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24104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还没有一款适用备胎安装在后背门上的越野车或SUV等车型的问题。本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设置在汽车后门的备胎上,它包括若干个支撑架组件,所述的每个支撑架组件上均具有一固定部和一支撑部,所述的固定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的备胎轮毂上,所述的支撑部能通过扣接的方式与自行车车梁相固连。利用本装置将自行车固定在汽车后背门的备胎上,有效地利用了汽车尾部的位置,同时避免自行车触碰到杂物而损坏自行车。自行车与备胎之间通过若干组支撑架组件固连连接,于是具有多个固定点,保证了自行车被固定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程
,涉及一种承载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户外休闲运动的盛行,自行车并未因为汽车工业的发达而惨遭淘汰,相反,在运动、健身、娱乐及比赛方面开拓处了另一发展空间。为了更方便地运输自行车,很多人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以汽车载运自行车的相关装置。总的来说,有将自行车固定在车顶上的,也有将自行车固定在车尾部的。关于相关的文献如下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汽车用自行车承载架授权公告号C拟673736Y、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挂架授权公告号 CN201240325Y、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授权公告号CN2763133Y等等。上述的方案均需与指定车型配合使用,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设计出一款适用备胎安装在后背门上的越野车或SUV等车型上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备胎安装在后背门上车型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承载装置设置在汽车后门的备胎上,它包括若干个支撑架组件,所述的每个支撑架组件上均具有一固定部和一支撑部,所述的固定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的备胎轮毂上,所述的支撑部能通过扣接的方式与自行车车梁相固连。本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用于承载自行车,且将该自行车固定在汽车后背门上的备胎上。支撑架组件的数量一般与自行车的车梁数量相关,支撑架组件一端通过扣接的方式与自行车车梁相固连,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备胎轮毂上;也就是说自行车通过若干个支撑架组件固定在备胎轮毂上。显然,自行车与备胎之间具有多个固定点,进而保证了自行车被固定的牢固性。同时,支撑部与自行车之间是采用扣接的方式相连的,显然具有固定和拆卸自行车方便的优点。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架组件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外管和内管,所述的外管的外端固连有扣体一,所述的内管外端设有扣体二,外管的外端部开有一条形让位孔,所述的扣体二穿过此条形让位孔与内管的外端相固连,上述的扣体一和扣体二组合形成支撑架组件的支撑部,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还设有能防止扣体一和扣体二相对移动的定位结构。内管的内端通过固定件与备胎轮毂相固连。固定自行车时首先保证定位结构处于松开状态,即外管能沿着内管轴向移动。条形让位孔的长度可以限制外管相对于内管的移动长度,显然该长度是可以保证自行车的车梁可以进出扣体一和扣体二之间的间隙。然后将自行车的车梁从扣体一和扣体二之间的间隙卡入至扣体一和扣体二之间。最后,锁紧定位结构,即扣体一和扣体二夹紧自行车的车梁实现固定自行车。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外管内端固连有向外翻出的定位片一、所述的内管内端固连有向外翻出的定位片二和穿设在所述的定位片一和定位片二上的螺栓螺母。通过拧动螺母实现调整定位片一和定位片二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本定位结构的锁紧和松开。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位于内管与外管上的定位孔和能穿设在上述定位孔内的定位销。当定位片一和定位片二处于锁紧状态时内管上的定位孔与外管上的定位孔相对,此时将定位销穿入定位孔内,则本定位结构处于锁紧状态。若将定位销从定位孔内取出则外管处于自由移动状态。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架组件包括一支撑管,所述的支撑管的外端固连有一扣体一和铰接有一扣体二,上述的扣体一和扣体二组合形成支撑架组件的支撑部,在扣体一和扣体二还设有能防止扣体一和扣体二组相对移动的锁定结构。 支撑管的内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备胎的轮毂上,自行车的车梁设置在扣体一和扣体二之间,通过锁紧锁定结构实现定位车梁,进而实现固定自行车。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锁定结构包括一端铰接在扣体一外端部处的螺栓螺母和位于所述的扣体二外端部处的定位口。当螺栓嵌入定位口内且锁紧螺母便能将扣体二定位在扣体一上。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扣体一和扣体二上均具有与自行车车梁外形相对应的定位槽,扣体一上定位槽的槽口与扣体二上定位槽的槽口相对设置。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固定件包括能使内管的内端与备胎轮毂螺栓孔处相连接的螺栓螺母。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固定件包括能通过螺钉与备胎轮毂螺栓孔处相连接的固定盘和将内管的内端固定在固定盘处的螺栓螺母。在上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中,所述的固定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本装置将自行车固定在汽车后背门的备胎上,有效地利用了汽车尾部的位置,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护自行车,避免自行车触碰到杂物而损坏自行车。2、自行车与备胎之间通过若干组支撑架组件固连连接,显然具有多个固定点,于是保证了自行车被固定的牢固性。3、支撑部与自行车之间是采用扣接的方式相连的,显然具有固定和拆卸自行车方便的优点。4、固定盘上的定位孔可以保证将不同位置上的支撑架组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固定盘上;同时也可以保证将本承载装置固定在不同型号的车轮上。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本承载装置固定自行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利用本承载装置固定自行车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承载装置固定在备胎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承载装置中的支撑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承载装置中的支撑架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备胎;2、自行车;2a、车梁;3、支撑架组件;31、内管;32、外管;33、扣体一 ;34、扣体二 ;35、定位片一 ;36、定位片二 ;37、让位孔;38、槽口 ;4、固定盘;5、螺栓螺母。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设置在汽车后门的备胎1上,自行车2通过本汽车尾部自行车2承载装置能固定在汽车后门的备胎1上。本汽车尾部自行车 2承载装置包括固定盘4和三组支撑架组件3。具体来说,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架组件3用于连接自行车2车梁加和固定盘 4,由于不同型号的自行车2车梁加的数量和位置均有所不同,三组支撑架组件3排列呈三角形;显然支撑架组件3的位置的需要与自行车2车梁加相对应的。固定盘4呈圆盘状,固定盘4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定位孔的数量一般较多,于是提高了定位孔与备胎1螺栓孔相对的数量,即保证能将固定盘4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不同型号的备胎1上,也保证了将不同位置上的支撑架组件3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固定盘4上。更具体来说,支撑架组件3包括扣体一 33、扣体二 34、内管31和套设在内管31外侧的外管32。内管31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固定盘4上,另一端与扣体二 34相固连。 外管32的一端与扣体一 33相固连,扣体一 33和扣体二 34上均具有与自行车2车梁加外形相对应的定位槽,扣体一 33上定位槽的槽口 38与扣体二 34上定位槽的槽口 38相对设置。外管32上开有条形轴向设置的让位孔37,扣体二 34位于扣体一 33和固定盘4之间, 扣体二 34穿过所述的让位孔37与内管31相固连。内管31的一端部固连有定位片二 36, 外管32的另一端固连有定位片一 35,定位片二 36位于定位片一 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承载装置设置在汽车后门的备胎(1)上,它包括若干个支撑架组件(3),所述的每个支撑架组件(3)上均具有一固定部和一支撑部,所述的固定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的备胎(1)轮毂上,所述的支撑部能通过扣接的方式与自行车(2)车梁(2a)相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承载装置设置在汽车后门的备胎 (1)上,它包括若干个支撑架组件(3),所述的每个支撑架组件C3)上均具有一固定部和一支撑部,所述的固定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的备胎(1)轮毂上,所述的支撑部能通过扣接的方式与自行车⑵车梁Qa)相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组件 (3)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外管(32)和内管(31),所述的外管(32)的外端固连有扣体一(33), 所述的内管(31)外端设有扣体二(34),外管(3 的外端部开有一条形让位孔(37),所述的扣体二(34)穿过此条形让位孔(37)与内管(31)的外端相固连,上述的扣体一(33)和扣体二(34)组合形成支撑架组件(3)的支撑部,在内管(31)与外管(3 之间还设有能防止扣体一(33)和扣体二(34)相对移动的定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外管(32)内端固连有向外翻出的定位片一(35)、所述的内管(31)内端固连有向外翻出的定位片二(36)和穿设在所述的定位片一(3 和定位片二(36)上的螺栓螺母(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部自行车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位于内管(31)与外管(3 上的定位孔和能穿设在上述定位孔内的定位销。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芳武宋百中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