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不正规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柔性导电部件脱离。壳体(12)设置有供柔性导电部件(100)的端部(100a)插入的开口(14),对多个触头(11)进行保持。卡合保持部(13)设置于壳体(12)的内侧,通过与柔性导电部件(100)的端部(100a)卡合而对柔性导电部件(100)的端部(100a)进行保持。在柔性导电部件(100)的端部(100a)从开口(14)被插入到壳体(12)的内侧时,卡合保持部(13)通过与柔性导电部件(100)的端部(100a)抵接而暂时发生弹性变形,之后再进行弹性回复,与设置于柔性导电部件(100)的端部(100a)的被卡合部(106)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与具有多个导体的构成为柔性线缆或柔性基板的柔性导电部件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多个导体的构成为柔性线缆或柔性基板的柔性导电部件在与基板或电线等电连接时使用连接器。作为这样的与具有多个导体的构成为柔性线缆或柔性基板的柔性导电部件连接的连接器,公知有在日本特开2013-218969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4-41731号公报中公开的连接器。日本特开2013-218969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连接器装置1)构成为具有:壳体2;端子4,其被壳体2保持;以及基板固定部件3,其被压入壳体2。在壳体2上设置有:插入部5,其供柔性线缆6的端部插入;以及凹部13,其中配置有基板固定部件3。并且,在柔性线缆6的端部设置有与基板固定部件3卡定的孔部11。当柔性线缆6的端部被插入到插入部5中而配置于凹部13时,孔部11成为从凹部13中露出的状态。并且,在基板固定部件3上设置有:保持部7,其能够与柔性线缆6的端部的孔部11卡定;以及臂部8,其具有从凹部13向壳体2的外部突出的臂突出部18。在柔性线缆6的端部配置于凹部13的状态下,通过基板固定部件3相对于凹部13被压入至凹部13的里侧,保持部7卡定到柔性线缆6的端部的孔部11中。由此,柔性线缆6被保持于连接器装置1。另一方面,通过向壳体2的外部突出的臂突出部18与柔性线缆6朝向插入部5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被按压,基板固定部件3挠曲,从而解除了孔部11与保持部7的卡定。由此,解除了柔性线缆6被连接器装置1保持的状态,柔性线缆6变得能够从连接器装置1卸下。日本特开2014-41731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构成为具有:壳体10;端子20、30,它们被壳体10保持;活动部件40,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以及固定金属配件50。在活动部件40相对于壳体10处于闭合位置时,设置于活动部件40的被锁定部45与设置于壳体10的锁定部15B卡定。由此,活动部件40相对于壳体10被保持在闭合位置,构成为活动部件40不会相对于壳体10不经意地转动。并且,在活动部件40上设置有经由结合部43一体地设置于活动部件40的主体部41并且从结合部43呈悬臂梁状延伸的卡定臂部44。而且,在卡定臂部44的自由端的部分突出形成有卡定部44A。构成为柔性导电部件的扁平型导体C与上述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连接。扁平型导体C在活动部件40相对于壳体10被保持在闭合位置的状态下被插入到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中进行连接。此时,设置于扁平型导体C的耳部C2与卡定臂部44的卡定部44A上的倾斜面44A-1抵接。由此,卡定臂部44暂时发生弹性变形,扁平型导体C相对于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被插入到规定的位置。而且,当扁平型导体C相对于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被插入到规定的位置时,卡定臂部44弹性回复,在其卡定面44A-2处与设置于扁平型导体C的被卡定部C2A卡定。由此,扁平型导体C被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保持。另一方面,在从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拔出扁平型导体C进行拆卸时,活动部件40被相对于壳体10转动。由此,活动部件4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转移。在活动部件4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卡定臂部44的卡定部44A与扁平型导体C的被卡定部C2A的卡定被解除。由此,解除了扁平型导体C被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保持的状态,从而扁平型导体C变得能够从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1卸下。根据日本特开2013-218969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通过向壳体2的外部突出的臂突出部18与柔性线缆6朝向插入部5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地被按压,基板固定部件3挠曲,从而解除了孔部11与保持部7的卡定。因此,对于与柔性线缆6连接的日本特开2013-218969号公报的连接器,当不是通过操作而加载那样的外力即不正规的外力作用于向壳体2的外部突出的臂突出部18时,柔性线缆6被日本特开2013-218969号公报的连接器保持的状态有可能被解除。由此,在日本特开2013-218969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中,有可能由于不正规的外力的作用而柔性线缆6(柔性导电部件)脱离。并且,根据日本特开2014-41731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通过将活动部件40相对于壳体10而朝向打开位置转动,卡定臂部44的卡定部44A与扁平型导体C的被卡定部C2A的卡定被解除。因此,对于与扁平型导体C连接的日本特开2014-41731号公报的连接器,当不正规的外力作用于活动部件40时,扁平型导体C被日本特开2014-41731号公报的连接器保持的状态有可能被解除。由此,在日本特开2014-41731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中,有可能由于不正规的外力的作用而扁平型导体C(柔性导电部件)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不正规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柔性导电部件脱离的连接器。(1)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与具有多个导体的构成为柔性线缆或柔性基板的柔性导电部件连接,并具有:多个触头,它们与所述多个导体电连接;壳体,其设置有供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插入的开口,并且对所述多个触头进行保持;以及卡合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构成为通过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卡合而对该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进行保持,所述卡合保持部构成为,在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从所述开口被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时,所述卡合保持部通过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抵接而暂时发生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回复,与设置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根据该结构,在将柔性导电部件与连接器连接时,首先,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从壳体的开口被插入到壳体的内侧。而且,被插入到壳体的内侧的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与设置于壳体的内侧的卡合保持部抵接。由此,卡合保持部暂时发生弹性变形。而且,通过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被进一步向壳体的内侧插入,卡合保持部进行弹性回复,与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的被卡合部卡合。由此,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被壳体保持。并且,在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被壳体保持的状态下,柔性导电部件的多个导体与连接器的多个触头电连接,从而完成了柔性导电部件与连接器的连接。而且,根据上述的结构,与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卡合从而对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进行保持的卡合保持部设置于壳体的内侧。由此,即使在不是通过操作而加载那样的外力即不正规的外力从外部作用于对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进行保持的壳体的情况下,也抑制了该外力作用于卡合保持部。因此,即使不正规的外力作用于连接有柔性导电部件的连接器,也抑制了解除卡合保持部与柔性导电部件的被卡合部的卡合。而且,抑制了柔性导电部件从连接器脱离。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即使在不正规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柔性导电部件脱离的连接器。(2)优选为,所述卡合保持部包括:主体部,其与所述壳体一体设置,并且在该壳体的内侧被设置为从该壳体的内表面呈悬臂状延伸;以及卡合凸部,其与所述主体部一体设置,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所述主体部构成为,在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从所述开口被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时,通过被所述柔性导电部件施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挠曲,所述卡合凸部构成为,在所述主体部暂时发生弹性变形后进行弹性回复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与具有多个导体的构成为柔性线缆或柔性基板的柔性导电部件连接,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触头,它们与所述多个导体电连接;壳体,其设置有供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插入的开口,并且对所述多个触头进行保持;以及卡合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构成为通过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卡合而对该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进行保持,所述卡合保持部构成为,在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从所述开口被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时,所述卡合保持部通过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抵接而暂时发生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回复,与设置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的被卡合部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13 JP 2015-2229941.一种连接器,其与具有多个导体的构成为柔性线缆或柔性基板的柔性导电部件连接,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触头,它们与所述多个导体电连接;壳体,其设置有供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插入的开口,并且对所述多个触头进行保持;以及卡合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构成为通过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卡合而对该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进行保持,所述卡合保持部构成为,在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从所述开口被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时,所述卡合保持部通过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抵接而暂时发生弹性变形,之后进行弹性回复,与设置于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的被卡合部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保持部包括:主体部,其与所述壳体一体设置,并且在该壳体的内侧被设置为从该壳体的内表面呈悬臂状延伸;以及卡合凸部,其与所述主体部一体设置,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所述主体部构成为,在所述柔性导电部件的端部从所述开口被插入到所述壳体的内侧时,通过被所述柔性导电部件施力而发生弹性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胜三郎,大仓崇宜,高松亚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