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子康专利>正文

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89184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专用于铁路运行车辆轴位信号采集的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材料为非铁磁物质;横截面为中部竖直的Z形,Z形的中间平面与上下两端的平面垂直;设定有钢轨轨头平面与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顶部平面间的标准距离;设定有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设定有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的外侧端面与钢轨轨头内侧面间的标准距离;设定有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的中心标定窗口及准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测量准确、使用方便、快捷轻松、省时省力。只需将Z形标准尺放在车轮传感器顶部与钢轨轨头平面,可以立即准确方便轻松地测知车轮传感器的全部安装尺寸及车轮传感器间中心距等参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量具检测范畴,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铁路运行车辆轴位信号采集的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的安装标准尺。
技术介绍
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是5T等系统轨边设备中,卡在钢轨内侧的关键部件。安装在钢轨上的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与钢轨之间及传感器相互之间都有严格的尺寸规范。传感器在运用中相互之间距离不准确,将造成相应列车监测设备不能准确判断过往列车的车型、车速、轴距、轴数和辆数,致使需要依靠轴信号确定采集的数据丢失或不完整,从而对过往列车行车安全造成隐患。安装在钢轨内侧的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顶部平面距钢轨轨头顶部平面的距离也很重要,距离过近会使传感器被车轮直接碾压,造成传感器破损;距离过远则会使传感器输出信号过低,致使车轮信号丢失。现实操作中,校对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的安装尺寸十分麻烦,原因在于钢轨顶部平面由于列车频繁过往,通常都处于非标准状态。当校对其与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顶部平面距离时,传统做法是用两头带有铅垂的拉线张在轨道两边,再用直尺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十分麻烦,工作人员在测量时需趴在被测传感器的轨道上,费时费力,由于纯粹的人工测量,其判读基准和判读误差很难一致,致使最终测量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测量准确、使用方便、快捷轻松、省时省力地测知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的全部安装尺寸,以及传感器间中心距等参数的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尺的横截面为中部竖直的Z形,Z形的中间平面与上下两端平面垂直;并且在下平面上设有宽度为4mm的4个长方形开口,下平面有两个短边及一个长边自由端,4个长方形开口均以两个短边平行,其中短边与长方形开口间的距离为标定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250mm且对称相等,短边与长方形开口间的距离为标定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270mm且对称相等;上平面的边沿至中间平面内侧距离为68mm,上平面下内侧至下平面上侧的距离为35mm,下平面的长边自由端至中间平面外侧距离为88mm,标准尺的厚度为2mm。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在于:下平面上的4个长方形开口宽度为4mm。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平面上设置有两个长方形的车轮传感器中心标定窗口,在这两个中心标定窗口的长-->边上分别开有车轮传感器准心。根据上述的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在于:车轮传感器准心为V形缺口且开口是对称的,2组共4个。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是,在下平面及中间平面上分别开设有观察窗口。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是,所述标准尺的上平面有以毫米为基准的刻度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是,标准尺为铝合金或铜。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集中标定了车轮传感器安装时的全部安装尺,从前后、左右、上下三维方向对车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了限定,使其安装尺寸精确,误差在标准范围内,同时传感器间的距离也得到了保证,这样就避免了因传感器安装尺寸及传感器间的尺寸不规范而造成的测量不准确或传感器损坏,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表现在:钢轨轨头平面与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顶部平面间的标准距离的设定,使安装后的车轮传感器上下位置精确,既避免了距离过近造成的传感器被车轮直接碾压,传感器破损,又避免了距离过远造成的传感器输出信号过低,车轮信号丢失。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间标准距离的设定,保证传感器的左右位置的精确及传感器间的距离在误差范围之内,避免因相互之间距离不准确造成的相应列车监测设备不能准确判断过往列车的车型、车速、轴距、轴数和辆数,致使需要依靠轴信号确定采集的数据丢失或不完整,造成安全隐患。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的外侧端面与钢轨轨头内侧面间标准距离的设定,保证了安装时传感器的前后位置精确在误差范围之内,保证了车轮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而保证了整个探测系统的准确测量。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的中心标定窗口及准心的设定,使更换车轮传感器时更方便准确快捷,只要预先将旧的车轮传感器准心通过中心标定窗口在钢轨轨头内侧面做好标记,随后进行新车轮传感器的安装时,只需将新传感器按标记好的旧传感器的准心位置进行安装,即可保证新安装的车轮传感器位置准确。Z形标准尺的下平面及中间竖直平面上分别开设有的观察窗口,用于安装时随时观察车轮传感器的安装状态,设计更人性化,方便安装人员观察、控制和调整现场安装情况。Z形标准尺背面是以毫米为基准的刻度尺,使其具有直尺的功能,如果现场操作时忘了带直尺而又急需测量某段长度时,Z形标准尺背面的刻度尺就发挥了功效。具体使用时只需将Z形标准尺放在车轮传感器顶部与钢轨轨头平面,可以立即准确方便轻松地测知车轮传感器的全部安装尺寸,以及车轮传感器间中心距等参数,由此判断车轮传感器安装是否精确到位,使安装中及安装后的校对工作非常方便、轻松、快捷、准确,并且携带方便、小巧灵活、可随时随地使用、省时省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检测方法麻烦、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工测量误差大,测量不准确,最终造成漏检等安全隐患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平面背面准直端刻度尺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也是本技术横截面示意图图6是标准尺下平面示意图。图中所示:1、上平面,2、中间平面,3、下平面,4、5、中心设定窗口,6、传感器准心,7、8为观察窗口,9-12为长方形开口,13、14为下平面两自由短边,15、钢轨,16、车轮传感器,17、钢轨轨头平面,18、传感器顶部平面,19、钢轨轨头内侧面,20、传感器外侧端面,21、长边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由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述的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横截面为中部竖直的Z形,Z形的中间平面2与上平面1和下平面3垂直。所述尺体材质可以为非铁磁物质材质,比如铝合金或铜;其中在标准尺的上背面有以毫米为基准的刻度尺。图2中表述的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在中间平面2上开设有3个窗口4、5和8,中间的窗口8为车轮传感器安装时的动态观察窗口。两边的长方形窗口4和5为车轮传感器中心标定窗口,在2个中心标定窗口4和5的长边上,分别开有开上下左右对称的V形缺口2组,共4个,用此标记车轮传感器准心6。更换车轮传感器时,只要预先将旧的车轮传感器准心6通过中心标定窗口4和5分别在钢轨轨头内侧面做好标记,随后进行新车轮传感器的安装时,只需将新传感器中心对准标记好的旧传感器的准心位置进行安装,即可保证新安装的车轮传感器位置准确,使更换车轮传感器更方便、准确、快捷。在下平面3上中间部位开设的窗口7为车轮传感器安装时的动态观察窗口。两边分别开有2个,共4个长方形开口9、10及11、12,开口宽为4mm,以下平面3两条长边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相互平行、对称放置,也就是以与边13、14相互平行,用此标定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及±2mm误差。其中上平面1的边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尺的横截面为中部竖直的Z形,Z形的中间平面(2)与上下两平面(1、3)垂直;并且在下平面(3)上设有4个长方形开口(9、10、11、12),下平面(3)有两个短边(13、14)及一个长边自由端(21),4个长方形开口(9、10、11、12)均以两个短边(13、14)平行;其中短边(13)与长方形开口(11)间的距离和短边(14)与长方形开口(10)间的距离相等,都为标定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250mm,短边(13)与长方形开口(12)间的距离和短边(14)与长方形开口(9)间的距离相等,都为标定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270mm;上平面(1)的边沿至中间平面(2)内侧距离为68mm,上平面(1)下内侧至下平面(3)上侧的距离为35mm,下平面(3)的长边自由端(21)至中间平面(2)外侧距离为88mm,标准尺的厚度为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安装标准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尺的横截面为中部竖直的Z形,Z形的中间平面(2)与上下两平面(1、3)垂直;并且在下平面(3)上设有4个长方形开口(9、10、11、12),下平面(3)有两个短边(13、14)及一个长边自由端(21),4个长方形开口(9、10、11、12)均以两个短边(13、14)平行;其中短边(13)与长方形开口(11)间的距离和短边(14)与长方形开口(10)间的距离相等,都为标定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250mm,短边(13)与长方形开口(12)间的距离和短边(14)与长方形开口(9)间的距离相等,都为标定车轮传感器间的标准距离270mm;上平面(1)的边沿至中间平面(2)内侧距离为68mm,上平面(1)下内侧至下平面(3)上侧的距离为35mm,下平面(3)的长边自由端(21)至中间平面(2)外侧距离为88mm,标准尺的厚度为2mm。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康
申请(专利权)人:陈子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