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型预混式二次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377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排型预混式二次燃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减排为主要目的的预混式二次燃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主体外壳、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预混管、设置在预混管上的燃烧火嘴、设置在主体外壳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设置在主体外壳后端面的后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壳上的后端板设置有预混管、预混管远离主体外壳端通过预混连接管连接有预混器,主体外壳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燃气燃烧,以及窑炉燃烧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エ业窑炉燃烧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减排型预混式二次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エ业窑炉所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大部分是采用扩散式燃烧,即边烧边混的燃烧技木。这种技术虽然安全、可靠,但因为空气过剩系数较大、燃烧的烟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排放量都较大、热效率低、能源利用率低,而势必被另ー种既节能,又减排的燃烧新技术——预混式燃烧(亦称动カ燃烧)所替代。扩散式燃烧,由于是ー种边烧边混的燃烧技术,燃气和助燃风ー边混合,ー边燃烧。又由于燃气的燃烧是ー种极为快速的氧化反应,所以就会有很多一部分助燃风来不及与燃气混合,燃气的氧化反应就已经结束了。为了使得燃烧更加完全和彻底,就不得不加大助燃风的流量,也就是加大空气过剩系数,这样炉膛内就会因被带进了过多的冷空气而降低了炉膛的温度、消耗更多的燃气,也就降低了窑炉的燃烧效率、増加了能源的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扩散式燃烧是靠加大空气过剩系数,来达到燃烧完全目的的,这样炉膛内弥漫性的高温烟气中的氮气、氧气和ニ氧化碳(部分含有硫元素的燃气的燃烧产物还有ニ氧化硫)的浓度,特别是氮气(N2)和氧气(O2)的浓度和排放量都会比预混式燃烧的要高、要多。而在高温的条件下,氮气和氧气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最終生成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臭氧(O3)的一个重要因子的氮氧化物(NOx)有害气体。氮氧化物(NOx)主要以ー氧化氮(NO)的形式存在,最初排放的NOx中NO约占95%。但是,NO在大气中极易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生成NOx,故大气中氮氧化物普遍以NOx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NO和NO2通过光化学反应,相互转化而达到平衡。高温的条件下,氮气和氧气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如下 N2 + O2 夺今 2 NO2NO + O2 令·^ 2N02由于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受温度和反应物的化学组成的影响,平衡时NOx的生成浓度(转化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会随空气过剩系数和烟气中氧气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ー种减排型预混式二次燃烧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减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减排型预混式二次燃烧器的装置,包括主体外壳、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预混管、设置在预混管上的燃烧火嘴、设置在主体外壳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设置在主体外壳后端面的后端板,其特征在干所述的主体外売上的后端板设置有预混管、预混管远离主体外壳端通过预混连接管连接有预混器,主体外壳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ロ。所述的后端板上设置有I至2个观火孔。所述预混器由燃气输送管与预混器外壳构成,燃气输送管末端设置有燃气分布孔,预混器外壳上设置有一次风连接ロ。所述的燃气输送管上设置有一次风分布板,一次风分布板上设置有至少2个孔。一次风分布板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预混器外壳内径。所述的燃气分布孔至少为两个,呈与燃气输送管轴向以及径向分布在燃气输送管 末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预混式燃烧是ー种较扩散式燃烧先进的一种燃烧技木,它的特点就是燃气和助燃的空气在燃烧前就已经在预混器的腔体内充分混合好了。所以预混式燃烧不需要大大的空气过剩系数、不需要太多的助燃风,就可以满足燃烧更加完全和彻底的条件和要求,故所以预混式燃烧的火焰温度、炉膛温度和热效率都比扩散式燃烧的高,即预混式燃烧要比扩散式燃烧更节省能源。2、预混式燃烧能有效地解决空气过剩系数过大和烟气中氧气的浓度过高的问题,降低了參与生成NOx的一系列反应的反应物的浓度,所以其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中的NOx浓度和排放量就会比扩散式燃烧的要低。3、本专利技术还把助燃风一分为ニ,使得燃气进行分级燃烧(即低NOx燃烧技术)。即一次风用于与燃气预混,二次风用于分级燃烧补偿,仍然保证燃烧的完全、彻底。把预混式燃烧的技术和低NOx燃烧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燃烧区域中可形成ー个低氧还原区,还原已生成的N0X,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其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中的NOx浓度和排放量比扩散式燃烧的要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中1-主体外売,2-预混管,3-燃烧火嘴,4- 二次风导流管,5-后端板,6_预混连接管,7-预混器,8- 二次风连接ロ,9-观火孔,10-燃气输送管,11-预混器外壳,12-燃气分布孔,13- 一次风连接ロ,14- 一次风分布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參见附图1-2,本专利技术包括主体外壳I、设置在主体外壳I内的预混管2、设置在预混管2上的燃烧火嘴3、设置在主体外壳I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4、设置在主体外壳I后 端的后端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壳I上的后端板5设置有预混连接管6、预混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7,主体外壳I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ロ 8。所述的后端板5上设置有I至2个观火孔9。所述预混器7由燃气输送管10与预混器外壳11构成,燃气输送管10末端设置有燃气分布孔12,预混器外壳11上设置有一次风连接ロ 13。所述的燃气输送管10上设置有一次风分布板14,一次风分布板14上设置有至少2个孔。一次风分布板14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预混器外壳11内径。所述的燃气分布孔12至少为两个,呈与燃气输送管10轴向以及径向分布在燃气输送管10末端。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助燃风机启动,助燃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三通分流器处,将助燃空气通过设置在三通分流器输出处的阀门分为两部分输出,其中作为一次风的助燃空气输送至预混器外壳11内并通过设置在燃气输送管道10外的一次风分布板14将助燃空气转换成细股流,而燃气通过燃气输送管10在通过燃气输送管10末端的燃气分布孔12将燃气分布成为径向及轴向的细股流并与空气细股流在预混器7内混合,并在通过预混连接管6时进一歩混合充分并输送至主体外壳I内的预混管2内,然后通过预混管2输出到燃烧火嘴3处通过燃烧火嘴3上的输出ロ将混合气体输出。而作为二次风的助燃空气通过控 制阀门后再经过二次风输送管将助燃空气输送到主体外壳I内,主体外壳I上通过二次风导流管4再经过设置在燃烧火嘴3处的二次风分布板将助燃空气转换成细股流与从燃烧火嘴3流出的混合气体混合后即可开启燃气,点火燃烧。二次风在燃烧过程中与燃烧火嘴3轴向和径向输出的混合气体能进ー步充分混合,起二次补偿助燃作用,同时还可以将燃烧火嘴3喷出高温烟气推送得更远,搅动烟气,降低炉膛温差。由于通过预混器7把燃气与助燃空气预先在腔体和管道内充分混合,采用预混式和低NOx的燃烧技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性设计,就能在保证燃烧完全、彻底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空气过剩系数,降低燃烧烟气中的氧气的浓度,降低了參与生成NOx的一系列反应的反应物的浓度,提高了 NOx的生成的难度和条件,从而就降低了燃烧烟气中的NOx的浓度和排放量,达到本专利技术的节能、减排的环保目的。设置在后端板5上的观火孔9上设置有玻璃视镜,同时可加装高压点火装置实现自动点火,保证了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排型预混式二次燃烧器,包括主体外壳(I)、设置在主体外壳(I)内的预混管(2)、设置在预混管(2)上的燃烧火嘴(3)、设置在主体外壳(I)前端面的二次风导流管(4)、设置在主体外壳(I)后端的后端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壳(I)上的后端板(5)设置有预混连接管(6)、预混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预混器(7),主体外壳(I)上设置有二次风连接口(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预混式二次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端板(5)上设置有I至2个观火孔(9)。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预混式二次燃烧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毅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启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