改善了带外抑制,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盖板1上位于第一、二谐振柱之间还设有耦合调试杆60,该耦 合调试杆用来调节滤波器的通带。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得到合适的输出零点,可设置第一、二谐振柱的谐振频率可 调节。具体地,第一、二谐振柱为设置在在谐振腔内的谐振柱12、22,在盖板1上设置可调节 的调试螺钉13、23,调试螺钉13、23穿过盖板1向谐振腔内延伸并插入至谐振柱12、22内, 但不与谐振柱接触。当调节调试螺钉13、23在谐振柱内的深度时,可改变谐振频率相应曲 线的分布形状;再调整交叉耦合杆51的长度,便可调整合适的输出零点,以获得最佳的带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交叉耦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密封设置在所述第 一、二谐振腔敞口处的密封盖,所述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设有窗口腔壁;所述第一 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柱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谐振腔内设有第二谐振柱和输入端口 ;所 述窗口腔壁上设有一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而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谐振腔内的交叉耦 合杆,所述交叉耦合杆与所述窗口腔壁绝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交叉耦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腔壁和所述交叉耦合杆 之间设有绝缘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交叉耦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腔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绝 缘块与所述缺口相匹配,所述绝缘块中心设有与所述交叉耦合杆相配合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交叉耦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可调 的调试螺钉,所述调试螺钉向谐振腔内延伸并插入所述谐振柱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交叉耦合单元,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密封设置在第一、二谐振腔敞口处的密封盖板,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设有窗口腔壁;第一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柱和输出端口,第二谐振腔内设有第二谐振柱和输入端口;窗口腔壁上设有一端与输出端口连接而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谐振腔内的交叉耦合杆,交叉耦合杆与窗口腔壁绝缘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带谐振柱的谐振腔,并在两谐振腔之间的窗口腔壁上设置交叉耦合杆,该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耦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二谐振腔敞口处的密封盖,所述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设有窗口腔壁;所述第一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柱和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谐振腔内设有第二谐振柱和输入端口;所述窗口腔壁上设有一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而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谐振腔内的交叉耦合杆,所述交叉耦合杆与所述窗口腔壁绝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华谭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人射频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