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4915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是由一个球面支点(3)、一个左右驱动调节杆(1)、一个上下调节杆(2)和氙气灯透镜组(4)组成,其特征在于:左右驱动调节杆(1)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左右运动;上下调节杆(2)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通过一个球面支点和两个调节杆实现灯具“上下”、“左右”调节,因为是球面接触,运动方向自由度大,简化了灯具内部调节机构,增大了灯光调节的范围,实现了前照灯的弯道照明和动态水平调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前大灯照明调节技术,运用在AFS系统前照灯中,实现前照灯左右、上下光束调整的随动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照明装置,主要包括前照灯(近光灯、远光灯)、前雾灯等。在实际的使用中,传统的前照灯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灯具的壳体固定于车体上无转动功能,因此前照灯的照射方向与汽车车身保持一致。车辆在转弯行驶时,特别是在路侧较危险的情况下转弯时,如山区道路或夜晚无路灯的城市道路主,灯光存在照明暗区,严重影响了司机对弯道上障碍的判断,若是这个夜间遇到雨雾天气,前方弯道路况照明情况更是模糊不清,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生命与财产的损失。随动转向系统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研发的,根据车速和旋转的角度,可移动的氙气灯模组向弯道旋转一定角度,使障碍物变得更加清晰。但现有灯具上的随动转向系统调节方式机构复杂,零件多,且要求灯具内部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成本高,不易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随动转向系统执行调节部分机构复杂,零件众多,受灯具内部空间的限制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通过球面机构,实现上下左右的灯光调节,消除了死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是由一个球面支点、左右驱动调节杆、上下调节杆和氙气灯透镜组组成,左右驱动调节杆、上下调节杆分别设置在氙气灯透镜组机架的两侧且可做伸缩运动,灯碗下部设有球面支架,球面支架的下部设有球头,球头可在球面支点内转动,其特征在于左右驱动调节杆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左右运动;上下调节杆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的上下运动。所述的左右驱动调节杆1伸缩运动,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上下调节杆 2为轴进行旋转,灯光实现左右移动;左右驱动调节杆1伸长,氙气灯透镜组4向右旋转;缩短则向左旋转。所述的上下调节杆2伸缩运动,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左右驱动调节杆 1为轴进行旋转,灯光实现上下移动;上下调节杆2伸长,氙气灯透镜组4向下旋转;缩短则向上旋转。本技术结构,通过一个球面支点、左右驱动调节杆、上下调节杆实现灯具“上下”、“左右”调节,因为是球面接触,运动方向自有度大,简化了灯具内部调节机构,增大了灯光调节的范围,实现了前照灯的弯道照明和动态水平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车辆转弯时随动转向机构转动示意图。图4是车辆负载变化时随动转向机构转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知,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是由一个球面支点3、左右驱动调节杆1、上下调节杆2和氙气灯透镜组4组成,左右驱动调节杆1、上下调节杆2设置在氙气灯透镜组 4机架的两侧且可做伸缩运动,氙气灯透镜组通过球面支架6、球头7与球面支点3连接,左右驱动调节杆1作伸缩运动时,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上下调节杆2为轴进行旋转,灯光实现左右移动;上下调节杆2作伸缩运动时,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左右驱动调节杆1为轴进行旋转,灯光实现上下移动。由图2知,是本技术的剖视图。球面支架6的下部设有球头7,球头7可在球面支点3内转动。图3是车辆转弯时随动转向机构转动示意图。车辆转弯时,驱动器得到车身信号后,左右驱动调节杆1伸缩运动,此时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上下调节杆2为轴进行旋转,灯光实现左右移动;左右调节杆1伸长,氙气灯透镜组4向右旋转;缩短则向左旋转。图4是车辆负载变化时随动转向机构转动示意图。车辆负载变化或遇到颠簸路面时,驱动器得到车身信号后,上下驱动调节杆2伸缩运动,此时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 3和左右驱动调节杆1为轴进行旋转,灯光实现上下移动;上下调节杆2伸长,氙气灯透镜组4向下旋转;缩短则向上旋转。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是由一个球面支点(3)、左右驱动调节杆(1)、上下调节杆(2)和氙气灯透镜组(4)组成,左右驱动调节杆(1)和上下调节杆(2)分别设置在氙气灯透镜组(4)机架的两侧且可做伸缩运动,灯碗(5)下部设有球面支架(6),球面支架(6)的下部设有球头(7),球头(7)可在球面支点(3)内转动,其特征在于左右驱动调节杆(1)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左右运动;上下调节杆(2)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驱动调节杆(1)伸缩运动,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上下调节杆(2)为轴进行旋转,实现灯光左右移动;左右驱动调节杆(1)伸长,氙气灯透镜组(4)向右旋转;缩短则向左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调节杆 (2)伸长,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左右驱动调节杆(1)为轴向下旋转;调节杆 (2)缩短,氙气灯透镜组(4)以球面支点(3)和左右驱动调节杆(1)为轴向上旋转。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是由一个球面支点(3)、一个左右驱动调节杆(1)、一个上下调节杆(2)和氙气灯透镜组(4)组成,其特征在于左右驱动调节杆(1)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左右运动;上下调节杆(2)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上下运动。本技术结构,通过一个球面支点和两个调节杆实现灯具“上下”、“左右”调节,因为是球面接触,运动方向自由度大,简化了灯具内部调节机构,增大了灯光调节的范围,实现了前照灯的弯道照明和动态水平调节。文档编号B60Q1/12GK201941662SQ20112017893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尹友军, 张小凤, 张文学, 李君 申请人: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随动转向机构,是由一个球面支点(3)、左右驱动调节杆(1)、上下调节杆(2)和氙气灯透镜组(4)组成,左右驱动调节杆(1)和上下调节杆(2)分别设置在氙气灯透镜组(4)机架的两侧且可做伸缩运动,灯碗(5)下部设有球面支架(6),球面支架(6)的下部设有球头(7),球头(7)可在球面支点(3)内转动,其特征在于:左右驱动调节杆(1)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左右运动;上下调节杆(2)驱动,实现氙气灯透镜模组(4)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学尹友军李君张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