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混式二次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749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混式二次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能减排的、安全可靠的预混式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体外壳、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预混管、设置在预混管上的燃烧火嘴、设置在主体外壳前端的二次风导流管、设置在主体外壳后端的后端板,所述的主体外壳后端的后端板设置有预混连接管、预混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主体外壳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陶瓷辊道窑、有色金属熔炼的熔炼炉和保温炉以及其他工业窑炉的燃烧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窑炉燃烧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预混式二次燃烧器
技术介绍
在工业领域内,使用燃气烧制陶瓷以及加热熔炼有色金属时,通常使用扩散式燃烧方式进行,其不足之处在于扩散式燃烧通常是将燃气与助燃空气边烧边混进行燃烧,因混合不充分,常常使得燃气要么燃烧不充分,要么空气过剩系数过大,燃烧效率较低,燃烧的尾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排放量都较大。而使用预混式燃烧技术,即在燃烧前就把燃气与助燃空气预先混合,待充分混合后再燃烧,其优势是预混式燃烧的热效率高,燃烧充分,燃烧的尾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排放量都较小,火焰温度较高,节省燃气。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预混式燃烧有回火的可能,但通过掌握预混式燃烧的技术,合理设计和使用,预混式燃烧技术也是安全可靠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混式二次燃烧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够在工业窑炉内使用预混式燃烧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预混式燃烧器,包括主体外壳、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预混管、设置在预混管上的燃烧火嘴、设置在主体外壳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设置在主体外壳后端面的后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壳后端的后端板设置有预混连接管、预混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主体外壳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所述的后端板上设置有1至2个观火孔。所述预混器由燃气输送管与预混器外壳构成,燃气输送管末端设置有燃气分布孔,预混器外壳上设置有一次风连接口。所述的燃气输送管上设置有一次风分布板,一次风分布板上设置在燃气分布孔之后,一次风分布板有至少2个孔。一次风分布板外径小于或等于预混器外壳内径。所述的燃气分布孔至少为两个,呈与燃气输送管轴向以及径向分布在燃气输送管末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预混器的设置使燃气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预混燃气在燃烧时与二次空气混合,使混合效果更加充分,降低了空气过剩系数,解决扩散式燃烧的燃气与助燃空气不能充分混合而带来的空气过剩系数过大,火焰温度低,燃烧热效率低、窑炉温差较大的问题。2、通过二次风冷却燃烧火嘴以及燃烧火嘴设置的输出孔的设置使回火几率降低, 保证了预混式燃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通过调节一次风和二次风的不同比例,根据窑炉的不同工况,本技术还可以实现扩散式燃烧、半预混式燃烧和全预混式燃烧的多功能调节,以适应不同窑炉的工艺要求。4、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外壳,2-预混管,3-燃烧火嘴,4- 二次风导流管,5-后端板,6_预混连接管,7-预混器,8- 二次风连接口,9-观火孔,10-燃气输送管,11-预混器外壳,12-燃气分布孔,13- 一次风连接口,14- 一次风分布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2,本技术包括主体外壳1、设置在主体外壳1内的预混管2、设置在预混管2上的燃烧火嘴3、设置在主体外壳1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4、设置在主体外壳 1后端的后端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壳1上的后端板5设置有预混连接管6、预混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7,主体外壳1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 8。所述的后端板5上设置有1至2个观火孔9。所述预混器7由燃气输送管10与预混器外壳11构成,燃气输送管10末端设置有燃气分布孔12,预混器外壳11上设置有一次风连接口 13。所述的燃气输送管10上设置有一次风分布板14,一次风分布板14上设置有至少 2个孔。一次风分布板14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预混器外壳11内径。所述的燃气分布孔12至少为两个,呈与燃气输送管10轴向以及径向分布在燃气输送管10末端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助燃风机启动,助燃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三通分流器处,助燃空气通过设置在三通分流器输出处的阀门分为两部分输出,其中作为一次风的助燃空气输送至预混器外壳11内并通过设置在燃气输送管道10外的一次风分布板14将助燃空气转换成细股流,而燃气通过燃气输送管10末端的燃气分布孔12将燃气分布成为径向及轴向的细股流与助燃空气细股流在预混器7内混合,并在通过预混连接管6时进一步混合充分并输送至主体外壳1的预混管2内,然后通过预混管2输出到燃烧火嘴3处通过燃烧火嘴 3上的输出口将混合气体输出。而作为二次风的助燃空气通过控制阀门后再经过二次风输送管将助燃空气输送到主体外壳1内,主体外壳1上通过二次风导流管4再经过设置在燃烧火嘴3处的二次风分布板将助燃空气转换成细股流与从燃烧火嘴3流出的混合气体混合后即可开启燃气,点火燃烧。二次风在燃烧过程中与燃烧火嘴3轴向和径向输出的混合气体能进一步充分混合,起二次补偿助燃作用,同时还可以将燃烧火嘴3喷出的高温烟气推送得更远,搅动烟气,降低炉膛温差。除此之外,二次风还可以冷却降低燃烧火嘴的温度,降低火焰的传播速度,杜绝和解决了预混式燃烧的回火的问题,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设置在后端板5上的观火孔9上设置有玻璃视镜,同时可加装高压点火装置实现自动点火,保证了预混式燃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权利要求1.一种预混燃烧器,包括主体外壳(1)、设置在主体外壳(1)内的预混管( 、设置在预混管( 上的燃烧火嘴(3)、设置在主体外壳(1)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G)、设置在主体外壳(1)后端的后端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壳(1)上的后端板( 设置有预混连接管(6)、预混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7),主体外壳(1)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端板( 上设置有1至2个观火孔(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器(7)由燃气输送管(10) 与预混器外壳(11)构成,燃气输送管(10)末端设置有燃气分布孔(12),预混器外壳(11) 上设置有一次风连接口(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输送管(10)上设置有一次风分布板(14),一次风分布板(14)上设置有至少2个孔,一次风分布板(14)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预混器外壳(11)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分布孔(1 至少为两个,呈与燃气输送管(10)轴向以及径向分布在燃气输送管(10)末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混式二次燃烧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能减排的、安全可靠的预混式燃烧器。本技术主体外壳、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预混管、设置在预混管上的燃烧火嘴、设置在主体外壳前端的二次风导流管、设置在主体外壳后端的后端板,所述的主体外壳后端的后端板设置有预混连接管、预混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主体外壳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本技术主要用于陶瓷辊道窑、有色金属熔炼的熔炼炉和保温炉以及其他工业窑炉的燃烧器。文档编号F23D14/02GK201992647SQ201120068240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邓毅坚 申请人:佛山市启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混燃烧器,包括主体外壳(1)、设置在主体外壳(1)内的预混管(2)、设置在预混管(2)上的燃烧火嘴(3)、设置在主体外壳(1)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4)、设置在主体外壳(1)后端的后端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壳(1)上的后端板(5)设置有预混连接管(6)、预混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7),主体外壳(1)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毅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启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