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4193 阅读:4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电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上分别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且控制电路板上的输出触点上设有与通孔相适应的孔洞,微电机上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孔洞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三个输入端子分别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电机和输入端子与控制电路板分别通过镶嵌式直接接触,改变了原有设计中通过弹簧接触片进行导电连接的方式,避免了触点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调光电机工作的可靠性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前部照明灯,具体涉及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
技术介绍
汽车前部照明灯被国家列为汽车的安全件之一,而调光电机作为汽车前部照明灯的一部分,是汽车前部照明灯满足照明要求、确保车辆夜间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调光电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调光电机的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电机和控制电路板。图1示出了现有汽车前部照明灯调光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三个输入端子1分别通过第一弹簧接触片2与控制电路板3上的输入触点4直接接触,微电机5的两个接线端子6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弹簧接触片7与控制电路板3上的输出触点8直接接触,其中第一弹簧接触片2和第二弹簧接触片7分别具有弹性折弯部,第一弹簧接触片2的一端分别插输入端子1上且弹性折弯部分别弹性地抵靠在控制电路板3上相应的输入触点4上,以实现与输入电源的电气连接,第二弹簧接触片7 —端分别插装在微电机1的接线端子6上,弹性折弯部分别弹性地抵靠在控制电路板3上相应的输出触点8上,以实现微电机5与控制电路板3的电气连接。但是,由于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弹簧接触片2和第二弹簧接触片7容易受压产生变形, 因此容易与控制电路板3上的输入触点或输出触点接触不良,从而使调光电机产生故障, 影响汽车前部照明灯的正常使用,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容易产生接触不良故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电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上分别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且控制电路板上的输出触点上设有与通孔相适应的孔洞,微电机上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孔洞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三个输入端子分别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入端子和微电机的接线端子的插入端分别设有弹性勾头。本技术,微电机和输入端子与控制电路板分别通过镶嵌式直接接触,改变了原有设计中通过弹簧接触片进行导电连接的方式,避免了触点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调光电机工作的可靠性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调光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10以及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的微电机15和控制电路板13,控制电路板13的上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上分别焊接有连接件20,连接件20 上设有通孔,且控制电路板13上的输出触点上设有与通孔相适应的孔洞,微电机15上的两个接线端子16分别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孔洞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20上的通孔内,三个输入端子11分别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20上的通孔内。输入端子11和微电机15的接线端子16的插入端分别设有弹性勾头,以便于实现与连接件20良好的电气性能。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电机和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上分别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且控制电路板上的输出触点上设有与通孔相适应的孔洞,微电机上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孔洞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三个输入端子分别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和微电机的接线端子的插入端分别设有弹性勾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电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上分别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且控制电路板上的输出触点上设有与通孔相适应的孔洞,微电机上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孔洞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三个输入端子分别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本技术微电机和输入端子与控制电路板分别通过镶嵌式直接接触,改变了原有设计中通过弹簧接触片进行导电连接的方式,避免了触点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调光电机工作的可靠性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60Q1/076GK201998886SQ20112006235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朱旭恒, 朱煜恒 申请人:乐清市华海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前部照明灯的调光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电机和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触点和输出触点上分别焊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且控制电路板上的输出触点上设有与通孔相适应的孔洞,微电机上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孔洞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三个输入端子分别插装在对应的连接件上的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旭恒朱煜恒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华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