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912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技术提供电连接器,即便小型化也能够恰当地确保向对象连接器赋予的接触压力。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具有:底部(12),包含安装部(13);第1腿部(11),从底部向上方Z1延伸,能够向X1方向弹性变形;及第2腿部(14),从底部向上方Z1延伸,能够向X2方向弹性变形,端子(10)构成为,在由底部(12)、第1腿部(11)、第2腿部(14)形成的嵌合凹部(16)收容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在第1腿部以及第2腿部(14)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壳体(20)具有与端子的第2腿部抵接的第1侧壁(21),端子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的第1侧壁均构成为在向端子的嵌合凹部(16)插入插头连接器的端子(30)时向X2方向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具有端子以及保持该端子的壳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1、以往,公知有与用于连接印刷布线基板、柔性扁平线缆等的、具有端子以及壳体的电连接器相关的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9133号公报)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具有:壳体,该壳体具备在上下方向(嵌合方向)上向上方开口的端子收容部、和位于该端子收容部的下侧的底部;以及端子,该端子具备埋入该壳体的底部并被保持的基部、从该基部向上方延伸并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端子收容部的弹簧部及被该弹簧部支承的接触部。

2、在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连接器中,若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插入端子收容部,则对象连接器的端子与该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接触,支承该接触部的弹簧部向短边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向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赋予弹力(相当于接触压力)。由此,电连接器的弹簧部保持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能够确保两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电连接。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9133号公报

4、然而,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功能化等,搭载于印刷布线基板的电子部件的高密度安装化发展,伴随于此,也要求电连接器本身的小型化。若这样使电连接器小型化,则端子、壳体也变得非常小。

5、此处,若使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电连接器小型化,则伴随着端子的小型化,该端子的弹簧部也变得非常小(细)。作为其结果,端子的弹簧部的弹力变小,难以向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赋予充分的接触压力(换言之为接压)。由此,例如,在反复电连接器的拆装时,存在无法确保端子间的电连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小型化也能够恰当地确保赋予对象连接器的接触压力的电连接器。

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具有端子以及保持端子的壳体,上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端子具有:底部,该底部包含安装于规定的构件的安装部;第1腿部,该第1腿部构成为在与和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侧与底部连结,从该底部向嵌合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向第1方向弹性变形;以及第2腿部,该第2腿部构成为在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侧与底部连结,从该底部向嵌合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向第2方向弹性变形,端子构成为,在由底部、第1腿部、第2腿部形成的嵌合凹部收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在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收容于嵌合凹部时,在第1腿部以及第2腿部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壳体至少具有侧壁,上述侧壁沿嵌合方向延伸,并与端子的第2腿部抵接,端子的第2腿部以及壳体的侧壁均构成为在向端子的嵌合凹部插入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时向第2方向弹性变形。

3、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即便小型化,也能够恰当地确保向对象连接器赋予的接触压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端子以及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端子以及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雄太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