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127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为将差动轮组总成中盆型伞齿轮所驱动的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制成可由两组传动装置所驱动,其中第一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引擎间的回转动能,第二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第二驱动装置间的回转动能,而由两者或其中之一驱动差动轮组输入摇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中,其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电能运作的电机供发动机和/或发电功能运转,或通过液压、或气压所驱动的流力回转驱动装置,或通过飞轮或弹簧所驱动的回转驱动装置作为第二驱动装置,克服了其速比与引擎输入侧的速比相同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为将差动轮组总成中盆型伞齿轮所驱动的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制成由两组传动装置所驱动,其中第一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引擎间的回转动能,第二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第二驱动装置间的回转动能,而由两者或其中之一驱动差动轮组输入摇臂。
技术介绍
传统通过差动轮组总成的盆型伞齿轮驱动差动轮组的混合驱动系统,通常通过差动轮组输入侧的驱动伞齿轮与盆型伞齿轮耦合构成第一传动装置,以传输来自引擎的动力,以及通过来自第二驱动装置,例如电机所驱动的伞齿轮,耦合于同一盆型伞齿轮以传输与电机间的动能,其缺点为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与引擎动能所驱动的盆型伞齿轮之间通过输入伞齿轮传动,因而限制其速比为与引擎输入侧的速比相同,且伞齿轮需为与耦合于来自引擎回转动能所驱动的另一输入伞齿轮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为将差动轮组总成中作为传动功能的盆型伞齿轮所驱动的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制成由两组传动装置所驱动,其中第一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引擎间的回转动能,第二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第二驱动装置间的回转动能,而由两者或其中之一驱动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其主要构成如下——差动轮组总成300:为通过齿轮、摩擦轮、皮带轮、链轮或CVT所构成,具有第一传动装置301,供直接或经可操控离合装置CLlOl和/或传动装置传输第一驱动装置101 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及具有第二传动装置302, 供传输第二驱动装置2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 以及设有差动轮组800供设置对外呈同轴输出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 ;以及具有差动轮组总成的壳体及轴承;—可操控离合装置CLlOl包括由人力和/或电力和/或磁力和/或机力和/或气压力和/或液压力和/或离心力所驱动的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侧及回转输出侧;——差动轮组800 为通过伞型齿轮、或伞型摩擦轮所构成的伞型差动轮,为具有左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1及右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2,而共同耦合于伞型游星轮组 803,而伞型游星轮组803则设置于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并通过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传输差动轮组800与第一传动装置301和/或第二传动装置302间的回转动能;——第一传动装置301 为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带或CVT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条所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间呈平行的传动装置,或非平行的角轴传动装置,其中,第一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供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所驱动,第一传动装置的驱动轮供驱动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 ;——第二传动装置302:为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带或CVT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条所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间呈平行的传动装置,或非平行的角轴传动装置,其中,第二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供接受第二驱动装置202所驱动,第二传动装置的驱动轮供驱动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 ;通过上述结构而构成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以使差动轮组总成300 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和/或第二驱动装置201所驱动,而作差动的运作。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的主要构成如下——差动轮组总成300 为具有由第一传动装置输入伞齿轮503及第一传动装置的盆型伞齿轮504所构成的第一传动装置301,供直接或经可操控离合装置CLlOl和/或传动装置传输第一驱动装置1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及具有由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与第二传动装置的传动齿轮506所构成的第二传动装置302,供传输第二驱动装置2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以及设有差动轮组800供设置对外呈同轴输出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 312 ;以及具有差动轮组总成的壳体及轴承;—可操控离合装置CLlOl包括由人力和/或电力和/或磁力和/或机力和/或气压力和/或液压力和/或离心力所驱动的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侧及回转输出侧;——差动轮组800 为通过伞型齿轮、或伞型摩擦轮所构成的伞型差动轮,为具有左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1及右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2,而共同耦合于伞型游星轮组 803,而伞型游星轮组803则设置于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并通过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传输差动轮组800与第一传动装置301和/或第二传动装置302间的回转动能;通过上述结构而构成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以使差动轮组总成300 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和/或第二驱动装置201所驱动,而作差动的运作。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进一步在其构成单组第二驱动装置201电机的转部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之间,设置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1,以供操控电机转部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间,作闭合或脱离。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进一步在其构成第二驱动装置201的两组电机转部输出端,经变速传动装置T201再经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1连结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以通过变速传动装置T201改变电机转部输出端与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1输入端间的速比,以及通过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1对变速传动装置T201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间作闭合或脱离的操控。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进一步设置有两个电机,而由两个电机所驱动的回转动力源构成第二驱动装置201、第二驱动装置202,而通过两个电机或其中之一驱动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进一步设置有两个电机,而由两个电机所驱动的回转动力源构成第二驱动装置201、第二驱动装置202,并在两个电机的转部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之间,分别设置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1、 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2,而通过两个电机或其中之一驱动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进一步设置有两个电机,而由两个电机所驱动的回转动力源构成第二驱动装置201、第二驱动装置202,并在两个电机的转部输出端与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之间,分别设置变速传动装置T201、变速传动装置T202,而通过两个电机或其中之一驱动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进一步设置两个电机,而由两个电机所驱动的回转动力源构成第二驱动装置201、第二驱动装置202,并在两个电机的转部输出端,分别经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1及可操控离合装置CL202再经变速传动装置T201、变速传动装置T202连结于第二传动装置输入齿轮505,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为将差动轮组总成中盆型伞齿轮所驱动的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制成由两组传动装置所驱动,其中第一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引擎间的回转动能,第二传动装置为传输差动轮组输入摇臂与第二驱动装置间的回转动能,而由两者或其中之一驱动差动轮组输入摇臂,其主要构成如下:——差动轮组总成(300):为通过齿轮、摩擦轮、皮带轮、链轮或CVT所构成,具有第一传动装置(301),供直接或经可操控离合装置(CL101)和/或传动装置传输第一驱动装置(1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及具有第二传动装置(302),供传输第二驱动装置(201)与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间的回转动能,以及设有差动轮组(800)供设置对外呈同轴输出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以及具有差动轮组总成的壳体及轴承;——可操控离合装置(CL101):包括由人力和/或电力和/或磁力和/或机力和/或气压力和/或液压力和/或离心力所驱动的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侧及回转输出侧;——差动轮组(800):为通过伞型齿轮、或伞型摩擦轮所构成的伞型差动轮,为具有左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1)及右侧伞型可差动输出轮(802),而共同耦合于伞型游星轮组(803),而伞型游星轮组(803)则设置于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并通过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传输差动轮组(800)与第一传动装置(301)和/或第二传动装置(302)间的回转动能;——第一传动装置(301):为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带或CVT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条所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间呈平行的传动装置,或非平行的角轴传动装置,其中,第一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供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所驱动,第一传动装置的驱动轮供驱动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第二传动装置(302):为由齿轮、摩擦轮、皮带轮及传动带或CVT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条所构成的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间呈平行的传动装置,或非平行的角轴传动装置,其中,第二传动装置的)接受第一驱动装置(101)和/或第二驱动装置(201)所驱动,而作差动的运作。输入端供接受第二驱动装置(202)所驱动,第二传动装置的驱动轮供驱动差动轮组(800)的伞型游星轮动力传输摇臂(804);通过上述结构而构成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以使差动轮组总成(300)的差动输出轴(311)及差动输出轴(3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