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227231 阅读:5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其包括:放电回路、电压采样电路、控制回路,由MOSFET管Q2、功率二极管D11、功率电阻R、电阻R11、R15和二极管Z15构成放电回路;由电阻R29至R33,电解电容E21、电容C25构成电压采样电路;由电阻R53至电阻R59、光耦O7、电容C56构成控制回路,本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很好解决了交流伺服驱动器上电过程中的时序问题,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流伺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
技术介绍
再生制动电路已广泛应用于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在伺服控制器上电过程中,如果再生制动电路的+15V电源和伺服控制器内部直流母线电压的时序处理不当,MOSFET管会长时间导通,从而烧坏再生制动电阻和MOSFET管,本电路则是很好解决这一时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电路中的再生制动电路,本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很好解决了交流伺服控制器上电过程瞬间再生制动电路中各路电压的时序问题,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包括:放电回路、电压采样电路、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回路包括再生制动电阻R、功率二极管D11、MOSFET管Q2、电阻R11、电阻R15和功率二极管Z2;所述再生制动电阻R并联至所述功率二极管D11两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交流伺服驱动器直流母线的正极,所述功率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MOSFET管Q2的漏极2,所述电阻R15并联至所述MOSFET管Q2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其包括:放电回路、电压采样电路、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回路包括:再生制动电阻R、功率二极管D11、MOSFET管Q2、电阻R11、电阻R15和功率二极管Z2;所述再生制动电阻R并联至所述功率二极管D11两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交流伺服驱动器直流母线的正极VDC;所述功率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MOSFET管Q2的漏极2;所述电阻R15并联至所述MOSFET管Q2的源极1和源极3之间;所述二极管Z2和所述电阻R11串联后正极连接至控制回路的输出端BRK。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其包括:放电回路、电压采样电路、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回路包括:再生制动电阻R、功率二极管D11、MOSFET管Q2、电阻R11、电阻R15和功率二极管Z2;所述再生制动电阻R并联至所述功率二极管D11两端;所述功率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交流伺服驱动器直流母线的正极VDC;所述功率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MOSFET管Q2的漏极2;所述电阻R15并联至所述MOSFET管Q2的源极1和源极3之间;所述二极管Z2和所述电阻R11串联后正极连接至控制回路的输出端BRK。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3、电解电容E21、电容C25;所述电阻R29与电阻R30串联,并且一端连接至放电回路的功率二极管D11负极;所述电阻R31、电阻R33、电解电容E21、电容C25并联;所述电解电容E21的正极连接至控制回路的输入端Vref。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再生制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枝李海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伊莱斯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