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5849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重组菌的一种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醛脱氢酶编码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PHA聚合酶编码基因导入出发菌,得到重组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验证明:该工程菌可高效表达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基因,使3-羟基丙酸经过3-羟基丙酰辅酶A最终被聚合为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小型发酵罐实验表明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程菌在6L发酵罐中发酵后,P(3HP)的产量最高可达8.9g/L以上,P(3HP)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91.5%。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因工程菌,尤其涉及一种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重组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聚羟基烷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由许多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在胞内积累的,具有热可塑性、生物相容性、光学活性和压电特性等优良性能的一类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它完全有可能取代日益严重污染环境的化学塑料,在医学、药学、精细化学等方面也极具有应用价值。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根据单体的种类,PHA分为同聚物(均聚物,homopolymer)和共聚物(copolymer)两类:前者只有一种单体;后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3-羟基丙酸是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高分子量的P(3HP)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拉伸强度(>400MPa),以及具有较大的断裂伸长率等优异性能。目前其合成主要采用生物发酵或者两步法开环聚合得到。相对于纯化学合成方法如开环聚合途径来合成有机物,生物合成方法具有经济消耗低,污染少,反应条件宽松(37℃和标准大气压)等优点。但由于3HP的特殊结构,至今国际上关于P(3HP)的合成研究报道仍然较少。目前,已有研究用微生物法以甘油为底物合成P(3HP),该途径克隆了甘油脱水酶基因(dhaBlCb),丙醛脱氢酶(pduPSe)基因及PHA聚合酶基因(phaClCn)。此为首例采用微生物方法以甘油为前体合成均聚P(3HP)的报道,最终积累的P(3HP)仅占细胞干重的12%,且需要二步培养法,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重组菌的一种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醛脱氢酶编码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PHA聚合酶编码基因导入出发菌,得到重组菌。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0;所述醛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1;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2;所述PHA聚合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3。-->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述醛脱氢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所述PHA聚合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所述出发菌为大肠杆菌,具体为Escherichia coli Trans5α、Escherichia coli Trans1-T1或Escherichia coli S17-1。但不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和所述醛脱氢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A导入所述出发菌中;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所述PHA聚合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B导入所述出发菌中;所述重组载体A为将启动子PRe插入pZL-dhaT-aldD的ApaI和Xhol识别位点间得到的载体;所述重组载体B为将3-羟基丙酸辅酶A的编码基因插入到pBHR68的StuI和EcoRI识别位点间得到的载体。所述启动子PRe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5。由所述的方法构建的重组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所述的重组菌,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所述发酵温度为30℃-40℃;所述发酵的溶氧量为10%-30%(体积百分含量);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8;所述发酵温度具体为30℃、37℃或40℃;所述发酵的溶氧量具体为10%、20%或30%(体积百分含量);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具体为6、7或8。所述发酵过程中,在所述重组菌进入稳定期起至发酵结束,向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分批补加1,3-丙二醇和/或1,4-丁二醇,使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不高于30g。所述分批发酵为当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加入1,3-丙二醇3瓶(共含30g 1,3-丙二醇,溶于15ml水)。此后,每间隔4h取样,当1,3-丙二醇浓度低于5g/L时,补加1,3-丙二醇10g。也可采用流加的方式,将1,3-丙二醇溶液加入发酵液中,采用流加方法时,流加速度按照每L培养基1~10mL/h(丙二醇溶液配置方法如上所述)。所述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为1g/L-30g/L,所述每L发酵产物中的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含量均具体为1g/L-10g/L、10g/L-20g/L或20-30g/L;所述发酵时间为32h-50h,所述发酵时间具体为32h、44h或50h;所述3-羟基丙酸共聚物为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可采用生物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方法将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醛脱氢酶、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假单胞菌宿主菌,如接合转化法、电击-->转化法、氯化锂转化法或原生质体转化法等,优选为接合转化法。可采用大肠杆菌的常规培养条件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在发酵罐发酵中,可采用如下的LB培养基进行发酵:罐底成分:5g/L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 NaCl,其余为水;也可采用适用与本专利技术工程菌的改良LB培养基(LB’)配方:10g/L酵母提取物,10g/L蛋白胨,10g/L NaCl,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中,还可使用TB培养基进行发酵,罐底成分:24g/L酵母提取物,12g/L蛋白胨,4ml/L甘油,0.017mol/L KH2PO4,0.072mol/L K2HPO4。(溶液先在15psi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当冷至60℃或60℃以下时加入无菌的KH2PO4水溶液,K2HPO4水溶液)。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向上述培养基中再添加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以维持质粒的稳定性,如50μg/mL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或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载体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由所述的方法中的重组载体A和重组载体B组成;所述3-羟基丙酸共聚物为3-羟基丙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醛脱氢酶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的专用表达工程菌,该工程菌可高效表达1,3-丙二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基因,在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底物1,3-丙二醇为3-羟基丙酸,转化效率较高。同时,该工程菌也高效表达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及PHA聚合酶基因,使3-羟基丙酸经过3-羟基丙酰辅酶A最终被聚合为3-羟基丙酸均聚物(P(3HP))。小型发酵罐实验表明将本专利技术的工程菌在6L发酵罐中发酵后,P(3HP)的产量最高可达8.9g/L以上,P(3HP)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91.5%。且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1,3-丙二醇、3-羟基丙酸、3-羟基丙酸均聚物和3-羟基丙酸共聚物的转化关系示意图图2为质粒pZQ01和pZQ03的结果示意图图3为1H核磁共振NMR检测细胞中均聚物具体实施方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重组菌的一种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醛脱氢酶编码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PHA聚合酶编码基因导入出发菌,得到重组菌。

【技术特征摘要】
1.重组菌的一种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醛脱氢酶编码基因、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PHA聚合酶编码基因导入出发菌,得到重组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0;所述醛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1;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2;所述PHA聚合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述醛脱氢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3;所述PHA聚合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4;所述出发菌为大肠杆菌,具体为Escherichia coli Trans5α、Escherichia coliTrans1-T1或Escherichia coli S17-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编码基因和所述醛脱氢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A导入所述出发菌中;所述3-羟基丙酸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和所述PHA聚合酶编码基因通过重组载体B导入所述出发菌中;所述重组载体A为将启动子PRe插入pZL-dhaT-aldD的多克隆识别位点得到的载体;所述重组载体B为将3-羟基丙酸辅酶A的编码基因插入到pBHR68的多克隆识别位点得到的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周琴石振宇孟德川吴琼陈金春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