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61978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转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相变微胶囊,包括固体囊壳和相转变内核,相转变内核包裹于固体囊壳内,其中,固体囊壳为热固性酚醛树脂;相转变内核为一种或几种碳原子数为14-20的烷烃。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微胶囊壳/核比例与投料比相同,壁厚可控;该微胶囊球形度好,表面光滑,不团聚,具有明确的壳核结构;熔点范围宽,相变过程胶囊不破损,使用寿命长;酚醛树脂由于交联后主链具有较刚性芳环结构,耐热性好,以酚醛树脂为壁材,胶囊壳致密性好,耐热温度高,除一般应用外,可用于对耐热要求高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相变微胶囊由于能够在相变温度范围吸收、储存、散发大量的潜热,达到控制周围环境温度和节能的目的,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制冷空调、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热能回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变微胶囊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固体囊壳和相转变内核,相转变内核包裹于固体囊壳内。一系列聚合物已经被用来制备相变微胶囊壳,例如蜜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聚氨酯、明胶-甲醛树脂等等,但通常以这些聚合物为囊壳的微胶囊只能耐较低的温度,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制备含有固体壳、液/固体核的微胶囊有很多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界面逐步聚合将一种单体溶解于分散相,与连续相中的另一种单体在分散相/连续相两相的界面发生反应,从而形成聚合物壳。但是,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反应单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下降,因此形成的壳较薄,而且少量单体将不可避免的残留在微胶囊核内。将乙烯基单体在乳液液滴中聚合形成微胶囊壁材时,单体残留在核内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另一种方法是将聚合物溶于乳液连续相(一般为水相),通过进一步反应使聚合物围绕分散相液滴沉淀,形成微胶囊。这种方法形成的微胶囊壳厚不均匀,聚合物易独立成核,而且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变微胶囊,包括固体囊壳和相转变内核,相转变内核包裹于固体囊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囊壳为热固性酚醛树脂;所述相转变内核为一种或几种碳原子数为14-20的烷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彤姜言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