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4381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芪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黄芪在水中煎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滤液,加入乙醇静置,过滤,减压浓缩,加水稀释,冷藏,过滤,减压浓缩,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收集洗脱液;用水稀释,加入L-精氨酸,调节pH至7.0~7.5,加入活性炭,过滤脱炭,加水稀释,即获得黄芪注射液。并可加水稀释至40g黄芪生药/250ml,渗透压为300mosm左右,黄芪甲甙量不低于8mg/250ml,罐装于250ml输液瓶中,加膜压盖,灭菌,即可用于临床。该黄芪注射液,具有等渗与人体血液相似的pH,并可完全杜绝黄芪小容量注射液用于静脉滴注射的各种危害因素,性能优于现市场实用的黄芪小容量注射液,产品能够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经临床试验证明,产品适用症的有效率可达95.0%以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中草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配制的注射液,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根的提取液是一种具有益气养元、扶正去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功效的中草药,常用于心气虚损、血脉淤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以及脾虚湿困之肝炎。目前,市售的黄芪注射液为小剂量注射液,沿用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1998年)中药成方制剂,为2ml,相当于原药材4g,或10ml,相当于原药材20g。有关资料表明,黄芪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是以静脉滴注的形式使用,这约占黄芪注射总用量的85%左右,实际使用时需将小剂量黄芪注射液添加于大容量注射液中,从而形成大容量黄芪注射液。而该添加过程一般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这就是大容量黄芪注射剂的外源性污染源之一,其污染率约占3.8~27%,致病菌将引起即发的严重临床反应症状,重者可发生死亡。同时,目前市售的小容量黄芪注射液含有一定数量的不溶性微粒,另外因黄芪注射液和各大容量注射液之间因PH值差异和溶解性、稳定应等因素而析出的不溶性微粒,因其不易被肉眼察觉,常对人体造成多种病危害纤维状微粒进入肺微细血管,引起巨嗜细胞增殖而致肉芽肿,肺栓塞,也可引起热原样反应。较大径微粒,可直接引起血管闭塞,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而红细胞聚集在异物上可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和动静脉炎。中草药的抗原性微粒还可引起变态反应。在临床实用中,由医护人员直接往大容量注射液中添加黄芪注射液,给操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烦,也增加了带进异物(玻璃屑等)的可能性。由于大容量注射剂型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在微粒控制,有关物质的控制及各相关药液稳定性指标都有高于小容量注射剂型要求的严格控制标准。因此,目前的小容量黄芪注射液以及将其添加于大容量注射液中而形成大容量黄芪注射液的传统做法,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极需研制一种大容量黄芪注射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满足人们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黄芪注射液是这样制备的(1)在黄芪中加5~20倍重量的水,煎煮0.2~1h,过滤,重复2~6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滤液至1~4g黄芪/ml,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80%,0~10℃静置20~60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4~9g黄芪/ml,加乙醇,使含醇达80~90%,冷藏8~14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9~11g黄芪/ml,加水稀释至0.5~2g黄芪/ml,冷藏2~6h,过滤,减压浓缩至4~6g黄芪/ml,用型号为ZTC的大孔树脂进行分离,依次用水、浓度为0.05~0.2wt%的NaOH溶液和浓度为25~35wt%的乙醇淋洗,弃去洗脱液,然后浓度为65~75wt%的乙醇液洗脱,收集洗脱液至无皂甙反应,停止洗脱;(2)用水稀释步骤(1)的洗脱液至2~6g黄芪/ml,加入L-精氨酸,使溶解,调节pH至7.0~7.5,加入0.05~0.15wt%活性炭,加热至70~90℃保温10~20分钟,过滤脱炭,加入与洗脱液等体积的水稀释,加入L-精氨酸使其浓度为总重量的3~4wt%,即获得本专利技术的黄芪注射液。实际使用时,可加水至需要量,相当于40g黄芪生药/250ml,渗透压为280~320mosm左右,精滤,测定黄芪甲甙量不低于8mg/250ml。精滤后,罐装于250ml输液瓶中,加膜压盖,115℃30分钟热压灭菌即可用于临床。黄芪甲甙量的测定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p.249页报道的薄层扫描定量法。本专利技术的黄芪注射液,它具有等渗与人体血液相似的PH值,并可完全杜绝黄芪小容量注射液用于静脉滴注射的各种危害因素,性能优于现市场实用的黄芪小容量注射液,产品能够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经临床试验证明,产品适用症的有效率可达95.0%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在1000g黄芪中加12kg的水,煎煮0.5h,过滤,重复4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滤液至2g黄芪/ml,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wt%,4℃放置48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g黄芪/ml,加乙醇,使含醇达85wt%,冷藏12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10g黄芪/ml,加水稀释至1.0g黄芪/ml,冷藏4h,过滤,减压浓缩至5.0g黄芪/ml,上柱于型号为ZTC的大孔树脂,依次用500ml水、500ml浓度为0.1wt%的NaOH溶液和200ml浓度为30wt%的乙醇淋洗,弃去洗脱液,然后浓度为70wt%的乙醇液洗脱,收集沈脱液至无皂甙反应,停止沈脱;(2)用水稀释10升步骤(1)的洗脱液至4.0g黄芪/ml,加入L-精氨酸,使溶解,调节pH至7.2,加入0.01kg的活性炭,加热至80℃保温15分钟,过滤脱炭,加入10升水稀释,用冰醋酸调节溶液的pH为7.2,加入L-精氨酸使其浓度为溶液总重量的3.5wt%,即获得本专利技术的黄芪注射液。加水至相当于40g黄芪生药/250ml,渗透压为300mosm,精滤,测定黄芪甲甙量不低于8mg/250ml。精滤后,罐状于250ml输液瓶中,加膜压盖,115℃30分钟热压灭菌即可用于临床。权利要求1.一种黄芪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是这样制备的(1)在黄芪加水煎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滤液,加入乙醇静置,过滤,减压浓缩至9~11g黄芪/ml,加水稀释,冷藏,过滤,减压浓缩,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依次用水、NaOH溶液和浓度为25~35wt%的乙醇淋洗,然后浓度为65~75wt%的乙醇液洗脱,收集洗脱液;(2)用水稀释步骤(1)的洗脱液,加入L-精氨酸,调节pH至7.0~7.5,加入活性炭,加热过滤脱炭,加入与洗脱液等体积的水稀释,加入L-精氨酸使其浓度为总重量的3~4wt%,即获得所说的黄芪注射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黄芪注射液,其特征在于(1)在黄芪中加5~20倍重量的水,煎煮0.2~1h,过滤,重复2~6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滤液至1~4g黄芪/ml,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80%,0~10℃静置20~60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4~9g黄芪/ml,加乙醇,使含醇达80~90%,冷藏8~14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9~11g黄芪/ml,加水稀释至0.5~2g黄芪/ml,冷藏2~6h,过滤,减压浓缩至4~6g黄芪/ml,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依次用水、浓度为0.05~0.2wt%的NaOH溶液和浓度为25~35wt%的乙醇淋洗,然后浓度为65~75wt%的乙醇液洗脱,收集洗脱液;(2)用水稀释步骤(1)的洗脱液至2~6g黄芪/ml,加入L-精氨酸,使溶解,调节pH至7.0~7.5,加入0.05~0.15wt%活性炭,加热至70~90℃保温10~20分钟,过滤脱炭,加入与洗脱液等体积的水稀释,用冰醋酸调节溶液的pH为7.0~7.5,加入L-精氨酸使其浓度为总重量的3~4wt%,即获得所说的黄芪注射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芪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是这样制备的所说的大孔树脂的型号为ZTC。4.一种黄芪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黄芪注射液加水稀释至40g黄芪生药/250ml,精滤,115℃30分钟热压灭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黄芪注射液,其特征在于黄芪甲甙量不低于8mg/250ml,渗透压为208~320mosm。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芪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是这样制备的:(1)在黄芪加水煎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滤液,加入乙醇静置,过滤,减压浓缩至9~11g黄芪/ml,加水稀释,冷藏,过滤,减压浓缩,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依次用水、NaOH溶液和浓度为25~35 wt%的乙醇淋洗,然后浓度为65~75wt%的乙醇液洗脱,收集洗脱液;(2)用水稀释步骤(1)的洗脱液,加入L-精氨酸,调节pH至7.0~7.5,加入活性炭,加热过滤脱炭,加入与洗脱液等体积的水稀释,加入L-精氨酸使其浓度为总重量的 3~4wt%,即获得所说的黄芪注射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