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纵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126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前纵梁,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前纵梁变形不理想、吸能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汽车前纵梁,包括一体制成的前纵梁本体,其前端用于与保险杠相连接,后端用于与前围挡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本体设置有产生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它通过在前纵梁本体上设置产生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可以有效的传递碰撞载荷,使得碰撞中引起的变形得到弱化处理,保证乘员舱内的生存空间,减少乘员所受到的伤害。本汽车前纵梁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而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一般来说,汽车的前纵梁结构沿着纵向安装在发动机舱内部的两边,其前端连接保险杠,后端连接前围挡板,以支撑发动机和变速器,并为其提供安装空间。前纵梁作为正面偏置40%碰撞中最主要的吸能件,其吸能的效果,直接影响乘员舱的安全,因此,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前纵梁结构,对车辆正面40%偏置碰撞最终的得分起决定性作用。现有的前纵梁变形不是很理想、吸能效果不佳,使得前围挡板的侵入量较大以及乘员伤害的危险系数过大,不能确保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五星设计目标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压溃充分、吸能性能好的汽车前纵梁。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纵梁,包括一体制成的前纵梁本体,其前端用于与保险杠相连接,后端用于与前围挡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本体设置有产生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纵梁本体上设置产生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可以有效的传递碰撞载荷,使得碰撞中引起的变形得到弱化处理,保证乘员舱内的生存空间,减少乘员所受到的伤害。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中,所述的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前纵梁本体前部的若干个变形引导槽。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变形引导槽以传递碰撞载荷,使得碰撞中引起的变形得到弱化处理。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中,所述的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前纵梁本体前部的若干个变形引导筋。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变形引导筋以传递碰撞载荷,使得碰撞中引起的变形得到弱化处理。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中,所述的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前纵梁本体前部的若干个变形引导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变形引导孔以传递碰撞载荷,使得碰撞中引起的变形得到弱化处理。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中,所述的变形引导槽为冲压制成的槽状结构。本技术方案中变形引导槽由冲压而成,其造型简单,易于制造。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中,所述的变形引导槽为由前纵梁本体中间向上下延伸的全引导槽。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的一体式的全引导槽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更加有效的传递碰撞载荷。-->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中,所述的变形引导槽为位于一直线上并分别设置在前纵梁上下部的两个半引导槽。前纵梁本体的前部往往设置有传感器结构,在该位置上避开传感器,而将一体式的全引导槽的局部抹平,设置为两个半引导槽,即两个半引导槽分别设置在传感器的上、下方,便于传感器的安装和使用。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中,所述的前纵梁本体由冷轧钢一体冲压制成。冷轧钢表面光亮,质量好,易成型,可以直接冲压制成前纵梁本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前纵梁本体在受到撞击后,前端受到充分压溃,中后端弯曲地恰到好处,整个前纵梁吸能更加充分,变形更加合理,前围挡板的侵入量更小,保证了碰撞过程中的乘员舱空间,减小了假人腿部的伤害,确保CNCAP五星的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中,1、前纵梁本体;2、半引导槽;3、全引导槽;4、传感器安装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前纵梁本体1由高强度的冷轧钢制成,其前部制有一个由前纵梁本体1中间向上下延伸的全引导槽3,以及一个设置在全引导槽3后方的两个半引导槽2,两个半引导槽2之间具有一个的平整区域,该区域为传感器安装位4。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冷轧钢为标号为B340/590DP/1.5T的冷轧双面高强钢,其通过一体冲压制得前纵梁本体1。本实施例在前纵梁本体1的前部设置引导槽,通过引导槽的压溃变形以实现吸收和传递碰撞载荷,进而减少乘员伤害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为引导槽结构作为弱化处理部,但是并不排除诸如变形引导筋、变形引导孔等形式的通过压溃变形而起到降低伤害的弱化处理结构。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前纵梁本体1、半引导槽2、全引导槽3、传感器安装位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纵梁,包括一体制成的前纵梁本体(1),其前端用于与保险杠相连接,后端用于与前围挡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本体(1)设置有产生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纵梁,包括一体制成的前纵梁本体(1),其前端用于与保险杠相连接,后端用于与前围挡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本体(1)设置有产生压缩溃变的弱化处理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前纵梁本体(1)前部的若干个变形引导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前纵梁本体(1)前部的若干个变形引导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化处理部为设置在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则龙门永新汤志鸿邵俊健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