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始终在反作用盘轴承上施加轴向预紧力的膜片的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81739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摩擦离合装置(10),其包括:通过轴承(24)围绕旋转轴(B)旋转安装的反作用盘(22);和至少一后共轴且呈环形的致动用的第一膜片(56),其包括弹性指杆体(60),指杆体在前端接合位和指杆体(60)朝其弹性回返的后端分离位之间挠曲,在前端接合位,第一膜片(56)轴向促动第一压盘(46),以使第一摩擦片(52)紧靠在反作用盘(22)上,其特征在于,指杆体(60)在其后端位上支靠在不可变形的机械元件(96、98)上,以便通过反作用盘(22)对轴承(24)向前施加第一轴向预紧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离合装置,其包括通过轴承旋转安装的反作用盘。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尤其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离合装置,其包括-一反作用盘,其通过轴承围绕旋转轴转动安装,所述轴承包括轴向连接于所述旋 转轴的第一环和连接于所述反作用盘的第二环;-至少一第一压盘,其安装成转动连接于所述反作用盘,并且相对所述反作用盘轴 向滑动地安装;-至少一共轴的第一摩擦片,其被轴向间插在所述反作用盘和所述第一压盘之 间;-至少一后共轴且呈环形的致动用的第一膜片,其包括弹性的指杆体,所述指杆体 在前端接合位和所述指杆体朝其弹性回返的后端分离位之间挠曲,在所述前端接合位,所 述第一膜片轴向促动所述第一压盘,以使所述第一摩擦片紧靠在所述反作用盘上。
技术介绍
该类离合装置例如装配在带有自动变速箱的机动车上,其中离合装置由电子操控 设备致动。已知例如该类离合装置包括两从动轴。离合装置因此包括两个临时联轴部件,它 们每一个均用于把相关的从动轴之一临时连接至主动轴。因此,离合装置包括一反作用盘、 被装配在反作用盘两侧的两摩擦片,这两个摩擦片通过第一和第二压盘可以被交替地紧固 在反作用盘上。各压盘可以被相关联的膜片致动。在该类型的离合装置中,膜片指杆体处于息止状态,即这些指杆体在处于后端分 离位时不再受到紧压。此外,可观察到,由于内环和外环之间存在的间隙,支承反作用盘的轴承受到规则 损坏,当轴承是光滑轴承时这种损坏可以例如由塑性变形导致,当轴承是滚珠轴承时,这种 损坏可以例如由滚珠击打导致。轴承的损坏随反作用盘高速旋转而加快。当膜片的指杆体位于前端接合位时,膜片通过压盘在轴承上施加轴向预紧力。但是当膜片的指杆体位于后端分离位时,其不再处于紧压下。膜片因此不再对轴 承施加轴向预紧力。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膜片的指杆体没有与另一膜片的指杆体同时处在后端分离 位。然而,已经发现在某些条件下,两膜片的指杆体会同时处于后端分离位,而此时反 作用盘被机动车的发动机驱动旋转。例如由于相切运动,轴承因此迅速地发生损坏。在发动机高转速旋转时尤其如此,并且在发生功能故障之后,电子操控设备必须 对离合装置实施重启,并同时把两膜片的指杆体带回其后端分离位也尤其如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通过两预压弹簧对轴承进行预加载,所述预压弹簧间插在操控各膜片的止推轴承和支撑表面之间。因此,当膜片指杆体处于其后端位时,各预压弹簧 通过相关膜片的指杆体对轴承施加轴向预紧力。然而,通过所述预压弹簧获得的轴向预紧力不足以阻止轴承的相切运动,其中例 如每个预压弹簧约70N至100N的预紧力。而且,该设计由于需要制造、再安装所述预压弹簧而变得昂贵。此外,精确限定各膜片的指杆体的后端位显得复杂,因为后端位取决于例如几何 公差、预压弹簧刚性、以及膜片指杆体刚性的多个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以简单而经济的方式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上述类型的摩擦离合装置,其 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膜片的指杆体处于后端位时,所述第一膜片作用在所述反作用盘上 且其指杆体支靠在机械元件上,该机械元件是不可变形的且相对所述轴承的第一环轴向向 后是固定的,以使所述第一膜片的指杆体在其后端位保持受压,从而所述第一膜片通过所 述反作用盘对所述轴承向前施加第一轴向预紧力。始终对轴承施加轴向预紧能限制其损坏。该轴向预紧力还能限制反作用盘的相切 运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该离合装置包括用于致动所述第一膜片的第一止推轴承,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在 前端接合位和后端分离位之间轴向滑动安装,其中在所述第一止推轴承的前端接合位,该 第一止推轴承将所述第一膜片的指杆体促动到其前端接合位,而在所述第一止推轴承的后 端分离位,所述第一膜片的指杆体支靠在致动用的所述第一止推轴承上,因此所述第一膜 片的指杆体抵抗着其弹性复位力而被保持在其后端分离位;-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由轴向滑动安装在引导件上的轴向的套筒支承,所 述套筒可挡靠在径向固定的第一止动表面上,以便将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的行程向 后限制于其后端位;-第一轴向致动杆操控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移动,所述第一轴向致动杆的 轴向位移在一方向上受到固定的止动表面限制,以便限制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向后 直到其后端位的位移,由此使所述第一膜片的指杆体在其后端位被保持受压;-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的移动通过形成杠杆的第一叉形件被操控,该第一 叉形件围绕一横向轴线枢转安装,所述第一叉形件的枢转在一方向上受到第一固定的止动 表面限制,从而限制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向后直到其后端位的位移;-所述第一压盘间插在所述反作用盘和所述第一膜片之间;所述离合装置包括由 所述反作用盘支承的径向向外且呈环形的第一后盖;并且,所述第一膜片固定在所述第一 后盖上,所述第一轴向预紧力通过所述第一后盖被施加在所述反作用盘上;-离合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二压盘,其安装成转动连接于所述反作用盘,并且相对 于所述反作用盘轴向滑动地安装;至少一共轴的第二摩擦片,其轴向地间插在所述反作用 盘和所述第二压盘之间;以及至少一后共轴且呈环形的致动用的第二膜片,其包括弹性的 指杆体,所述指杆体在一前端接合位和所述指杆体朝其弹性回返的一后端分离位之间挠 曲,在该前端接合位,所述第二膜片轴向促动所述第一压盘,以使所述第二摩擦片紧靠在所述反作用盘上;-当所述第二膜片的指杆体处于后端位时,所述第二膜片作用在所述反作用盘上 且其指杆体支靠在一机械元件上,该机械元件是不可变形的且相对于所述轴承的第一环轴 向向后是固定的,以使所述第二膜片的指杆体在其后端位保持受压,从而所述第二膜片通 过所述反作用盘在所述轴承上向前施加第二轴向预紧力;-离合装置包括用于致动所述第二膜片的第二止推轴承,所述第二止推轴承轴向 滑动安装在前端接合位和后端分离位之间在所述第二止推轴承的前端接合位,该第二止 推轴承轴将所述指杆体促动到其前端接合位,而在所述第二止推轴承的后端分离位,所述 第二膜片的指杆体支靠在致动用的所述第二止推轴承上,因此所述第二膜片的指杆体抵抗 着其弹性复位力的作用而被保持在其后端分离位;-所述致动用的第二止推轴承由被轴向滑动安装在引导件上的一轴向的套筒支 承,所述第二止推轴承的套筒可挡靠在第一径向固定的止动表面上,以限制所述致动用的 第二止推轴承向后直到其后端位的行程;-第二轴向致动杆操控所述致动用的第二止推轴承移动,所述第二轴向致动杆的 轴向位移在一方向上受到一固定的止动表面限制,从而限制所述致动用的第二止推轴承向 后直到其后端位的移动,由此使所述第二膜片的指杆体在其后端位被保持受压;-所述致动用的第二止推轴承的位移通过形成杠杆的第二叉形件被操控,该第二 叉形件围绕一横向轴线枢转安装,所述第二叉形件的枢转在一方向上受到第二固定的止动 表面限定,从而限制所述致动用的第二止推轴承向后直到其后端位的位移;-所述第二膜片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膜片后面;并且,所述第二膜片可环形支靠在 所述第一后盖上,以便施加轴向预紧力;-由所述第一膜片和/或所述第二膜片施加的轴向预紧力至少等于400N。 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显现,其中参考附图以便理解本描 述,附图中-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实现的摩擦离合装置的轴向半剖面图,其中,两 膜片的指杆体位于后端分离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摩擦离合装置(10),该离合装置尤其用于机动车,包括:  -一反作用盘(22),其通过轴承(24)围绕旋转轴(14A)转动安装,所述轴承包括轴向连接于所述旋转轴(14A)的第一环(32)和连接于所述反作用盘(22)的第二环(36);  -至少一第一压盘(46),其安装成转动连接于所述反作用盘(22),并且相对所述反作用盘(22)轴向滑动地安装;  -至少一共轴的第一摩擦片(52),其被轴向间插在所述反作用盘(22)和所述第一压盘(46)之间;  -至少一后共轴且呈环形的致动用的第一膜片(56),其包括弹性的指杆体(60),所述指杆体在前端接合位和所述指杆体(60)朝其弹性回返的后端分离位之间是挠曲的,在所述前端接合位,所述第一膜片(56)轴向促动所述第一压盘(46),以使所述第一摩擦片(52)紧靠在所述反作用盘(22)上;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膜片的指杆体(60)处于后端位时,所述第一膜片(56)作用在所述反作用盘(22)上且其指杆体(60)支靠在不可变形的机械元件(96)上,并且该机械元件相对所述轴承(24)的第一环(32)轴向向后是固定的,以使所述第一膜片(56)的指杆体(60)在其后端位保持受压,从而所述第一膜片(56)通过所述反作用盘(22)对所述轴承(24)向前施加第一轴向预紧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7.09.19 FR 07576841.摩擦离合装置(10),该离合装置尤其用于机动车,包括-一反作用盘(22),其通过轴承04)围绕旋转轴(14A)转动安装,所述轴承包括轴向 连接于所述旋转轴(14A)的第一环(32)和连接于所述反作用盘02)的第二环(36);-至少一第一压盘(46),其安装成转动连接于所述反作用盘(22),并且相对所述反作 用盘02)轴向滑动地安装;-至少一共轴的第一摩擦片(52),其被轴向间插在所述反作用盘0 和所述第一压盘 (46)之间;-至少一后共轴且呈环形的致动用的第一膜片(56),其包括弹性的指杆体(60),所述 指杆体在前端接合位和所述指杆体(60)朝其弹性回返的后端分离位之间是挠曲的,在所 述前端接合位,所述第一膜片(56)轴向促动所述第一压盘(46),以使所述第一摩擦片(52) 紧靠在所述反作用盘02)上;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膜片的指杆体(60)处于后端位时,所述第一膜片(56)作用 在所述反作用盘0 上且其指杆体(60)支靠在不可变形的机械元件(96)上,并且该机械 元件相对所述轴承04)的第一环(3 轴向向后是固定的,以使所述第一膜片(56)的指杆 体(60)在其后端位保持受压,从而所述第一膜片(56)通过所述反作用盘0 对所述轴承 (24)向前施加第一轴向预紧力。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该离合装置包括用于致动所述 第一膜片(56)的第一止推轴承(96),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在前端接合位和后端分离位之间 轴向滑动安装,其中在所述第一止推轴承的前端接合位,该第一止推轴承将所述第一膜片 (56)的指杆体(60)促动到其前端接合位,而在所述第一止推轴承的后端分离位,所述第一 膜片(56)的指杆体(60)支靠在致动用的所述第一止推轴承(96)上,因此所述第一膜片 (56)的指杆体(60)抵抗着其弹性复位力而被保持在其后端分离位。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 (96)由轴向滑动安装在引导件(106)上的轴向的套筒(102)支承,所述套筒(102)可挡靠 在径向固定的第一止动表面(20)上,以便将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96)的行程向后 限制于其后端位。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第一轴向致动杆操控所述致动 用的第一止推轴承(96)移动,所述第一轴向致动杆的轴向位移在一方向上受到固定的止 动表面限制,以便限制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96)向后直到其后端位的位移,由此使 所述第一膜片(56)的指杆体(60)在其后端位被保持受压。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 (96)的移动通过形成杠杆的第一叉形件(110)被操控,该第一叉形件围绕一横向轴线(D) 枢转安装,所述第一叉形件(110)的枢转在一方向上受到第一固定的止动表面00)限制, 从而限制所述致动用的第一止推轴承(96)向后直到其后端位的位移。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盘06) 间插在所述反作用盘02)和所述第一膜片(56)之间;所述离合装置包括由所述反作用盘 (22)支承的径向向外且呈环形的第一后盖(64);并且,所述第一膜片(56)固定在所述第 一后盖(64)上,所述第一轴向预紧力通过所述第一后盖(64)被施加在所述反作用盘02) 上。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该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Y·迪捷F·蒂博P·梅罗N·乌齐奥
申请(专利权)人:VALEO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