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303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对容纳有卡的托盘等的插拔物进行插拔时,能防止触点被压弯的卡连接器。该卡连接器对外壳(10)的一方的面的卡容纳部(13)进行容纳有卡的托盘(14)的插拔,卡(14b)的焊盘部与内部的触点(32)接触/分离,其中,在所述触点(32)的顶端部形成有顶端锁止部(23),使该顶端锁止部(23)潜入设于所述外壳(10)的另一方的面的锁止凹部(24),在所述触点(32)复位时使所述顶端锁止部(23)锁止于设在锁止凹部(24)的锁止凸部(25)。顶端锁止部(23)设为L字形、T字形等,锁止凸部(25)形成为向锁止凹部(24)内表面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从卡连接器拔出卡(含卡容纳托盘、卡适配器)时,防止卡连接器内部的触点的压弯的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已经提出过以下专利技术(专利文献1):卡连接器中,在将容纳有卡的托盘插入或拔出时,防止容纳有卡的托盘或操作者的指尖干扰到触点的顶端部而在触点端子的触点顶端部产生压弯、折损等的损伤。图6(c)表示在卡容纳托盘14a的卡嵌入孔31嵌入有二张nanoSIM卡等IC卡14b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附图标记14是指卡容纳托盘14a的卡嵌入孔31中嵌入有IC卡14b的容纳有卡的托盘。根据图6(a)、图6(b),对供该容纳有卡的托盘14进行插拔的现有的卡连接器9进行说明,在外壳10的卡支承部11形成有盖有屏蔽罩21并插拔容纳有卡的托盘14的卡容纳部13。在所述卡支承部11,触点15的基部与外壳10一体成型,从该基部折弯成“へ”字形,在触点15的触点顶端部18形成有从卡容纳部13侧覆盖该触点顶端部18的触点顶端保护部16。该触点顶端保护部16从下表面形成有凹部19,在该凹部19的倾斜面部20锁止有触点15的触点顶端部18。当将容纳有卡的托盘14插入如此构成的卡连接器9时,容纳有卡的托盘14的卡的焊盘部与触点15的接点部17接触,接点部17被压下,触点15的顶端部18与基板12的金属箔部22接触,触点15产生弹性形变。在此,由于触点15的触点顶端部18面对触点顶端保护部16的凹部19,因此,在将容纳有卡的托盘14插入卡容纳部13或者将容纳有卡的托盘14从卡容纳部13拔出时,容纳有卡的托盘14或操作者的指尖不会干扰到触点15的触点顶端部18。因此,能防止触点15产生压弯、折损等的损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3222号公报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图6(a)、图6(b)中,在插入容纳有卡的托盘14时,用于触点15以卡14b的焊盘部将接点部17压下,所以触点15的触点顶端部18从触点顶端保护部16的凹部19的倾斜面部20分离,一边与基板12的金属箔部22接触,一边如图中的触点15a那样向凹部19的内侧滑移。但是,虽然容纳有卡的托盘14以如nanoSIM、miniSIM这样的小型卡嵌入托盘14a的方式被插入卡容纳部13,但是在插入后将容纳有卡的托盘14拔出时,当在托盘与卡的嵌入部位或触点15的表面产生毛刺等的凸起或损伤时,该毛刺会卡在触点15的倾斜部分。在接点部17被压下的状态下,由于触点顶端部18从倾斜面部20脱离,触点顶端部18在基板12的上表面滑动,所以触点顶端部18从倾斜面部20拔出,触点15如图中的触点15b那样被压弯。此外,卡14b未嵌入托盘14a时,由于接点部17向卡嵌入孔31凸出,所以即使触点顶端部18锁止于倾斜面部20,当强行将托盘拔出时,有时触点15也会卡在卡嵌入孔31并压弯。而且,在对卡适配器进行插拔时或对卡单体进行插拔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卡连接器的卡容纳部插拔卡、卡容纳托盘、卡适配器等的插拔物时,即使存在所容纳的插拔物卡在触点,也能防止触点被压弯的卡连接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在薄板状的外壳10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卡容纳部13,在所述外壳10的另一方的面具有基板12或绝缘体,在形成于所述外壳10的多个触点嵌入孔27设有与相对于所述卡容纳部13进行插拔的卡14b的焊盘部接触/分离的“へ”字形的触点3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点32的顶端部形成有顶端锁止部23,使该顶端锁止部23移动自如地潜入设于所述外壳10另一方的面的锁止凹部24,在该锁止凹部24侧设有在所述触点32复位时锁止所述顶端锁止部23的锁止凸部25。在实施例1中,顶端锁止部设为L字形,锁止凸部25形成为从锁止凹部24内的一方侧凸出。在实施例2中,顶端锁止部设为T字形,锁止凸部25形成为从锁止凹部24内的两侧凸出。在实施例3中,顶端锁止部设为长孔,锁止凸部25形成为从锁止凹部24内的另一方的面凸出。此外,为了将各触点的弹簧有效长度取得尽量大,多个触点32中相邻的两个触点32被配置为:在与触点32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微小的间隔,并且一方的第一触点32a的弹性片部33的顶端部与另一方的第二触点32b的弹性片部33的基端部26部分并排。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该卡连接器在薄板状的外壳的一面形成有卡容纳部,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多个触点嵌入孔设有与相对于所述卡容纳部进行插拔的卡的焊盘部接触/分离的触点,在所述触点的顶端部形成有顶端锁止部,使该顶端锁止部移动自如地潜入设于所述外壳的另一方的面的锁止凹部,在该锁止凹部侧设有在所述触点复位时锁止所述顶端锁止部的锁止凸部,所以,在将包含容纳有卡的托盘、卡适配器、卡单体的插拔物相对于卡容纳部内进行插拔时,特别是即使在拔出时插拔物的毛刺等卡在触点,顶端锁止部也能锁止于锁止凸部,防止触点的压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顶端锁止部设为L字形,锁止凸部形成为从锁止凹部内的一方侧凸出,所以能通过简单的结构来防止压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顶端锁止部设为T字形,锁止凸部形成为从锁止凹部内的两侧凸出,所以能通过锁止凸部可靠地锁止顶端锁止部。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顶端锁止部设为长孔,锁止凸部形成为从锁止凹部内的另一方的面凸出,所以能消除触点的偏移并且防止压弯。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多个触点中相邻的两个触点被配置为在与触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微小的间隔,并且一方的触点的弹性片部的顶端部与另一方的触点的弹性片部的基端部部分并排,所以能尽可能地加长弹性片部的弹簧有效长度,能得到长时间稳定的弹性力。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9的实施例1,图1(a)是将触点32装配于外壳10的状态的局部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仰视图,图1(c)是图1(b)的局部的立体图。图2是图1(a)中的A-A线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9的实施例1的、卸下了屏蔽罩21的俯视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9的实施例2,图4(a)是将触点32装配于外壳10的状态的局部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仰视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卡连接器9的实施例3,图5(a)是将触点32装配于外壳10的状态的局部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仰视图。图6表示现有的卡连接器9,图6(a)是卡连接器9的纵剖面图,图6(b)是图6(a)中的B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6(c)是将卡14b嵌入到托盘14a后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薄板状的外壳10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卡容纳部13,在所述外壳10的另一方的面具有基板12或绝缘体,在形成于所述外壳10的多个触点嵌入孔27中设有与相对于所述卡容纳部13进行插拔的卡14b的焊盘部接触/分离的“へ”字形的触点32的卡连接器中,在所述触点32的顶端部形成有顶端锁止部23,使该顶端锁止部23移动自如地潜入设于所述外壳10另一方的面的锁止凹部24,在该锁止凹部24侧设有在所述触点32复位时锁止所述顶端锁止部23的锁止凸部25。在实施例1中,顶端锁止部23设为L字形,锁止凸部25形成为从锁止凹部24内的一方侧凸出。在实施例2中,顶端锁止部23设为T字形,锁止凸部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卡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连接器,在薄板状的外壳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卡容纳部,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多个触点嵌入孔设有与相对于所述卡容纳部进行插拔的卡的焊盘部接触/分离的触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点的顶端部形成有顶端锁止部,使该顶端锁止部移动自如地潜入设于所述外壳的另一方的面的锁止凹部,在该锁止凹部侧设有在所述触点复位时锁止所述顶端锁止部的锁止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4 JP 2015-1811651.一种卡连接器,在薄板状的外壳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卡容纳部,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多个触点嵌入孔设有与相对于所述卡容纳部进行插拔的卡的焊盘部接触/分离的触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点的顶端部形成有顶端锁止部,使该顶端锁止部移动自如地潜入设于所述外壳的另一方的面的锁止凹部,在该锁止凹部侧设有在所述触点复位时锁止所述顶端锁止部的锁止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顶端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桥大辅佐佐木良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