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能够与厚度不同的卡对应且能够抑制弹性接触片的过度的挠曲而维持稳定的接触状态。弹性接触片(43)具备一端支撑于壳体(3)的弹性基部(431)、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弹性基部(431)的主弹性片部(432)以及一体地形成于主弹性片部(432)的接点部(433),弹性基部(431)具备在与支撑于壳体(3)的支撑端(431a)隔开距离的位置处配置为比卡插入部(31)的底面(311)靠内侧的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6),在将比对象卡厚的非对象卡(B)插入到卡插入部(31)时,非对象卡(B)与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6)接触,而使弹性基部(431)向下压方向变形。
Card connec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ard connector that is capable of maintaining a stable contact state corresponding to a card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and capable of suppressing excessive deflection of an elastic contact sheet. The elastic contact piece (43) with one end supported in the housing (3) of the elastic base (431), capable of swinging support in elastic base (431) of the main elastic piece (432) and integrally formed on the main elastic piece part (432) of the contact part (433), elastic base (431) with and supported in the housing (3) of the support end (431a) separated from where distance insertion portion (31) than for the bottom surface (311) on the inside of the non object detection card connecting part (6), in the non object than the object of thick card (B) card insertion to the card insertion part (31), non object card (B) and non object detection card connecting part (6) contact, so the elastic base (431) downward pressure de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IC卡、闪存卡等卡连接于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外部存储介质,使用了IC卡、闪存卡,这些卡的连接使用了卡连接器。这种卡连接器具备具有供卡插入的卡插入部的壳体、以及配设于壳体且向卡插入部突出的多个触头,若将卡插入卡插入部,则形成于卡(以下,称作对象卡)的单面的垫片部与适合的各触头的接点部接触,从而对象卡经由各触头与安装基板电连接。触头例如具备基端侧支撑于壳体的底板部且前端侧朝向斜上方伸出的弹性接触片、以及一体地支撑于弹性接触片的前端的圆弧凸状的接点部,已插入的对象卡的表面抵接于接点部,相伴随地弹性接触片被下压而挠曲,从而以规定的接触压力进行接触。并且,对于这种卡连接器,也公知具备能够适当地选择性容纳规格不同的多种卡的卡托盘、以及适合于各卡的触头从而与多种卡对应的卡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8695号公报然而,IC卡、闪存卡等卡原则上根据规格来决定外形以及厚度,但有时根据卡不同而假定标签用贴纸等的粘贴从而厚度允许一定范围的公差。并且,这种卡连接器中,也假定伴随移动终端间的互换使用等而使用者使用不适合的卡的情况。并且,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与规格不同的多种卡对应的卡连接器中,有每个卡的厚度不同的情况,该情况下,变成在与所选择的卡不对应的触头接触该不适合的厚度的卡。以往,若插入像这样比规定卡厚的卡(以下,称作非对象卡B),且非对象卡B的表面与触头100接触,则如图6(a)、图6(b)所示,存在与适合的对象卡A和非对象卡B的厚度差量D相应地弹性接触片101比本来的挠曲量过度挠曲的问题。而且,这样的过度的挠曲产生过度的应力,由此弹性接触片产生塑性变形,而可能成为接触不良等的原因。尤其,伴随移动终端以及卡的小型化,这种卡连接器也要求小型化,从而有这样的过度的挠曲所引起的塑性变形的影响显著地显现的倾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鉴于这样的以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厚度不同的卡对应、且能够抑制弹性接触片的过度的挠曲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接触状态的卡连接器。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以往的问题、并实现所期望的目的的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供卡插入的卡插入部;以及触头,其配设于该壳体,并与适合的卡接触,上述触头具备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的弹性接触片,插入于上述卡插入部的对象卡的垫片部与形成于上述弹性接触片的接点部接触,上述卡连接器中,上述弹性接触片具备:弹性基部,其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主弹性片部,其能够摆动地支撑于该弹性基部;以及接点部,其一体地形成于该主弹性片部,上述弹性基部具备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该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在与支撑于上述壳体的支撑端隔开距离的位置处配置为比上述卡插入部的底面靠内侧,在将比上述对象卡厚的非对象卡插入上述卡插入部时,该非对象卡与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接触,而使上述弹性基部向下压方向变形。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方案1的结构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比上述弹性基部表面向卡侧突出。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方案1或者2的结构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由固定于上述触头的弹性基部的树脂制的抵接部件构成,利用上述抵接部件来将上述触头的弹性基部间连结。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方案1~3的任一方案的结构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接触片具备相互交叉地配置的上述弹性基部和上述主弹性片部。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方案1~4的任一方案的结构外,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适当地选择性容纳多种卡的卡托盘,经由上述卡托盘将卡插入上述卡插入部,在上述壳体,配设有与各触头分别对应的多种触头,上述多种触头的任一个或者全部使用具备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的触头。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供卡插入的卡插入部;以及触头,其配设于该壳体,并与适合的卡接触,上述触头具备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的弹性接触片,插入于上述卡插入部的对象卡的垫片部与形成于上述弹性接触片的接点部接触,上述卡连接器中,上述弹性接触片具备:弹性基部,其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主弹性片部,其能够摆动地支撑于该弹性基部;以及接点部,其一体地形成于该主弹性片部,上述弹性基部具备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该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在与支撑于上述壳体的支撑端隔开距离的位置处配置为比上述卡插入部的底面靠内侧,在将比对象卡厚的非对象卡插入上述卡插入部时,该非对象卡与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接触,而使上述弹性基部向下压方向变形,由此即使在插入了厚度不同的卡的情况下,也与已插入的卡的厚度无关,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的顶面与接点部的卡厚度方向距离总是保持恒定,而主弹性片部的挠曲量总是恒定,从而能够抑制主弹性片部的过度的挠曲所引起的塑性变形。并且,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比上述弹性基部表面向卡侧突出,由此能够利用该突出的量对对象卡与非对象卡的厚度差量进行吸收。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由固定于上述触头的弹性基部的树脂制的抵接部件构成,利用上述抵接部件来将上述触头的弹性基部间连结,由此能够使各触头的弹性基部联动,并且能够将作用于抵接部件的下压力向各弹性基部分散,从而能够适当地抑制各弹性基部的塑性变形。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弹性接触片具备相互交叉地配置的上述弹性基部和上述主弹性片部,由此能够在较少的空间内适当地确保弹簧跨距,并且弹性基部与主弹性片部容易分别独立地挠曲,从而能够适当地将主弹性片部的挠曲量保持为恒定。并且,本专利技术中,具备能够适当地选择性容纳多种卡的卡托盘,经由上述卡托盘将卡插入上述卡插入部,在上述壳体,配设有与各触头对应的多种触头,上述多种触头的任一个或者全部使用具备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的触头,由此即使在适当地选择而使用厚度不同的卡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抑制各触头的塑性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表示图1中的卡托盘的俯视图,图2(b)是其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除去图1中的壳体的屏蔽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触头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触头与卡的接触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5(a)表示插入规定的卡后的状态,图5(b)表示插入非对象卡后的状态。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卡连接器中的触头与卡的接触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图6(a)表示插入卡A后的状态,图6(b)表示插入卡B后的状态。图中:A—对象卡,B—非对象卡,1—卡连接器,2—卡托盘,21—纵向卡容纳部,22—横向卡容纳部,3—壳体,31—卡插入部,32—壳体主体,33—屏蔽盖,34、35—触头用窗部,4—触头,41—固定片,42—基板连接端子片,43—弹性接触片,5—触头,6—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61—抵接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基于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以卡托盘式的卡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卡连接器1具备:能够适当地选择性容纳规格不同的多种(本实施例中为两种)卡A、B的卡托盘2;使用卡托盘2供卡插入的壳体3;以及配设于壳体3且与各卡A、B对应的多种触头4、5。一方的卡A是微型SIM卡等IC卡,另一方的卡B是微型SD卡等存储卡,与一方的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供卡插入的卡插入部;以及触头,其配设于该壳体,并与适合的卡接触,上述触头具备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的弹性接触片,插入于上述卡插入部的对象卡的垫片部与形成于上述弹性接触片的接点部接触,上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接触片具备:弹性基部,其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主弹性片部,其能够摆动地支撑于该弹性基部;以及接点部,其一体地形成于该主弹性片部,上述弹性基部具备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该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在与支撑于上述壳体的支撑端隔开距离的位置处配置为比上述卡插入部的底面靠内侧,在将比对象卡厚的非对象卡插入到上述卡插入部时,该非对象卡与上述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接触,而使上述弹性基部向下压方向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0 JP 2015-2407271.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供卡插入的卡插入部;以及触头,其配设于该壳体,并与适合的卡接触,上述触头具备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的弹性接触片,插入于上述卡插入部的对象卡的垫片部与形成于上述弹性接触片的接点部接触,上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接触片具备:弹性基部,其一端支撑于上述壳体;主弹性片部,其能够摆动地支撑于该弹性基部;以及接点部,其一体地形成于该主弹性片部,上述弹性基部具备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该非对象卡检测抵接部在与支撑于上述壳体的支撑端隔开距离的位置处配置为比上述卡插入部的底面靠内侧,在将比对象卡厚的非对象卡插入到上述卡插入部时,该非对象卡与上述非对象卡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谷裕康,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