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升降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6283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升降传动装置,设置有壳体组,而壳体组为具有相互盖合的左侧盖以及右侧盖,且壳体组内靠近左侧盖处设置有驱动组,并于靠近右侧盖处设置有传动组,而传动组设置有固定座,并于固定座内缘环设有第一齿条,且固定座内具有与第一齿条啮合转动的齿盘,并于齿盘中央处固接有偏心轴,而偏心轴一端穿入驱动组,并可受驱动组驱动枢转,而齿盘表面环形间隔凸设有复数传动柱,且齿盘一侧设置有可受传动柱带动的传动盘,可利用偏心轴带动齿盘旋动,使齿盘会于固定座内以不同轴的枢转,因此使用者可利用较轻的力量驱动驱动组,使驱动组带动传动组动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升降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升降传动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机械式传动方式,让使用 者以较轻的力量驱动座椅升降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的座椅必需配合不同驾驶者的身高、体型,调节座椅的上下高度,传统车 辆座椅的调节结构为手动多段式调节结构,其缺点在于调节间距为固定的,且调整时使用 者必须以较费力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常常无法调节在最适于驾驶操作的状态,因此,即有相 关业者研发出一种利用电动控制的机构,其主要是由电机配合机械连动机构,而可以无段 式控制汽车座椅高低,以配合驾驶者的身高体型微调座椅至最适于驾驶操作的状态,但使 用电机则必须占用车辆内部空间,并会造成车辆的配线困难及日后维修不便,且整体设置 的成本非常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升降传动装置,利用偏心轴带 动齿盘旋动,使齿盘会于固定座内以不同轴枢转,因此使用者可利用较轻的力量驱动驱动 组,使驱动组带动传动组动作。本技术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座椅升降传动 装置,设置有壳体组,而壳体组为具有相互盖合的左侧盖以及右侧盖,且壳体组内靠近左侧 盖处设置有驱动组,并于壳体组内靠近右侧盖处设置有传动组,其中,该传动组设置有固定 座,而固定座内缘环设有第一齿条,且固定座内具有与第一齿条啮合转动的齿盘,并于齿盘 中央处固接有偏心轴,而偏心轴一端穿入驱动组,并可受驱动组驱动枢转,而齿盘表面环形 间隔凸设有复数传动柱,且齿盘一侧设置有可受传动柱带动的传动盘。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盘周缘间隔环设有复数相对于传动柱的传动孔。进一步地,所述齿盘外缘设置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三齿条。进一步地,所述齿盘中央处设置有轴孔,而偏心轴于枢轴靠近齿盘的末端设置有 不同轴的枢接部,且枢接部固接于轴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设置有基座,而基座内具有旋动盘,并于旋动盘远离基座的 另侧设置有旋盖,且旋动盘靠近旋盖的表面中央处设有旋动件,而旋动盘周缘处设置有可 受旋盖旋动推移的啮合件,并使啮合件二端之间为枢接于旋动盘表面。本技术所实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偏心轴带动齿盘旋 动,齿盘会于固定座内以不同轴枢转,进而加大齿盘的旋转力距,且齿盘表面所设的传动柱 在齿盘枢转时,所产生的力距较齿盘小,因此使用者可利用较轻的力量驱动驱动组,使驱动 组带动偏心轴转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局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驱动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传动组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传动组的局部部件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驱动组的局部部件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驱动组的动作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驱动组的动作示意图(二)。图10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传动组的动作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传动组的侧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设 置有壳体组1、驱动组2、传动组3及复归组件4,其中该壳体组1设置有左侧盖11以及右侧盖12,而左侧盖11表面具有镂空部111,且 左侧盖11周缘朝向一侧延伸设置有止挡部112与固定部113 ;而右侧盖12表面中央处设 置有枢接孔121,且周缘设置有复数定位扣122。该驱动组2设置有基座21、旋动盘22、旋盖23、旋动件24、啮合件25、第一弹性组 件26与第二弹性组件27,且基座21 —侧凸设有推抵部211,另侧凸设有复数连接柱212,而 旋动盘22中央处设置有定位部222,并于定位部222 二侧分别凸设有定位柱221与第一推 动部223 ;该旋盖23周缘二侧凸设有抵推部231,并于周缘一侧延伸有第二推动部232 ;该 旋动件24中央处设置有多边形的传动孔242,且周缘设有第二齿条241 ;该啮合件25呈弧 形设置,且啮合件25 二端之间设有定位孔251,该定位孔251适配于所述旋动盘上的定位柱 221设置,并于二端内侧分别设置有啮合部252 ;该啮合部252与所述旋动件24上的第二齿 条241啮合;该第一弹性组件26设为可套在所述定位柱221上的圆圈状,沿圆圈的轴向且 朝向旋盖一侧同向延伸有两个第一抵持部261 ;该第二弹性组件27设为可套在所述定位部 上的圆圈状,沿圆圈的径向同向延伸有两个第二抵持部271。该传动组3设置有固定座31、齿盘32、偏心轴33及传动盘34,而固定座31 —侧内 缘环设有第一齿条311,且另一侧设置有复数连接孔312,该连接孔312对应于所述驱动组2 上的连接柱212设置;齿盘32中央处设置有轴孔322,且齿盘32 —侧表面环形间隔凸设有 复数传动柱321,且齿盘32外缘设置有第三齿条323,该第三齿条323与所述固定座31上 的第一齿条311啮合;偏心轴33设置有枢轴331,且枢轴331 —侧靠近末端处设有与所述 驱动组2上的传动孔242适配的多边形的卡挚部332,另端设置有不同轴的枢接部333,该 枢接部333的外径适配于所述齿盘32上的轴孔322的孔径;传动盘34表面凸设有传动轴 341,且传动盘34上位于传动轴341周缘间隔环设有复数传动孔342,该传动孔342对应于 所述齿盘32上的传动柱321设置。该复归组件4凸设有二抵靠部41。本技术所述的座椅升降传动装置的组装过程如下先将复归组件4套设于基 座21与固定座31之间,并使基座21的连接柱212连接至固定座31的连接孔312,让基座 21与固定座31形成定位,再组装传动组3,使齿盘32装入固定座31内,让齿盘32外缘的 第三齿条323啮合于第一齿条311,然后将偏心轴33穿入齿盘32,使枢接部333固接于齿 盘32的轴孔322内,并让枢轴331穿过固定座31及基座121,而由基座21穿出,再将传动 盘34盖合于固定座31表面,使齿盘32的传动柱321位于传动盘34的传动孔342内,然后 将右侧盖12盖合于传动盘34表面,使传动盘34的传动轴341穿入枢接孔121内,即完成 传动组3的组装;再组装驱动组2,将旋动盘22装入基座21内,使枢轴331由旋动盘22的 定位部222穿出,并让第一推动部223正对于推抵部211,然后将第一弹性组件26与第二弹 性组件27分别套入旋动盘22的定位柱221与定位部222,并让第二弹性组件27所延伸的 两个第二抵持部271分别位于第一推动部223以及推抵部211的二侧,再使啮合件25的定 位孔251枢接于定位柱221,让第一弹性组件26的两个第一抵持部261分别抵持于啮合件 25内二侧,而旋动件24穿入枢轴331,使传动孔242卡固于枢轴331的卡挚部332,再将旋 盖23盖合于旋动件24与啮合件25表面,并让旋动件23所设置的第二推动部232位于复 归组件4的二抵靠部41之间,最后再将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升降传动装置,设置有壳体组(1),而壳体组(1)为具有相互盖合的左侧盖(11)以及右侧盖(12),且壳体组(1)内靠近左侧盖(11)处设置有驱动组(2,并于壳体组内靠近右侧盖(12处设置有传动组(3),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组(3)设置有固定座(31),而固定座(31)内缘环设有第一齿条(311),且固定座(31)内具有与第一齿条(311)啮合转动的齿盘(32),并于齿盘(32)中央处固接有偏心轴(33),而偏心轴(33)一端穿入驱动组(2,并可受驱动组(2)驱动枢转,而齿盘(32)表面环形间隔凸设有复数传动柱(321),且齿盘(32)一侧设置有可受传动柱(321)带动的传动盘(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源鸿朱子政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