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734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6:39
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能够不使连接器大型化而确保端子的弹簧长度较大。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别被安装在两侧壁的靠近外壳底部的位置,第一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一弹性臂部,第一弹性臂部利用第一接触部能够与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一接触部在侧壁彼此之间在比扁平导体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向上方延伸,并朝向扁平导体侧突出,第二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弹性臂部,第二弹性臂部利用第二接触部能够与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二接触部在侧壁彼此之间在比第一弹性臂部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向上方延伸到比第一弹性臂部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并在比第一弹性臂部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上朝向扁平导体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配置在电路基板上并从上方接纳FFC(柔性扁平电缆)来连接该FFC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连接器具有:外壳、可滑动地安装于该外壳的引导部件、可转动自由地安装于外壳的致动器、排列保持在外壳上的多个端子以及多个接地部件。上述外壳沿上下方向贯通地形成有用于从上方接纳上述FFC的接纳孔部。由上述外壳保持的端子排列保持于外壳的长度方向、即端子排列方向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具体而言,该端子通过将该端子的被保持部从外壳的底部压入到在上述一个侧壁上在上下方向贯通设置的端子接纳槽内而被保持在该外壳上。该端子在上述接纳孔部内具有从外壳底部侧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的可弯曲的臂部,在该臂部的顶端形成的接触部与从上方被插入的上述FFC弹性接触。另外,接地部件具有:直线形状部,其沿着上述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延伸;弯曲部,其以从上述直线形状部的上端跨越上述另一个侧壁的上端部的方式折返;接地部,其沿着上述另一个侧壁的内表面从上述弯曲部朝向下方延伸。上述直线形状部是通过接地安装部来保持被固定部而被固定的,其中,所述接地安装部从上述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突出且形成于外壳,所述被固定部在靠近外壳底部的位置形成于该直线形状部。另外,上述另一个侧壁具有槽状的接地容纳凹部,该槽状的接地容纳凹部将相邻的接地部件彼此间的位置上的该侧壁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并形成在该接地部件的位置。而且,上述接地部件的弯曲部被容纳在该接地容纳部内。当FFC从上方被插入到外壳的接纳孔部时,接地部件的接地部压接于FCC,从上述被固定部跨越至该接地部的直线形状部的上侧部分以稍微离开外壳的上述另一个侧壁的方式弹性位移。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0596。在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中,由于接地部件以跨越外壳的另一个侧壁的上端部的方式形成有折返的弯曲部,因此相比于与外壳大致相同的尺寸制作接地部件的情况,能够增大接地部件的高度尺寸。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外壳的另一个侧壁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而形成有用于在该延伸部分彼此之间容纳上述弯曲部的接地容纳凹部,且外壳的高度尺寸增大比用于形成上述延伸部分的上述上端部更靠上方的部分的尺寸大小。进而,由于用于保持接地部件的直线形状部的接地安装部从上述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突出而形成,因此相应地使外壳的尺寸在该侧壁的厚度方向上增大。其结果,使连接器整体在上述高度方向和上述厚度方向上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连接器大型化而确保端子的弹簧长度较大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配置在电路基板上,并具备:外壳,其具有相对于电路基板的面呈直角的两个侧壁,且在这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接纳空间内从上方接纳扁平导体;多个第一端子,其以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作为排列方向而被保持在上述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第二端子,其被保持在上述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上。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分别被安装在上述一个侧壁以及另一个侧壁的靠近外壳底部的位置,该第一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一弹性臂部,该第一弹性臂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并利用该第一接触部能够与该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一接触部在两个侧壁之间在比扁平导体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并朝向扁平导体侧突出,上述第二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弹性臂部,该第二弹性臂部具有第二接触部并利用该第二接触部能够与该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二接触部在两个侧壁之间在比上述第一弹性臂部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到比上述第一弹性臂部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在比该第一弹性臂部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朝向扁平导体侧突出。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端子被安装在另一个侧壁的靠近外壳底部的位置,该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臂部在两个侧壁之间朝向上方延伸。因此,外壳与以往不同,即由于第二端子不具有跨越另一个侧壁的上端部的弯曲部,因此能够相应地减小端子的高度尺寸。另外,也无需在外壳中形成以往那样用于容纳上述接地部件的弯曲部的凹部,因此相应地不会增大外壳的高度尺寸。进而,无需如以往那样将用于固定第二端子的部分制成为从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突出,因此也不会相应地增大外壳在该侧壁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另外,通过将第二弹性臂部形成为在外壳的另一个侧壁的高度范围内遍及到该侧壁的上端部附近的位置,即使是外壳的高度范围内的高度尺寸,也能够确保在第二端子中足够大的弹簧长度。优选地,第二弹性臂部以越朝向上方越远离另一个侧壁的方式倾斜延伸,并且从该第二弹性臂部的中间位置的弯曲部分开始以越朝向上方延伸越接近上述另一个侧壁的方式延伸,第二接触部形成于该第二弹性臂部的上述弯曲部分。当在两个侧壁之间插入通常厚度的扁平导体而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抵接时,该第二接触部受到来自扁平导体的按压力,因此第二弹性臂部整体向另一个侧壁侧弹性位移。由于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臂部在自由状态下是悬臂梁状,因此易弹性位移。另外,在扁平导体的厚度尺寸较大的情况下,第二接触部产生较大的弹性位移。而且,当达到规定量以上的位移量时,第二弹性臂部的上端部与另一个侧壁抵接而成为双臂梁状,从而难以弹性位移。其结果,限制过度的弹性位移,防止第二弹性臂部的损伤(凹陷)并且能够获得较大的接触压力。优选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保持在排列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扁平导体中,与第一端子对应的电路部和与第二端子对应的电路部,在扁平导体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两层,有时上述两种电路部的连接焊盘部分,在该扁平导体的表面上被上下配置在该扁平导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这样两种电路部的连接焊盘在上述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形态,通过使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处于被保持在排列方向上相同位置的形态,而能够实现与在上述宽度方向上以密集的间距排列的电路部的电导通。也可以还具备加压部件,该加压部件能够在向外壳的接纳空间能够插入扁平导体的开位置和向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按压扁平导体的闭位置之间转动,该加压部件具有转动轴部,该转动轴部以在上述第一端子的排列方向上与多个第一端子中至少一部分相同的位置为转动中心,上述多个第一端子中至少一部分具有在比扁平导体更靠近一个侧壁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的支撑臂部,该支撑臂部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上述转动轴部的转动支承部。此外,还可以将第二端子设为接地端子。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这两者安装在靠近外壳底部的位置,并且使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臂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臂部在外壳的两个侧壁之间朝向上方延伸。因此,与以往的情况即在端子中使直线形状部沿着外壳的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跨越该侧壁的上端部的方式折返该端子而形成弯曲部的情况相比,由于没有该弯曲部,所以能够减小端子高度方向的尺寸。另外,无需形成容纳该弯曲部的凹部,相应地能够减小外壳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无需如以往那样,形成用于在上述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保持端子的保持部,相应地能够减小该侧壁厚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能够使连接器在上述高度方向和上述厚度方向上小型化。进而,由于能够将上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臂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配置在电路基板上,并具备:外壳,其具有相对于电路基板的面呈直角的两个侧壁,且在这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接纳空间内从上方接纳扁平导体;多个第一端子,其以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作为排列方向而被保持在上述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第二端子,其被保持在上述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上,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分别被安装在上述一个侧壁以及另一个侧壁的靠近外壳底部的位置,该第一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一弹性臂部,该第一弹性臂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并利用该第一接触部能够与该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一接触部在两个侧壁之间在比扁平导体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并朝向扁平导体侧突出,上述第二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弹性臂部,该第二弹性臂部具有第二接触部并利用该第二接触部能够与该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二接触部在两个侧壁之间在比上述第一弹性臂部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到比上述第一弹性臂部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在比该第一弹性臂部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上朝向扁平导体侧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2.03 JP 2010-022084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配置在电路基板上,并具备:外壳,其具有相对于电路基板的面呈直角的两个侧壁,且在这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接纳空间内从上方接纳扁平导体;多个第一端子,其以与电路基板的面平行的方向作为排列方向而被保持在上述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第二端子,其被保持在上述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上,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分别被安装在上述一个侧壁以及另一个侧壁的靠近外壳底部的位置,该第一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一弹性臂部,该第一弹性臂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并利用该第一接触部能够与该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一接触部在两个侧壁之间在比扁平导体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并朝向扁平导体侧突出,上述第二端子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弹性臂部,该第二弹性臂部具有第二接触部并利用该第二接触部能够与该扁平导体弹性接触,该第二接触部在两个侧壁之间在比上述第一弹性臂部更靠近另一个侧壁的位置从上述底部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到比上述第一弹性臂部的上端部更靠上方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