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换挡装置的换挡锁定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46639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换挡装置的换挡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件,对变速器换挡部件进行锁定或解锁;螺线管,与设置在车辆上的制动装置联动地被控制;卡止臂,与螺线管卡脱自如地卡止。螺线管的柱塞可以在该柱塞退避至卡止臂的移动路径之外的退避位置至该柱塞进入到卡止臂的移动路径中的卡止位置的范围移动。当变速杆被操作而进入驻车挡位部时,柱塞从退避位置前进至卡止位置,通过柱塞的周壁阻止卡止臂的移动;当柱塞基于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而从卡止位置后退至退避位置时,对卡止臂的移动阻止被解除。由此,能够使螺线管小型化使换挡装置整体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汽车等车辆中所使用的自动变速器换挡装置的换挡锁定机构
技术介绍
自以往,公知有在汽车等车辆中所使用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例如其公开在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30424号中。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包 括转动自如的变速器换挡部件(导向支架),通过拉索连结于设置在车辆上的变速器;变 速杆(换挡杆),可装卸地连结于变速器换挡部件。当使处于与上述变速器换挡部件连结的 状态的变速杆移动到导槽内的各挡位部(与驻车或行车等各变速挡相对应的位置)时,变 速器换挡部件便随之转动,拉索对应于该转动而被牵拉操作,由此,自动变速器进行变速。此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设置有换挡锁定机构,该换挡锁定机构在变速杆一旦 进入导槽的驻车挡位(P挡位)部时进行锁定,以使该变速杆不会因意外而移动到其他挡位部。作为此种换挡锁定机构,例如已知有如图18A、18B所示的换挡锁定机构。该换挡 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件201,对沿前后方向(图中的X-Y方向)转动的变速器换挡部件200 进行锁定或解锁;螺线管202,与设置在车辆上的制动装置联动。螺线管202包括螺线管主 体202a、以及在螺线管主体202a中被进退驱动的柱塞202b。另外,锁定部件201其上端具 有与变速器换挡部件200抵接的抵接部201a,其下端连结于柱塞202b的远端。锁定部件 20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上设置有轴支部201b,通过使锁定部件201以轴支部201b为中心 转动,抵接部201a沿左右方向(图中的Z-W方向)转动。当变速杆的杆轴203进入驻车挡位部时,该情况被未图示的检测单元所测出,对 应于此,螺线管202的柱塞202b向前进。由此,如图18B所示,锁定部件201以轴支部201b 为中心转动,抵接部201a被配置到变速器换挡部件200的后方位置。在该状态下,变速器 换挡部件200受阻于锁定部件201而无法向后方侧转动,因此,与该变速器换挡部件200连 结的变速杆的杆轴203也无法沿前后方向转动。在该状态下,踩下作为制动装置的制动踏板而开始制动操作时,如图18A所示,柱 塞202b向后退。由此,锁定部件201以轴支部201b为中心转动,同时抵接部201a从变速 器换挡部件200的后方位置退避到侧方(图中左侧)。由此,变速器换挡部件200处于可转 动状态。上述以往例子中,锁定部件201连结于螺线管202的柱塞202b,锁定部件201基于 柱塞202b的进退而转动。在此种结构中,当柱塞202b进退时,锁定部件201的自重或基于 惯性的负荷会施加于柱塞202b。因此,使柱塞202b能够进退的螺线管202的力必须大于或 等于使锁定部件转动所需的力。因此,上述以往例子中存在以下问题导致螺线管202的大 型化,使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整体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螺线管小型化使换挡装置整体小型化的自动变速器换挡装置的换挡锁定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换挡装置的换挡锁定机构设置于换挡装置中,所述换挡装置 包括变速杆和与该变速杆连结的变速器换挡部件并基于这两者的动作来切换自动变速器 的变速挡,所述换挡锁定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锁定部件,对所述变速器换挡部件进行锁 定或解锁;螺线管,与设置在车辆上的制动装置联动地被控制;卡止臂,与所述螺线管卡脱 自如地卡止;其中,所述卡止臂与所述锁定部件能联动地连结,并且该卡止臂能在锁定位置 至解锁位置的范围沿所定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锁定位置是与所述变速器换挡部件被所述 锁定部件锁定的锁定状态对应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与所述锁定部件的锁定被解除的解 锁状态对应的位置,所述螺线管包括螺线管主体和在该螺线管主体中被进退驱动的柱塞, 所述柱塞能在退避位置至卡止位置的范围移动,所述退避位置是所述柱塞退避到所述卡止 臂的移动路径之外的位置,所述卡止位置是所述柱塞进入到所述卡止臂的移动路径中的位 置,当所述变速杆被操作而进入驻车挡位部时,所述柱塞从所述退避位置前进至所述卡止 位置,通过所述柱塞的周壁阻止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卡止臂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当 所述柱塞基于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而从所述卡止位置后退至所述退避位置时,对所述 卡止臂的移动阻止被解除。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换挡锁定机构的自动变速器用的换挡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 分解立体图。图2是省略了换挡控制装置的自动变速器用的换挡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换挡锁定状态下的锁定部件、变速杆及变速器换挡部件之间的位置关 系的立体图。图4是从侧面观察图3所示的锁定部件、变速杆及变速器换挡部件时的侧视图。图5是换挡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第二按压操作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解除了换挡锁定的解锁状态下的锁定部件、变速杆及变速器换挡部件 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当变速杆的杆轴处于驻车挡位的左方位置时的按压操作部件、开关按 压部件及杆位置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9是卸去盒体后的状态的换挡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柱塞处于最短状态下的卡止臂、变速杆及变速器换挡部件之间的位 置关系的侧视图。图11是从侧面观察图8所示的第一按压操作部件与操作臂之间的位置关系时的 侧视图。图12是表示变速杆的杆轴进入驻车挡位时的按压操作部件、开关按压部件及杆 位置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第一按压操作部件抵接于操作臂的被按压操作部时的状态的侧视 图。图14是表示第一按压操作部件将操作臂的被按压操作部按压操作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解除了换挡部件主体与变速杆的连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变速杆的杆轴到达副导槽时的按压操作部件、开关按压部件及杆位 置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变速杆的杆轴到达副导槽的增挡导槽时的按压操作部件、开关按压 部件及杆位置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8A、图18B涉及换挡锁定机构的以往例子,图18A是将变速器换挡部件解锁后 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8B是将变速器换挡部件锁定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换挡锁 定机构的自动变速器用的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 图17中,X方向 表示前方,Y方向表示后方。另外,ζ方向表示左方,W方向表示右方。该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的换挡装置1是用以操作搭载于汽车上的自动变速 器的换挡装置,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固定于车身的装置主体2、变速器换挡部件3、变速 杆4、车辆换挡控制装置6、以及换挡锁定机构。装置主体2包括基部20和导槽部件5。在基部20的前部,设置有将后述换挡锁定 机构的锁定轴91可移动地予以收纳的锁定轴收纳孔21、以及以横切该锁定轴收纳孔21局 部的状态而形成的换挡部件容纳槽22。导槽部件5将于下文中叙述。如图1、图3所示,变速器换挡部件3包括板状的换挡部件主体30、保持变速杆4 的杆保持部35、以及用以将变速器换挡部件3安装于装置主体2中的第一及第二轴部36a、 36b。在换挡部件主体30的上前部侧的部位上,设置有与拉索C(表示在图1中)的一 端连结的拉索连结部33。该拉索C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车辆上的自动变速器(未图示)连 结,变速器换挡部件3通过该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装置的换挡锁定机构,设置于换挡装置中,所述换挡装置包括变速杆和与该变速杆连结的变速器换挡部件并基于这两者的动作来切换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件,对所述变速器换挡部件进行锁定或解锁;螺线管,与设置在车辆上的制动装置联动地被控制;卡止臂,与所述螺线管卡脱自如地卡止;其中,所述卡止臂与所述锁定部件能联动地连结,并且该卡止臂能在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范围沿所定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锁定位置是与所述变速器换挡部件被所述锁定部件锁定的锁定状态对应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与所述锁定部件的锁定被解除的解锁状态对应的位置,所述螺线管包括螺线管主体和在该螺线管主体中被进退驱动的柱塞,所述柱塞能在退避位置至卡止位置的范围移动,所述退避位置是所述柱塞退避到所述卡止臂的移动路径之外的位置,所述卡止位置是所述柱塞进入到所述卡止臂的移动路径中的位置,当所述变速杆被操作而进入驻车挡位部时,所述柱塞从所述退避位置前进至所述卡止位置,通过所述柱塞的周壁阻止处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卡止臂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当所述柱塞基于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操作而从所述卡止位置后退至所述退避位置时,对所述卡止臂的移动阻止被解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瑞穗草山卓美
申请(专利权)人: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