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550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该装置包括冷却模、进水管、出水管及冷却模连接管,冷却模由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组成,进水管与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的一侧连接,出水管与上冷却模与下冷却模的另一侧连接,冷却模连接管设在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内侧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冷却水在冷却模中内循环的方式对成型吊紧带进行冷却,从而节省了传统模式中晾干的工序,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冷却装置,尤其是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
技术介绍
无纺布吊紧带采用塑料与无纺布条挤压成型的方法制作而成,塑料粘附的无纺布 在离开机头后,应立即进行冷却定型,否则会发生变形。目前,冷却的方式通常采用水浸式 冷却,即在冷却水槽中注入循环流动的水,将制品直接浸入水槽逐渐降温定型,但浸过水的 吊紧带上的无纺布材料上由于吸附了很多水份,为了使产品保持干燥,还要对产品进行干 燥处理,这就延长了生产周期加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使吊紧 带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不直接接触冷却水的冷却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却模、进水管、出水管 及冷却模连接管,所述的冷却模由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组成,所述的进水管与上冷却模及 下冷却模的一侧连接,所述的出水管与上冷却模与下冷却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冷却模 连接管设在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内侧中部。所述的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经铰链连接。所述的上冷却模内部设有进水通道、冷却通道及出水通道,所述的出水通道经冷 却通道与进水通道连接,所述的进水通道的一端经冷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经冷却 模连接管与出水通道的一端连接,该出水通道的另一端经冷却通道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下冷却模内部设有进水通道、冷却通道及出水通道,所述的出水通道经冷 却通道与进水通道连接,所述的进水通道的一端经冷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经冷却 模连接管与出水通道的一端连接,该出水通道的另一端经冷却通道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上冷却模内部的冷却通道下部设置与成型吊紧带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的下冷却模内部的冷却通道上部设置与成型吊紧带相匹配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冷却水在冷却模中内循环的方式对成型吊紧带 进行冷却,从而节省了传统模式中晾干的工序,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且该装置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图;图2为冷却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冷却模的剖视图;图4为冷却通道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进水管、2为上冷却模、3为下冷却模、4为冷却模连接管、5为出水管、6 为凹槽、7为成型吊紧带、8为进水通道、9为冷却通道、10为出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结构如图1 3所示,该装置包括冷却模、进水 管1、出水管5及冷却模连接管4,冷却模由经铰链连接的上冷却模2及下冷却模3组成,进 水管1与上冷却模2及下冷却模3的一侧连接,出水管5与上冷却模2与下冷却模3的另 一侧连接,冷却模连接管4设在上冷却模2及下冷却模3内侧中部。上冷却模2及下冷却模3的内部构造相同并对应分布,其内部均设有进水通道8、 冷却通道9及出水通道10。冷却通道的结构如图4所示,出水通道10经冷却通道9与进 水通道8连接,进水通道8的一端经冷却通道10与进水管1连接,另一端经冷却模连接管 4与出水通道10的一端连接,该出水通道10的另一端经冷却通道9与出水管5连接。上冷却模2内部的冷却通道9的下部及下冷却模3内部的冷却通道9的上部设置 与成型吊紧带7相匹配的凹槽6。该凹槽6即为吊紧带成型冷却区。冷却水由真空泵注入 进水管1,通过上冷却模2或下冷却模3的进水通道8进入冷却通道9再从出水通道10流 进冷却槽连接管4,进入第二组上冷却模2或下冷却模3中,再经通道8流进冷却槽9内,再 通过出水通道10流入出水管5,回流到真空水泵内。吊紧带放在两冷却模凹槽6内,通过冷 却水流过冷却通道9时将所诉的凹槽6内的吊紧带热量吸收,起到降温定型的作用。上冷却模2与下冷却模3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便于吊紧带7放入冷却模之间也 方便吊紧带7冷却完成后取出。为了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可以加大冷却水的流量,所以进 水管1和出水管5可以是2根以上,并可以通过多个该冷却装置配合重复使用,以满足不同 吊紧带7对冷却程度或速度的要求。权利要求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包括冷却模、进水管、出水管及冷却模连接管,所述的冷却模由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组成,所述的进水管与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的一侧连接,所述的出水管与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冷却模连接管设在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内侧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冷却 模及下冷却模经铰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冷却 模内部设有进水通道、冷却通道及出水通道,所述的出水通道经冷却通道与进水通道连接, 所述的进水通道的一端经冷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经冷却模连接管与出水通道的一 端连接,该出水通道的另一端经冷却通道与出水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冷却 模内部设有进水通道、冷却通道及出水通道,所述的出水通道经冷却通道与进水通道连接, 所述的进水通道的一端经冷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经冷却模连接管与出水通道的一 端连接,该出水通道的另一端经冷却通道与出水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冷却 模内部的冷却通道下部设置与成型吊紧带相匹配的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冷却 模内部的冷却通道上部设置与成型吊紧带相匹配的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该装置包括冷却模、进水管、出水管及冷却模连接管,冷却模由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组成,进水管与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的一侧连接,出水管与上冷却模与下冷却模的另一侧连接,冷却模连接管设在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内侧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冷却水在冷却模中内循环的方式对成型吊紧带进行冷却,从而节省了传统模式中晾干的工序,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9C47/88GK201669878SQ201020226618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吕建荣 申请人:上海新必工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吊紧带挤出成型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器包括冷却模、进水管、出水管及冷却模连接管,所述的冷却模由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组成,所述的进水管与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的一侧连接,所述的出水管与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冷却模连接管设在上冷却模及下冷却模内侧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必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