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4722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3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接插元件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导电件和绝缘件,所述导电件包括夹持部和导电针,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由第一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二夹持部、由第二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绝缘件为一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第三夹持部贯穿所述壳体远离开口的侧面并延伸而成所述导电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板连接器,其与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安装简单方便且安全可靠,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电接插元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已经逐渐普及,电子产品主要由电路板和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组成,而电路板与元器件的连接主要通过连接器实现。现市面上主要采用将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方式,这种方式第一焊接操作繁琐且不易实现,例如难以把握焊接时长等,且在焊接过程中容易损坏电路板和连接器,例如焊接时产生的高温容易损坏电路板上的电路和连接器;第二是焊接结构是不可拆卸的,当电路板或连接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更换时,需先拆卸焊料,而后再拆卸连接器,过程繁琐且操作麻烦,而且在拆卸过程中容易损坏电路板或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可夹持在电路板上,安装简单方便且安全可靠,维修方便。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导电件和绝缘件,所述导电件包括夹持部和导电针,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由第一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二夹持部、由第二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绝缘件为一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第三夹持部贯穿所述壳体远离开口的侧面并延伸而成所述导电针。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由第二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下部由所述上部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下部贯穿所述绝缘件延伸而出所述导电针。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夹持部上还设有支撑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开孔。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内侧设有开槽。进一步的,所述开槽的长度为所述壳体上端面的宽度的2/3。进一步的,所述开孔设有所述开槽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形状为V字形或U字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安装时只需将夹持部夹持在电路板电路上,而后将元器件插入绝缘件的壳体内使元器件与导电针接触连接即可,该电路板连接器与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安装过程简单方便且安全可靠,不会损坏电路板和连接器,维修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导电件;11、夹持部;111、第一夹持部;112、第二夹持部;113、第三夹持部;1131、上部;1132、下部;1133、支撑部;12、导电针;2、壳体;21、开孔;22、开槽;3、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导电件1和绝缘件,导电件1包括夹持部11和导电针12,夹持部11包括第一夹持部111、由第一夹持部111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二夹持部112、由第二夹持部112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三夹持部113,绝缘件为一面具有开口3的中空结构的壳体2,第三夹持部113贯穿壳体2远离开口3的侧面并延伸而成导电针12。由上述描述可知,夹持部11包括第一夹持部111、第二夹持部112和第三夹持部113,夹持部11为一夹持结构,可夹持在电路板上,当该电路板连接器夹持在电路板上时,第一夹持部111与电路板接触并应和第三夹持部113共同起到夹持电路板的作用,同时第二夹持部112起到限制电路板活动的作用,进而夹持部11可夹持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上的电路接触连接,而第三夹持部113贯穿壳体2远离开口3的侧面并延伸而成导电针12,导电针12位于壳体2的内部空间,而元器件等可通过接头插入壳体2内,进而接头与导电针12接触,进而来实现元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导电件2的数量可为多个,即多个导电件2固定在绝缘件1上,即多针连接器,如7针(7P)、9针(9P)、15针(15P)等。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如图1-图4所示,第三夹持部113包括上部1131和下部1132,上部1131由第二夹持部112弯折延伸而成,下部1132由上部1131弯折延伸而成,下部1132贯穿壳体2远离开口3的侧面并延伸而出导电针12。由上述描述可知,夹持部11夹持在电路板上,第三夹持部113受力,起支撑作用,故在此第三夹持部113包括上部1131和下部1132,上部1131和下部1132共同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第三夹持部113的整体承受能力,提高了夹持部1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夹持部113上还设有支撑部1133。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三夹持部113上设有支撑部1133,支撑部1133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进而增加了第三夹持部的受力面积,提高了第三夹持部113的整体承受能力,提高了夹持部1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支撑部1133可设在上部1131或下部1132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33设于下部1132上。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壳体2的上端面设有开孔21。由上述描述可知,壳体2内部空间用于外接元器件的接头的插入,为了防止出现接头插入时用力过大从而损坏导电针12等情况,可在壳体2的上端面设有开孔21,而在元器件的接头上设置相应的凸起,进而接头在插入时,凸起可卡入开孔21中,进而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出现接头插入时用力过大从而损坏导电针12等情况。需要理解的是,接头的凸起可采用弹性材料或弹性结构,进而接头插入时,凸起可变形,当凸起插入到开孔21中时,凸起恢复形变,凸起卡入开孔21中,当需要拔下接头时,只需按压凸起再拔下接头即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进一步的,壳体2的上端面内侧设有开槽22。由上述描述可知,壳体2内部空间用于外接元器件的接头的插入,而在插入接头时,容易出现接头与壳体2的内部空间未对准的情况,进而容易损坏导电针12,例如接头倾斜插入等,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可在壳体2的上端面内侧设有开槽22,在接头上设置相应的导向凸块,进而接头在插入时,导向凸块可顺延着开槽22插入,进而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出现接头插入时未对准壳体2的内部空间进而损坏导电针12的情况。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进一步的,开槽22的长度为壳体2上端面的宽度的2/3。由上述描述可知,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2上端面的宽度即为壳体2上端面壳体2上开口3到壳体2远离开口3的侧面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开槽22的长度为壳体2上端面的宽度的2/3,进而当接头插入时,接头上的导向凸块顺延着开槽22插入,不仅能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出现接头插入时未对准壳体2的内部空间进而损坏导电针12的情况;当导向凸块插入到开槽22的底部时,还可能到阻挡作用,防止出现接头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件和绝缘件,所述导电件包括夹持部和导电针,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由第一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二夹持部、由第二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绝缘件为一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第三夹持部贯穿所述壳体远离开口的侧面并延伸而成所述导电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件和绝缘件,所述导电件包括夹持部和导电针,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由第一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二夹持部、由第二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绝缘件为一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第三夹持部贯穿所述壳体远离开口的侧面并延伸而成所述导电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由第二夹持部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下部由所述上部弯折延伸而成,所述下部贯穿所述绝缘件延伸而出所述导电针。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鹏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